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开展国家版图意识教育,是强化公民国家版图意识、维护国家版图尊严的重要方面,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必不可缺的内容。文章立足中国地图出版社作为中央大型地图类专业出版社的优势,阐述了新媒体时代专业出版社如何开展科普工作;通过为积极配合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所开展的工作,探讨专业出版社作为社会科普工作的重要平台,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科普宣传工作。
关键词:
新媒体;国家版图;科普;专业出版社;自然资源;
· DOI:10.16607/j.cnki.1674-6708.2022.03.008
1 引言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是一项基础性、全民性工作,是不断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科学普及手段一般有建立科普网站、出版科普图书、投放公益广告等,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入社会,同时也对传播领域有了颠覆性的影响,新媒体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在新媒体时代下,科普工作的渠道已经打开,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种多样的跨平台交互软件已经占据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从而也使科学普及的途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十六条规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做好科普宣传工作。”[1]作为出版机构,出版科普图书是其科普宣传的主要途径。专业出版社是指主要承担某项专业的出版任务的出版社,是我国出版业中一支非常重要的队伍[2],同时也承担着所属专业领域的科普宣传工作。中国地图出版社作为国家法定地图的权威出版机构,在完成编制、出版、发行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各类地图、书刊和文化产品的同时,也承担着科普地图文化,宣传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的责任。本文,首先浅谈新媒体时代对科普工作的影响,其次阐述有关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科普工作的进展,并以中国地图出版社服务国家版图意识教育为例,探讨专业出版社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进行科普宣传。
2 新媒体时代的科普工作
新媒体是继纸媒、广播、电视、互联网媒介形式后,又一新媒介形式。它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形态有四类,即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性[3]。
科学技术普及即科普,是指用公众易于理解的内容,以及易于接受、参与的形式,从而达到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目的[3]。科普的受众对象大多是不掌握该科普领域专业知识的大众,这就要求科普的方式必须是通俗易懂的。多数的科普是大众被动接受的,这样大大降低了科普工作的效率,为提升科普的接受度,这就要求科普的方式必须是交互性强的。通俗易懂要求的是科普工作的内容,交互性强要求的是科普工作的方法。传统的科普工作有两种方法:通过媒介传播和组织科普活动。传统的媒介传播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图书、报刊等,是单方向的向大众输出,虽然传播面很广,但是无法接收大众的反馈。传统的科普活动主要是在特定时间或特定地点组织开展讲座、展览、培训等活动,一般是在某科普宣传日或是某科普场馆、基地开展,是双方向的与大众互动,可以与大众面对面进行交流,及时获得大众的反馈。随着技术进步的不断创新,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这也使科普的表达方式有了新的拓展,同时也对科普的内容和传播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媒体时代的科普工作为传统的科普工作带来了新的天地,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效与便捷。
在高速的科技进步浪潮中,谁优先拥有了新技术,谁就将占据金字塔尖的地位。新媒体时代的科普工作与传统科普工作相比,可以表现出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等独特优势和魅力,为人们提供了及时便捷的科普途径和渠道[4]。科普知识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时效性不强的缺点,可以第一时间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并到达数亿网民的移动端,达到即时发现即时发布,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
第二,互动与参与。
传统的科普工作一般是通过举办讲座和活动,与大众进行互动交流的,这样的形式严格受时间、地域和人员数量的限制。通过新媒体平台,在扩大科普传播范围的同时,群众的互动机会和参与机会也大大提升。最近大火的国家反诈中心抖音账号,以一句“你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火遍全网,还与各科普博主及主播联动,成为新媒体反诈科普的成功案例。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根据疾控要求有时无法进行大量人员聚集,线上的科普讲座可以突破参加人员和地点的限制,一场科普直播活动可以同时容纳几千万的观众在线收看,也可以与他们随时进行交流,这都是传统科普活动所不能匹敌。
第三,小众与个性。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促使了更加精细化的科普工作,为了使科普工作更加深入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传统的大众传播向现代的小众传播转型,公众在选择科普时更加趋于理性化、个性化[5]。传统的科普工作主要是出差别化的公益广告和科学讲座,大众只是被动的接受,这样效果一般。通过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微信、微博、抖音等媒介平台,科普工作更加私域化,形成了点对点的模式,大众喜欢什么科普知识,就可以选择去获取什么,大数据还会根据搜索喜好进行推送,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科普工作中转达效率低的问题。
3 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科普工作
国家版图是指一个国家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疆域。熟知国家版图的构成,是每个公民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责任和义务[6]。如今,地图作为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已经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公民对什么是正确的国家版图以及如何去使用还了解不够,从而导致各种“问题地图”出现在新闻媒体、产品商品、朋友圈、生活圈,甚至是学生的教材教辅中。“无印良品”商店登载“问题地图”、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播放“问题地图”“某出版社”出版无审图号的初高中教辅等,都引起了网友强烈反应。错误的地图正悄然地损害着我国的政治利益,并给公众的潜意识灌输错误认知。
为了加强地图管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制定了《地图管理条例》。在第一章总则中针对国家版图的宣传教育作出了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国家版图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应当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使用正确表示国家版图的地图。”[7]由此可见,对于国家版图意识教育,除了要求企业和组织在使用地图时,要保证国家版图的正确外,还要求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覆盖到全社会的所有群众,尤其是延伸至中小学,纳入义务教学的内容,这就说明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的科普工作是极为重要且刻不容缓的。
目前,我国对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的宣传工作主要集中在每年的8月29日——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是普及测绘法律知识,强化公民国家版图意识,维护国家版图尊严的重要宣传平台。根据自然资源部有关要求,各有关单位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总结归纳发现,多数地方单位是通过在活动场馆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口号、摆放展板、发放宣传品等传统的科普形式开展宣传,但是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以及宣传时段有限的限制,这样的宣传广度和深度并不理想。不过也已经有一些单位开始尝试开展线上的科普宣传工作,例如,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全省范围开展了“国家版图意识宣传网上答题”活动,制作播出的三期有声漫画《小孙的烦恼》,以普通地图使用者的视角宣讲国家版图意识知识;广西自然资源厅通过测绘知识H5互动小游戏、《“一堂好课”之测绘科普课堂》网络版等多种形式开展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线上开发制作手机地图拼图游戏和趣味有奖答题游戏,贵州省自然资源厅通过线上地图拼图趣味游戏和知识竞答扩大测绘法及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线上的宣传活动不仅不受时间和地域空间的限制,还可以有更多的交互体验,对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的宣传更有效。
4 中国地图出版社服务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科普宣传
中国地图出版社基于权威的地图制作出版优势,在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的科普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前,中国地图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科普图书的出版工作,邀请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专家编撰出版《国家版图知识读本》,该书被评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获国家出版资金项目支持,受全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小组推荐,是科普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的优秀出版物。如今,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快速发展,中国地图出版社也把科普宣传的方向由单纯的出版科普图书,转变为“科普图书出版+新媒体科普联动”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4.1 中国地图文化馆“云”直播
中国地图文化馆是由中国地图出版社投资兴建集“八个中心、一个馆”于一体的国家地图文化产业基地,是国内首个以地图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是目前国内唯一以地图和地图文化为特色的公益性文化场馆。中国地图文化馆把“普及地图知识,传播地图文化,宣传国家版图,展示地图成就”作为建馆的宗旨。
日常中国地图文化馆以承办“普及国家版图知识,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为主题的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地图文化馆改变线下方式,在学习强国、抖音、微博、微信等平台推出了“云游地图文化馆”栏目,以短视频形式,以地图的发展脉络为单元,介绍中西方地图特色、地图绘图技术发展等地图知识。在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宣传周期间,联合自然资源部、北京市规委、光明网开展以“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为主题的直播活动。直播活动中邀请社地图专家在线向公众介绍地图发展演变的历史,古今地图形态以及如何绘制标准规范地图等内容,本次直播活动受到了广大网友们的关注和认可,截至直播结束,平台点击量达299.8万次,同时在线人数达25万人。
4.2 新媒体科普文章策划
根据微信年度数据报告显示,早在2019年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就已达到11亿,每天约有90万个微信公众号,共发布超过72万篇微信文章,显然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新媒体传播主要平台。一些“科普大号”,已经将新媒体科普运作的游刃有余,不同领域不同方向的科普账号,给大众提供了广泛的选择。中国地图出版社利用自有账号,开设科普专栏,为广大读者科普地图的历史,了解版图知识,加强读者的国家版图意识。在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宣传周期间,中国地图出版社策划发布了名为《读完这篇长长长长图,如果你还不了解版图知识就算我输!》的国家版图意识宣传长图,通过当下最流行的推文形式——长图,生动地为读者介绍“什么是领土”“国家版图的基本要素有什么”“中国在哪儿”“如何正确表达中国的版图”“如何获取正确的地图”。公众号文章想形成广泛的传播,除了拥有极大的粉丝数以外,最主要的途径是形成转发。中国地图出版社在推出长图之前与协议媒体进行沟通,长图发布后,被新华社、人民网、学习强国、新青年、自然资源部等180余家官方媒体转发,阅读量累计破200万,成为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宣传中的成功案例。
4.3 科普知识“云”课堂
201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8]已明确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纳入了中小学学生教学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版图是严肃的事情,国家版图意识应该从青少年抓起,加强培养青少年的国家版图意识,有利于深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国地图出版社一直致力推进国家版图意识教育进校园,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能策划一场集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为一体的科普“云”课堂也是待续解决的壁垒。在9月开学季,中国地图出版社联合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在哔哩哔哩平台上线了自然资源“云”课堂,以“版图无小事,给你一份地图使用避坑指南”“地图大有趣,给你讲讲地图背后的故事”为主题,为青少年和广大网友上了一堂“开学第一课”。版图知识“云”课堂旨在通过科普教育活动,树立“知我版图,爱我河山”的理念,加强青少年的国家版图意识,激发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5 结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普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的宣传途径不断拓宽,形式也更为多样,进一步有力地提高了全国人民的国家版图意识,更好地维护了国家版图尊严。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的国家版图意识、倡导规范使用标准地图,中国地图出版社将会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探索更多科普教育的新方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以增强加深国民的国家版图意识为己任,为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丽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释文[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2] 吴学兵,姜翠.专业出版社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科技传播,2018,10(20):125-126.
[3] 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4] 郑念,张义忠,孟凡刚.实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的理论思考[J].科普研究,2011,6(3):20-26.
[5] 刘武.互联网环境下的科普传播方式探讨[C]//2012(安徽·芜湖)中国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科技馆馆长论坛暨2012年全国科技馆馆长论坛.中国科协;安徽省科协;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2012.
[6] 本书编撰委员会.国家版图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18.
[7] 中国法制出版社.地图管理条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8] 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新修订版)[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17.
(全文来源:中国知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