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我去长春参加了一次工程地质学术会议。通过简短交流,我感受到同行由衷地尊敬那些真才实学者;此外,据不少“青椒”反映,其通过我的博客受益良多,这更加坚定了我抽时间写博文的信心。
言归正传。
有人把某些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边界,形象地比喻为“窗户纸”;学者一旦捅破了此窗户纸,则豁然开朗——原来事物的本质奥秘如此简洁而有序,且由此引发一系列新概念、新原理、新理论、新方法的横空出世——破纸效应,以至于同行顿足叹曰:“这太简单了,为什么我没想到这样做。”
是啊,能想到的事儿才可能做到。由此而论,想到是做出科学发现的前提。曾记得,某岩石力学大咖听了我做的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报告后,感叹道:“该理论依据的岩石力学基本原理,无人不知,且一点就透,但只有你想到(把其用于锁固型滑坡和地震预测,笔者注)且做到了……。”
纵观科学史,捅破那层窗户纸从而做出重要科学发现的学者,靠的是深邃的洞察力而非肤浅的观察力,靠的是智慧而非技巧,靠的是悟性而非逻辑;门捷列夫如此,魏格纳也如此。需注意的是,基于新认识的科学发现并非违背逻辑自洽性和闭环性,只不过与旧认识的逻辑不同罢了。
捅破那层窗户纸并非易事,因为其一般由多子层牛皮纸组成,既厚且硬;有时,捅破其的难度不亚于钻透一座山的难度。的确,让一个师的工程兵用TBM钻山,终会成功;然而,若没有“牛顿”的神来之笔,则不可能捅破那层窗户纸。由此可见,捅破窗户纸需要多么强大的洞察力、智慧和悟性啊;若缺乏此,即使团队成员众多,经费充足,设备先进,论文高产,结果无非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正确的科学发现被认可的周期,与超前性相关。若超前5年,发现者或立马被认为是天才;若超前10年,或被认为是傻子;若超前50年,或被认为是疯子。不过,是金子终会闪光,即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不懈把每一步研究做扎实,终会成功;至于被世人认可与否,不必太在意,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
要成为捅破窗户纸的成功者,需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想象力、非惯性思维、灵感等。由此加持,才能找到打开未知世界的那扇窗户;由此助力,才能捅破该扇窗户上的那层纸。
撰写本文时,参考了文献【1】,在此致谢!
参考
【1】詹克明. 捅破窗户纸[J]. 党政论坛, 2012.
相关:
科研突破需耐得住寂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487870.html
科研突破:从解决一个小问题入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535786.html
科研突破宜聚焦于“小科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04179.html
科研突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59527.html
科研突破:大道至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11971.html
科研突破立足于“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20687.html
深度思考的好处多,还能延年益寿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1320891
科研突破:思路决定出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22748.html
科研突破:非宁静无以致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31797.html
科研突破:非淡泊无以明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39109.html
科研追求:简洁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34191.html
推崇科研全程的至简风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33245.html
科研突破:化繁为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43086.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