陈立新专利报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ixiangfeixian 中美欧日韩五局及PCT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陈立新 Tel13592308169 QQ86065045

博文

2021年我国传统领域的专利多而信息技术等新兴领域的专利少——技术构成不合理

已有 1150 次阅读 2022-11-20 21:46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陈立新 张琳 黄颖:中美欧日韩五局专利报告3088.doc

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研究中心 陈立新 张琳 黄颖

微信号:chenlixinip5

第六部分 2021年中美欧日韩五局专利对比分析报告

46 我国专利技术发展的总体现状及问题

46.3 传统领域的专利多而信息技术等新兴领域的专利少

从中国获得的中美欧三方专利的技术领域构成来看,有很大的差别:即中国的国家专利在技术构成上偏向低端的制造产业技术,这与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相匹配;但中国在美国和欧洲局的专利在技术构成上偏向高端的信息产业技术,这与欧美当前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相匹配。相对来说,中国机构或个人获得的国家专利主要分布在以下领域:材料化学与纳米、农业和食品、分离和混合加工作业、化工、建筑和采矿、成型加工作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纺织造纸和印刷、材料测试、生物化学、物理测量、包装和储运、电池。

 

46.3-1  2021年中美欧三局的中国专利在54个技术领域中的相对份额和增长率


技术领域

中国局

美国局

欧洲局


中国局年增长

美国局年增长

欧洲局年增长

1

农业和食品

2.58

0.58

0.64


12%

20%

-3%

2

生活和运动用品

0.84

0.85

1.39


26%

22%

16%

3

医学诊断与外科

0.34

0.40

0.46


26%

37%

4%

4

医学治疗和护理

0.54

0.37

0.55


24%

31%

4%

5

药物和家庭日用化学品

0.93

0.66

1.68


6%

17%

15%

6

分离和混合加工作业

2.50

0.79

0.64


25%

21%

1%

7

成型加工作业

2.06

0.61

0.69


23%

17%

3%

8

一般车辆

0.63

0.49

0.74


34%

31%

3%

9

铁路、船舶和飞行器

1.03

0.88

1.04


36%

52%

9%

10

包装和储运

1.52

0.43

0.57


26%

11%

-5%

11

材料化学与纳米

2.64

0.97

0.68


14%

15%

4%

12

化工

2.49

0.74

0.50


12%

20%

0%

13

有机化学

1.31

1.02

0.95


12%

16%

6%

14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05

0.59

0.78


16%

20%

2%

15

生物化学

1.65

0.59

0.77


14%

19%

7%

16

纺织、造纸和印刷

1.77

0.52

1.02


18%

15%

-2%

17

建筑和采矿

2.11

0.75

0.69


23%

25%

5%

18

发动机和泵

0.54

0.38

0.61


21%

22%

3%

19

一般机械和武器

0.73

0.62

0.69


21%

22%

6%

20

照明与制冷制热

1.32

1.47

1.63


19%

21%

18%

21

物理测量

1.60

0.95

0.77


26%

30%

15%

22

材料测试

1.71

0.78

0.45


19%

31%

9%

23

光电辐射测量与核物理

1.05

1.04

0.76


24%

26%

16%

24

光学和摄影

0.41

1.73

0.91


18%

24%

26%

25

物理信号和控制

0.96

0.69

0.64


28%

24%

21%

26

显示展示用品和声学

0.68

2.44

0.82


32%

34%

37%

27

计算机接口

0.33

1.18

0.68


40%

36%

44%

28

控制器和运算器(CPU

0.49

0.72

0.84


32%

24%

62%

29

计算机一般零部件

0.68

0.78

0.63


50%

17%

35%

30

计算机模式体系架构

0.72

0.73

0.22


72%

15%

--

31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

0.83

0.55

0.23


40%

27%

36%

32

计算机安全

0.57

0.56

0.81


54%

22%

52%

33

数据识别

1.10

1.35

0.44


54%

41%

27%

34

图像处理

0.75

1.23

0.43


45%

58%

24%

35

电子商务和管理系统

0.91

0.34

0.06


83%

46%

17%

36

信息存储

0.18

1.00

0.30


22%

32%

16%

37

电气元件和结构部件

0.79

1.19

1.27


22%

12%

24%

38

半导体制造

0.36

1.00

0.40


18%

10%

24%

39

半导体零配件

0.15

0.87

0.26


23%

28%

27%

40

半导体元件

0.39

1.81

0.44


23%

25%

16%

41

半导体组件与集成电路

0.32

2.14

0.47


36%

42%

34%

42

电池

1.51

1.15

2.20


29%

30%

28%

43

发电和输变电

1.24

1.06

1.42


23%

21%

23%

44

基本电子电路

0.27

1.17

0.88


15%

18%

14%

45

电热与等离子体

0.45

1.38

1.02


9%

9%

21%

46

通信传输系统

0.69

1.61

2.23


20%

14%

38%

47

数字信息传输

0.60

1.91

4.10


21%

27%

56%

48

数据交换网络

0.72

1.08

1.27


23%

12%

31%

49

数据传输控制协议

0.66

0.70

1.02


29%

17%

33%

50

数据传输控制程序

0.76

0.81

0.73


35%

39%

54%

51

图像通信

0.64

1.17

1.07


32%

28%

40%

52

无线通信网络

0.65

2.35

6.08


17%

22%

60%

53

无线通信业务

0.51

1.31

1.35


32%

11%

54%

54

广播和电话

0.78

1.50

2.09


25%

11%

33%

注:本表以美国在本国局的专利技术领域构成为基准,按照第一专利权人统计了中国获得的中国、美国、欧洲三局专利的相对份额。年增长指2014-2021年中国在中美欧三局获得专利的年均增长率。中国专利数据暂未包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数据。

 

而在半导体零配件、信息存储、基本电子电路、半导体组件与集成电路、计算机接口、医学诊断与外科、半导体制造、半导体元件、光学和摄影、电热与等离子体、控制器和运算器(CPU)等技术领域上(主要涉及半导体、医学、计算机硬件),中国的国家专利数量相对较少。由此可见,这与我国的产业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反映了我国当前的技术发展状况。

相对来说,中国获得的美国局专利主要分布在以下领域:显示展示用品和声学、无线通信网络、半导体组件与集成电路、数字信息传输、半导体元件、光学和摄影、通信传输系统、广播和电话。这些领域主要涉及半导体、通信和信息技术方面。美国的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美国局专利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中国企业在美国申请信息技术类专利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即更高的专利许可费或专利转让费。而在电子商务和管理系统、医学治疗和护理、发动机和泵、医学诊断与外科、包装和储运、一般车辆、纺织、造纸和印刷、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计算机安全、农业和食品、生物化学、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领域,中国获得的美国局专利数量相对较少。

中国获得的欧洲局专利主要分布在以下域:无线通信网络、数字信息传输、通信传输系统、电池、广播和电话、药物和家庭日用化学品、照明与制冷制热。这些领域主要涉及通信、新能源汽车、药物等技术。而在电子商务和管理系统、计算机模式体系架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半导体零配件、信息存储、半导体制造、图像处理、数据识别、半导体元件、材料测试、医学诊断与外科、半导体组件与集成电路等领域,中国获得的欧洲局专利数量相对较少。

简言之,中国获得的国家专利主要在材料、化工、加工制造、农业和电力技术等方面,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利数量相对较少。而中国在美国的专利主要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在欧洲的专利也主要在通信技术方面。虽然中国的专利技术在构成上偏向低端的制造产业技术,这与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相匹配。但是中国在美国和欧洲的专利在技术构成上偏向高端的信息产业技术,这与欧美当前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相匹配。由此可见,中国在中美欧三局的专利布局上有很大的差异,即内低外高:在国内以原材料和制造业等低端产业技术为主布局了大量的技术水平较低的专利,而在国外以通信和计算机等高端产业技术为主布局了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专利。

我国在欧洲和美国局的专利构成是传统领域的专利少而新兴领域的专利多。而我国的国内专利构成是传统领域的专利多而新兴领域的专利少。中国在中美欧三局的专利技术领域构成是内低外高,专利结构是不合理的。在新兴技术领域,如计算机、半导体和通信技术方面,我国企业的国家专利数量相对偏低,在技术上难以支撑我国广大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要。

从另外的角度说明了我国企业在国内传统领域获得的大量专利,其技术含量很可能比较低或者是低端产业的技术,难以或不值得在美国和欧洲获取专利。而我国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特别是在通信技术方面,其专利技术水平较高,并且欧美在通信技术方面有很大的市场,因此华为、中兴和京东方等企业能够并值得在欧美获取大量的专利。另外,计算机、通信、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对手和市场主要在欧美,在欧美布局专利可以抗衡竞争对手,可以收取更多的专利许可费和转让费,获取更多的收益。

 

 

 

 

 

致谢

感谢大连理工大学刘则渊教授、河南师范大学梁立明教授、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武夷山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丁堃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杨中楷教授对本报告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同时,向以不同形式对本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如需要中美欧日韩五局及PCT专利数据、专利报告,以及咨询相关专利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微信号:chenlixinip5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81765-1364586.html

上一篇:2021年国内大学专利多而企业专利少——产学研合作需要加强
下一篇:2021年我国专利技术发展的政策建议之一——推动我国企业的专利研发
收藏 IP: 125.45.17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