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也谈科学精神 精选

已有 7115 次阅读 2022-8-11 08:51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也谈科学精神

                籍利平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科学与社会》2021年第3期开设了 观点_“科学精神及其弘扬 专栏

  专栏刊发了6篇文章。有3篇已经被引用。从机构上,引用者(作者)都不是职业科学家。

 这6篇文章的总下载数量为1087+444+232+147+473+489=2872。无法确定,2872次下载中有多少职业科学家?有多少科技管理者、多少科学哲学的研究者。

  如果没有职业科学家介入这一问题的讨论,科学精神的探讨效果就大打了折扣。

  职业科学家,多数情况下是科学精神的践行者,极少数情况下是科学精神的破坏者。

  如果职业科学家不愿意谈论这个问题,只有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科学哲学工作者谈论它,难免出现隔靴搔痒的弊端。

  换句话说,职业科学家不愿意、不敢或者没有能力探讨这个问题的话,无论科学哲学工作者怎样下功夫研究科学精神,对于职业科学家的影响都是微弱的。

  只有科技、教育、工程等部门,在对发扬科学精神和违反科学精神的科学家(含教授、高级技术专家)中的典型人物(机构)进行奖惩的时候,职业科学家们才暂时重视一下、谈论一阵子科学精神。这样的状况,对于发扬科学精神显然是不利的。

    只有在进入职业科学家行列之前、成为职业科学家之后,不断“点亮科学精神的灯火”,才能让职业科学家们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践行科学精神,而不是走到反面——违反科学精神。

反之,由于平时对科学精神重视不够,等出了问题,再“亡羊补牢”,再补科学精神的课,就有点晚了。毕竟,有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一个科学家,可能前期非常敬业,是弘扬科学精神的;等他影响力足够大的时候,如果违反了科学精神,那么受到伤害的就不仅是他所在的机构,也会辐射到社会上,会影响外界对科学界、科学管理机构的评价。期望走捷径、获得某种好处的“青椒”,也有可能通过违反科学精神,达到个人目的。从长远来看,这对于“青椒”自身,其实是弊大于利的。

总之,职业科学家更应该重视科学精神,相信他们也会从中受益。

-―――――――――――― 附 录 ―――――――――――――――

《科学与社会》2021年第3期, 观点_“科学精神”及其弘扬 专栏文章

(年/期号后面的数据为:引用与下载次数,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2022-08-04)

1     什么是科学精神?     袁江洋; 2021/03   1 1087

引用此文的文献:

建党百年弘扬科学精神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及当代启示[J]. 陈万球,王柳悦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3)

2     我说科学精神    韩东屏; 2021/03       1     444

引用此文的文献:

晚清科学士绅“求真”与“喻俗”的价值冲突[J]. 徐多毅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2(04)

3     科学与社会视野下的科学精神    张培富; 2021/03       0     232

4     以实证手段化解弘扬科学精神研究的滞涨     贾鹤鹏; 2021/03       0     147

5     新时代弘扬科学精神面临的新问题   王前;     2021/03  1   473

引用此文的文献:

国内科技伦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1998-2021CSSCI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 张蕾,李新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07)

6     构建新时代科学精神及其培育的实践路径     程海东;陈凡;      2021/03       0     489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5-1350751.html

上一篇:大雨都在立秋后(歌词)
下一篇:研究父辈平辈或者晚辈
收藏 IP: 114.64.232.*| 热度|

14 姚伟 郑永军 许培扬 尤明庆 汪育才 鲍海飞 晏成和 刘钢 王涛 李学宽 武夷山 史晓雷 赵凤光 曾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