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nikit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nnikita

博文

我和爸爸逆转了妈妈的轻度认知障碍 精选

已有 13721 次阅读 2022-10-2 14:07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刚刚过去的9月是中国脑健康月,9月16日是中国脑健康日,9月21日是阿尔茨海默病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脑是科研工作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工具。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步入中年以后,我把维护大脑健康、保持大脑敏锐,列入日常必修课。工作上“做减法”,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重要的研究领域;健康饮食,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积极治疗亚甲减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每天坚持踢毽子、跳绳,玩几局俄罗斯方块这种需要快速反应能力的电子游戏;养花、听古典音乐,怡情养性;把日记尽量写得有文采,锻炼自己的想象力,等等。

就在我对“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一目标的信心日益增强的时候,妈妈出现了老年痴呆的前期症状。她变得越来越多疑,容易激怒,最后发展到每隔十天半个月就要骂我和爸爸一次,把家里弄得鸡犬不宁由于她并没有记忆力衰退这一症状,我们将妈妈的口不择言,错误地归因为她自私自利,而没想到妈妈可能得了神经系统疾病。

妈妈出现症状约三年后,我和爸爸才认识到妈妈患上轻度认知障碍症。假如不干预,她的认知障碍不是发展为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症(我称之为“温和型”老年痴呆),而是较为少见的额颞叶变性。后者的最初症状不是记忆力减退,而是性格和行为改变[1],大都为“暴力型”老年痴呆。妈妈的病因应该是随着她年龄增长,神经系统加速退化,退休后家里发生了一些不顺她心的事情,加剧了她几十年一直存在却被我们忽略的心理问题。我们仨摸索出一套妈妈认知障碍的家庭康复方案,多管齐下,系统治疗。近三个多月来,妈妈的心态和行为大大好转,不多疑不乱骂人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写这篇博文,记下过去三年妈妈的认知障碍症的发展与逆转过程,与大家分享一个从神经、心理、家庭、社会等多维度,分析“暴力型”老年痴呆症的成因,并实施系统性干预、逆转认知障碍发展的案例。尽管额颞叶变性造成的“暴力型”老年痴呆症,仅占老年痴呆症病例的不到十分之一,但它造成的看护压力更大,对家人的心理伤害更大,更需要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妈妈发病的内因是大脑功能退化,无法理性地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而大脑退化的原因是复杂的、累积的,负面情绪和生活事件起加速作用。我认为这是一个长期过度焦虑促进大脑退化的典型案例。

人人焦虑的年代,我相信妈妈的案例将为中青年人维护大脑健康、及早预防老年痴呆症带来一些启示。就像《逆龄大脑:保持大脑年轻敏锐的新科学》书中说的:“大脑相关疾病往往在症状出现之前几十年就开始了。假如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掌握我现在所掌握的知识,我肯定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关照自己的大脑,而你不必再犯我犯过的错误。”[1]

文中有些医学、心理学名词使用可能不准确,请专家读者指正,但应该不影响大家正确理解我的意思。分析妈妈的认知障碍病因的文字大是我的推测,不一定正确,虽然不影响我和爸爸制定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案,也专家读者指正。

1

2019年,妈妈70岁。那年她出现了轻微认知障碍的症状。刚开始是偶尔对爸爸几句她“听到”的关于A(我的一位朋友)的谣言。2020年我的工作发生大变动,我离开体制,独立做科研。妈妈对A的谣言迅速膨胀为毫无逻辑的中伤。我们都看穿她并不相信自己说的话,不过是想用谣言吓唬我,让我不敢和A来往。她把我这辈子的生活没有按照她认为稳妥、有保障的的方式展开,全都归结为A在使绊子。爸爸觉得她不可理喻,站在我一边,也被妈妈骂

还好,我和爸爸总是彼此安慰打气。妈妈骂爸爸的时候,爸爸很烦,忍不住要和她争论,我提醒爸爸要沉住气,不要和失去理智的人计较。妈妈骂我的时候,我很烦,总想离家出走。爸爸表示理解,说“阿真本来是要当侠女的,现在为了照顾父母,不能自由自在了。”又说“别看妈妈声音很大,态度很坏,其实她是最弱势的,咱们应该多包容她。”爸爸还写过一首幽默的打油诗:“河东狮吼河西抖,惊起南山小老虎。电闪雷鸣无已时,相煎萁豆几时了!”

今年1月份,妈妈除了故意编造谣言,记忆开始出现扭曲。妈妈反复声称B敲诈她,说B多次对她说自家干XX事情花了多少万块钱,要她付这笔钱。妈妈说我们曾经麻烦过B一次,B就借此敲诈我们。我纠正说“妈妈,你记错了,人家不可能向你要钱的。”妈妈总是认真地争辩“你也记得B说过他家干XX事情花了X万,对吧。我没有乱说,我记得清清楚楚,B有敲诈我!”

这几年我一直妈妈一起生活,聊天中基本了解了她这辈子的经历。所以我很快推测出她记忆扭曲的因。原来,我们家有一位熟人C多次对妈妈说我们家房子要以很低的价格卖给Ta。妈妈认为C在敲诈,而C之所以理直气壮地敲诈我们,是因为我们很早以前C一次小的人情。

C给妈妈造成的恐惧感如此强烈与持久,以至于当B和她聊天随口说起家里的开销,妈妈条件反射地以为接下来B要向她要钱了,其实B根本没有。随着妈妈认知障碍不断发展,关于B的记忆被严重扭曲。事实上,记忆很容易被污染或改变,即使是神经功能没有缺陷的人,记忆也不一定准确。每次妈妈B敲诈她,我就对妈妈说“你这是焦虑过度,过度防御,听风就是雨。”我还和她讲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铃响了,吃的没有出现,狗就开始流口水了。大约一个月后,她接受了我的解释,不再提B敲诈她的事了。

妈妈的记忆扭曲,使我意识到妈妈胡说八道,其实是老年痴呆的前期症状,根本原因是大脑功能退化我和爸爸过去一直错误地把她胡说八道当做自私贪财的表现。妈妈一发飙,我和爸爸就说,她和我俩最好分开过,大家清静一点实际上,这妈妈完全错了,让她更加焦虑,更加歇斯底里,不断滑向老年痴呆的深渊。不过,通过和妈妈耐心互动,我们只花一个月,就成功地让妈妈意识到自己记忆扭曲了。这给了我和爸爸信心:妈妈的老年痴呆,现在开始积极干预不算迟。

2

我看了一些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书,初步判断妈妈是轻度认知障碍,可能发展为额颞叶变性成因的“暴力型”老年痴呆。可能由于长期焦虑,妈妈还有强迫性行为,每天花大量时间做重复的、没必要的擦洗。我以为她是爱干净,直到有天我观察到她每洗一个碗,哪怕没有水珠溅到水槽外,她也要用抹布擦一遍水槽边缘,才能接着洗第二个碗。饭后洗碗,她有时居然要花掉1个半小时。同样的事情我来做20分钟就够了。妈妈显著的防御性人格,嘴很硬。只喜欢别人赞美她,受不了一点儿批评。她觉得犯错误是件很丢人的事,因此嘴上坚决不承认自己错了。

妈妈这两三年的骂骂咧咧有一个固定模式:一开始是认知障碍,无端猜疑某人某事,于是骂骂咧咧。我们耐心和她解释,她消除疑虑后,并不马上收声,而是继续骂骂咧咧一阵子。第二波骂骂咧咧和第一波的有本质差别,是她转入高防御模式:她发现自己错了,却不愿意承认,最后再骂一下,就像一锤定音地宣布她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发觉她转入高防御模式,我们就不再理她,随她骂去。就这样,尽管每次争论到最后,她都想靠气势压倒我们,但她骂骂咧咧的时间间隔却越来越长,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声音也越来越小。近三个月来,她再没有骂骂咧咧。

3

妈妈之所以有发生额颞叶变性的高风险,有强迫性行为和高防御性人格,是多种原因长期作用的结果。生理上,妈妈是早产儿,出生后家人以为养不活,把她放在竹筐里,没有喂奶,每天只喂一点米汤。她一直不爱吃蛋,一吃水煮蛋的蛋黄就想吐。自小缺乏重要的营养,大概影响了她的大脑发育。她听力不好,而听觉中枢就在颞叶区域。医学家发现听力不好的人,老年痴呆风险较高[1]。她过去总爱蹲着擦地板,好多次起身时,头重重地撞到阳台的水泥栏杆上,这可能造成脑部微小损伤。研究表明,足球运动员职业生涯越长,患脑部疾病的风险就越高。经常顶头球的后卫,患老年痴呆的风险比普通人高5倍[2]。

妈妈的原生家庭不温馨,对她的伤害极大,她至今没有摆脱。外公人很好,很豁达,爱看报纸,有些见识,他很爱也最爱妈妈这个孩子。可惜妈妈的心灵成长,并没有从外公的豁达和爱中获得滋养,因为外公从印尼回国后,不能再为家里赚钱,在家里没有权威。家里的权威成员太势利,导致妈妈一辈子都很自卑,非常在乎别人的评价,最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妈妈从小缺爱,导致她不懂得如何对他人表达爱。不如意的时候,她变得暴躁,不懂得如何和颜悦色地、有策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农村家庭过去常见的侮辱式激将法,和妈妈形成高防御性人格关系很大。更糟糕的是,妈妈把曾经伤害她的侮辱式激将法,应用到身上。

妈妈嫁给爸爸后,长期两地分居,带着年幼的孩子,住在农村,势单力薄。我猜妈妈的焦虑症和强迫性行为,是两地分居期间形成的。和爸爸结束两地分居后的二十年,是妈妈心情最好的岁月。但是她的好心情不是源自天生的乐观主义和内在的韧性,而是因为那段时间她的生活顺风顺水:有一份擅长的工作,拿一份自己的工资,和同事关系融洽,年年评先进,孩子都考上大学、研究生,有工作,还没给她带来什么烦恼。

她退休后,烦恼就来了。她生活在小县城,三天两头有熟人问妈妈什么时候去跟孩子,他们想便宜买爸妈的房子。最让她难堪的是某些邻居的盘问和审视:你们孩子工作这么多年,怎么还没钱买房子?你们年纪这么大了,要赶紧去跟孩子。要是有人死在家里,房子就不好卖了......妈妈非常害怕老无所依。外公外婆比较凄凉的晚景,给妈妈带来深深的恐惧,害怕没钱养老,害怕子女不孝。(和妈妈呈鲜明对照的是爸爸。爸爸生长在一个非常温馨的家庭,大家相亲相爱,尤其爱辛苦操劳一辈子的爷爷奶奶。爸爸是我见过的心理最健康的人,自信幽默,焦虑水平约等于0。)

妈妈的自卑感和恐惧感,被她的焦虑感放大,而自卑和恐惧又进一步加剧了焦虑。妈妈很焦虑,衣服可能被风吹落到自家阳台地面上的这点小事,都能让她无法安心吃饭。她自卑、沟通能力差,思维灵活性差、受教育程度低、没有兴趣爱好,没有能力自己调整心态,不懂得排解负面情绪。

这几年妈妈睡眠时间变短她现在有亚甲减,过去经常牙龈发炎,曾经长期便秘(肠道菌群失调),这些都是大脑衰退的风险因素[1]。幸好她很勤劳,从早到晚动个不停,身体很好(至今没有三高,直到前年睡眠都非常好),加上爸爸经常做她的思想工作,安抚她,否则她大概早就出现认知障碍的症状了。

4

梳理和分析了妈妈不同生活阶段的心理状态,我认为她在70岁时出现“暴力型”老年痴呆的症状并不奇怪。妈妈的大脑可能一开始就有点儿生理缺陷,而不温馨的原生家庭,又导致她从小心理不够健康。尽管她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友好,她的心理韧性却越来越小,负面情绪积累得越来越多。随着她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营养吸收变差,神经系统功能退化,理性思考和调控情绪的能力下降,患上“暴力型”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越来越大

就算《百年孤独》中充满母性光辉、最坚强、最理智的老祖母乌尔苏拉,活到100岁时,面对日益败落、自己却无力拯救的家族,也是“问了又问,愈加惶惑,并感到无可抑制的强烈欲望涌上心头,想要像外乡人一样破口大骂,想要让自己最终能放任片刻。那是她渴求已久却反复拖延的时刻,在这一刻她不再逆来顺受,而要痛骂一场,把整整一个世纪忍气吞声压在心底的无数污言秽语一吐为快。”

和老祖母乌尔苏拉的心态类似,妈妈前两年对我们骂骂咧咧时,总说她正在拯救我们这个家。她不信任我们,没有安全感,没有被爱的感觉。她极度焦虑,极度焦虑使她失去了理智和判断力。而我和爸爸却将她极度焦虑的根源误判为她贪财自私。

其实,妈妈不贪财也不自私。我好几次发现妈妈在厨房削切苹果、梨这类水果时,把外围可口的果肉留给我和爸爸,自己啃核周围那些难吃的果肉。妈妈上班时非常肯干,从不偷懒,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1970年代在仙游老家时她一个月只有爸爸寄来的三四十元生活费,不少钱用于买高价米(每斤4角到8角),日子过得紧巴巴,她还是每个月都给外公三五元零花钱。尽管她对外婆重男轻女、口不择言骂她的方式很不满,但她并不记恨。她回老家看久病卧床的外婆,回来后对我讲外婆的晚景如何凄凉,伤心得哭起来,涕泪交加。

5

我和爸爸开始对妈妈实施一套认知障碍康复方案。这套方案的目标是降低妈妈的焦虑感,增加她的安全感,提高她的认知能力。为此我们多管齐下:

一、马上卖掉房子,离小县城,远离老熟人的指指点点

二、我和爸爸签保证书,向妈妈承诺我们仨住在一起不分离我们不再和A、BC来往,我和爸爸不在妈妈面前提及A、BC,等等。

三、对妈妈保持耐心,以柔克刚。我每天拥抱、亲吻妈妈,爸爸也隔三差五、很有仪式感地在妈妈的脸上,上下左右中“啄”一圈。我们和妈妈亲热时,她都很开心,笑得像一朵花儿。我给妈妈取了一个外号“摸摸”,有两重意思,一是“妈妈,让我摸摸你”,二是提醒她不要东摸西摸犯强迫症,干家务快一点,把时间节约下来休息、娱乐。

四、为了提高妈妈的心理韧性,也为了我和爸爸不需要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我们从不小心翼翼地迎合妈妈,而是采取软硬兼施,“恩威并用”的策略。只要妈妈不被我们提醒或批评她的话激怒,表现出情绪控制能力,我们见好就收。我马上凑过去拥抱她、摸摸她、“啄啄”她。这种良性的正反馈很有效。以前假如睡前妈妈不高兴,她第二天一早起来脾气很坏,现在不会了,第二天一早情绪依然稳定。

五、吃保健品延缓大脑衰老,调节神经递质分泌。带妈妈去做了一次详细的体检,了解她有哪些慢性病后,给她有选择性地吃些保健除了一天1粒复合营养素,保证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量,还开始吃银杏叶提取物、深海鱼油和大豆卵磷脂。后面三种保健药都是低剂量隔天岔开吃银杏叶提取物和深海鱼油不能过量服用,尤其是体内有出血倾向的人)。还要她每天必须都吃一个蒸鸡蛋。我们还带妈妈去打了带状疱疹疫苗。有研究显示,疱疹病毒感染者罹患老年痴呆症的概率更高[3]

六、午餐和晚餐时妈妈必须看一集电视剧,这是她的“上课时间”。妈妈最爱看打打杀杀的谍战片。谍战片既紧张刺激又悬疑烧脑,连续剧好几十集看下来还能提高记忆力,对提高认知能力很有帮助。

七、通俗易懂地向妈妈解释老年痴呆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让她不对生病有心理压力,不讳疾忌医。我告诉妈妈,老年痴呆是大脑退化的极端表现,是老龄化社会很常见的病。人活得越长,得老年痴呆的机会越大。老年痴呆是渐进发展的,可能从中年就开始了。一开始发展很慢,不易察觉。随着年龄增加,大脑退化加快。神经系统受损和心态差的人,退化得快一点

我拿1981年老家的木兰溪决口做类比。木兰溪决口既需要外因,也需要内因,两者缺一不可。外因是洪水。内因是河道出了问题。一方面,大跃进期间农民修的堤坝不牢靠,容易被洪水冲垮。另一方面,那时人们为了开垦河滩,将多处河道裁弯取直,还缩小了两岸堤坝之间的距离,河道变得又直又窄,洪水流速加快,对堤坝的冲击力加大。

大脑活动起来就像木兰溪流动,得老年痴呆后大脑不能正常工作就像木兰溪决口发大水。木兰溪好几年不决口,不等于河道没有问题,只是没有洪水来触发决口。这就类似妈妈中年时顺风顺水地过了20年。堤坝之间的距离越大,洪水对堤坝的破坏力越小,就像一个人遇事想得开,就不容易积累负面情绪。而堤坝越牢固,就像一个人抗挫折能力越强。长期焦虑、想不开、心理脆弱的人,容易患老年痴呆,就像又直又窄、堤防薄弱的木兰溪,来一场小洪水就会决口一样。

和妈妈一起分析她大脑加速退化的主要原因——长期过度焦虑。不停擦洗、不放心别人干的事情,芝麻大点的事情都要过问,把自己当做“千手观音”,都是焦虑症的表现她得的这种认知障碍症,刚开始不严重的时候,自己吃健脑的保健品、家人心理疏导就可以了。但是,一旦病情加重,就要去看医生,开一点药吃,调节一下脑子里某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帮助心情变轻松、大脑更灵活。越早吃药,服药时间越短。严重了以后再吃药,可能就要终身服药了我说她要是继续焦虑、强迫性行为加剧,还是要去看医生的。她同意了,说一定会努力改掉想不开、干家务东摸西摸的毛病。

的确,从今年3月份全面实施系统治疗以来,妈妈心情一天比一天好,中年顺风顺水时期的安全感回来了,焦虑感大降低。最后一次骂骂咧咧是在6月初,而且不是出于焦虑多疑,而是图嘴上痛快。

6

风雨之后见彩虹。在帮助妈妈度过老年危机、逆转认知障碍的过程中,我们仨更加相爱,我们仨的家更加温馨,我对“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一目标更有信心。我对于大脑保健、预防老年痴呆、逆转认知障碍进程都有了新认识。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思考:

一、老年痴呆的内因是神经系统损伤,外因是日常生活习惯和大大小小一系列生活事件,心理过程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机理。因此,护理老年痴呆症患者,需要从神经、心理、家庭、社会等多维度,实施系统性干预。

二、老年痴呆症前期是可能逆转的,家人应积极干预,而不是当做老糊涂(老人大脑功能随年龄增长正常衰退的生理现象)置之不理,任其加速恶化。除了在普及有关老年痴呆症的知识,帮助大众及早识别和干预该病,还有必要由专业医护人员,在社区广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人的家人进行家庭护理方面的宣教。

三、预防老年痴呆要从娃娃抓起。原生家庭中权威成员的行为言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天生敏感、适应能力差的孩子可能陷入心理韧性小、负面情绪排解能力差、心理韧性更小的恶性循环,一辈子走不出原生家庭的阴影。但是,青少年已有能力管理自己的脑健康,因此,中学的生理卫生课应重视大脑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心理的韧性和调节能力,为他们下一步进入大学,离家独自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做好准备。

四、家人之间不求回报的爱,能有效缓解焦虑、驱散抑郁。家和万事兴。从长远看,用心打造温馨的家庭生活,将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现在社会节奏快变化快、不确定性大,很多都因为长期焦虑、抑郁,加上缺乏有氧运动,神经递质分泌不正常,这又反过来加剧了焦虑、抑郁,最终得了焦虑症和抑郁症。可以想象,假如不积极预防,随着内卷时代“焦虑的一代”渐渐老去,未来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发病率和社会总成本将不断提高。

从今天起,我要更加善待自己的心灵和大脑,关照家人的心灵和大脑,负面情绪不过夜,像《飘》的主人公斯嘉丽那样,不为无能为力的事情不断焦虑,对自己说一句“明天,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参考文献:

[1] 桑贾伊 • 古普塔(美),2022. 逆龄大脑:保持大脑年轻敏锐的新科学,北京:中信出版社。

[2] 足球运动员更易罹患痴呆症.2021.北青在线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115074307972884&wfr=spider&for=pc

[3] 带状疱疹病毒或引发阿尔茨海默病. 2022.光明网

https://m.gmw.cn/baijia/2022-08/03/35929224.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7506-1357727.html

上一篇:[转载]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下一篇:[转载]孔子的“春秋笔法”:我国“大一统”文化基因的重要来源
收藏 IP: 121.225.4.*| 热度|

41 尤明庆 范振英 武夷山 吕建华 谢钢 文端智 郭战胜 张晓良 吕秀齐 虞左俊 宁利中 黄河宁 郑永军 吴斌 刘钢 陈新平 曹俊兴 王恪铭 苏德辰 杨顺楷 檀成龙 王德华 罗春元 帅凌鹰 邓希 高江勇 崔锦华 雷宏江 任胜利 谌群芳 马鸣 刘炜 赵一帆 葛素红 陆仲绩 刘朝峰 冯圣中 杨正瓴 乔中东 祁贤 郁志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