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t82692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t826924

博文

宏观生态学|石龙子日活动模式的进化

已有 2394 次阅读 2022-9-3 01:21 |个人分类:宏观生态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image.png

股鳞蜓蜥 Arika 摄于 福建南靖


根达尔文的理论预测,形式应遵循功能,以适应特定的生活方式——《微笑的火烈鸟》


尽管有的物种具有混合型的日活动模式,但是动物们的活动模式大体上可分为昼行性、夜行性以及晨昏性,并且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与昼行性的活动模式相比,其余两个模式的物种(尤其是冷血动物)具有一系列的挑战:较低的温度和较差的可视性。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这些物种如何应对不同活动模式生态位内的挑战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一些潜在的答案可能隐藏在多样化的生活史特征之下。例如,在爬行动物中,体温调节(即较小的体型可以快速加热)物种是最原始的昼行性物种。然而,一些类群,如壁虎,主要表现出夜间模式但眼睛更大。



石龙子:陆生脊椎动物第二大科

image.png

君氏石龙子 西厢 摄于 以色列


石龙子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动物类群,因为它们具有高度多样化的物种以及不同的活动模式、微生境以及从无肢到全肢的极其多变的形态。这为探索形态、微生境和日活动模式转变之间潜在的进化相关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image.png
(沙地泛蜥 鳗鱼酱 摄)


尽管我们当前普遍人为石龙子是昼行性的一个类群,但是Slavenko et al. (2022) 发现石龙子祖先可能非昼行性的活动模式且部分是穴居型、四肢相对较短。穴居型的生境与非昼行性的日活动模式在生态功能上可能具有趋同作用,导致两种类型的石龙子都具有退化的附肢。而较低的温度(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K-Pg)驱使石龙子逐步转化为昼行性的活动模式。



Figure.jpg

Figure a: 石龙子祖先活动时间的状态重建

            b: 不同日活动模式之间的转换率

            c: 各个活动日活动模式谱系时间上的积累

注释:古第三纪期间的变冷和变暖时期分别用浅蓝色和粉红色矩形标记(c)。



Reference

Slavenko & Dror et al. 2022. Evoloution. 76(6): 1195-1208.


关于我们

关注我们.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27833-1353777.html

上一篇:一手拿尺一手拿称
下一篇:博士论文致谢
收藏 IP: 192.114.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