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哲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dazhe 世界的极限在哪里……?

博文

保持心理健康

已有 2016 次阅读 2022-9-15 17:35 |个人分类:生命科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讲起心理障碍问题之成因,有一个医学学派叫“认知学派”,其认为心理障碍是由于认知障碍造成的。据理而言,此说法确有一定道理,智商、情商之低下,归根到底是认知出现了障碍,而某些心理障碍患者往往具有智商或情商方面之问题,可见他们确有认知障碍问题。

不过对于改变多巴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等物质代谢这一问题,我认为其乃是扬汤止沸的方法。如果改变不了患者的智力与情绪方面认知能力状况,一切都是徒劳的。银杏叶提取物对于改善认知颇有用处,据书上讲还有诸如“丙戊茶碱”等药物可改变智力,也对改善认知有用。但尽管如此,这些方法对于某些人或仍是“治标不治本”。它们都只是在改人脑硬件,而未改思维内容这一软件。改善患者情绪控制能力与行为训练有时或才是有用的!

中医传统理论管活血药物治疯癫叫“开窍”,不管怎么说,服用改善认知能力的药物,不管是何种药物,天然植物亦或合成药物,都对改善精神状态有益处。对任何人而言,在心情激动、沮丧时,心脏都会出现剧烈的不适感,这当然会影响认知,因此也就影响精神状态。所以,心脏舒适会有益认知,因而缓解精神压力、改善心理状态。同时,精神病不适症状的成因还在于脑部存在疼痛感,某些腹痛亦是由于脑部神经反射造成的。这些疼痛,或为器质性,或为非器质性。而银杏叶提取物等药物,正是由于其能够缓解这些疼痛,因此才会有效用。而正由于脑部疼痛减轻了,认知也就因而会改善。完全可凭认知改善的状况来判断脑部健康状况,两者所体现的往往乃是同一个问题。

所谓精神病正源于脑部出现了病态的疼痛感或快乐感。说起来,西方抗精神病药物不只是有催眠效应,其很大的用处还在于可改善人的不良情绪。某些中药也有此功能,原理分析一下,人脑供血好,疲劳的就轻,情绪自然就好,一般来言也就会减轻抑郁或偏执等症状。由于镇静剂疗法存在问题,即其不但消灭了病态信号,还消灭了某些正常信号,而正确的精神障碍疗法应是使脑信号达到正常状况,而非一概消灭之,因此银杏叶提取物等活血类药物才体现了其意义!

某人的精神状况往往体现在其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上,例如头疼失眠的同时往往会有过度皱眉,所以反向思考一下,经常有意识的做放松眼眉之类的行为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症状。双眉、双眼之间的位置与前额很为接近,而大脑额叶也正处在颅内这个位置附近,或许放松眼眉正使得邻近的额叶神经能更好的运行,所以才是如此。

上述观点,大部分讲的都是关于人脑硬件的问题,但其实改变人的思维内容这一软件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人的非器质性心理不适之诱因,可有情绪波动与精神障碍两种情况。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正常的喜怒哀乐皆非精神病,那乃仅是情绪波动,也即是说不论某人遇到再多的伤心事、哭得再厉害,往往也非精神病。反而说,该哭的时候不哭,不该哭的时候倒哭,那才是精神病。只有导致行为严重的违反社会常理的这些非正常之情感活动方属于精神病的范畴。所以说,正确的思维观念是天然且最好的心理疾病之疫苗,这对脑部健康乃至身体健康都是有益并是必需的。或许,这一点方为最重要的问题!

脑海里不停的想那些恐怖的事情,自己把自己就吓死了,这其实就是精神病的一个真正病因,其后果严重到甚至于吃什么药都没用。而解决这种情况的有效方法即是控制个人思维行为,使得尽量少想这类事,那可能才是该问题唯一正确的解法,仅仅靠催眠镇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说起来,确实只有去思考某些不好的事情才能解决它们,但具体的思考应合理适度,完全不想也不对,想多了也不对,应该讲只有这样心理问题才能被真正解决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51349-1355472.html

上一篇:引力、相对论与其它
下一篇:精神类药物(续)
收藏 IP: 122.4.1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