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繫辭上》第12章: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其中“鼓之舞之以尽神”的解读,在文献中构成难点:
1,孔颖达(574—648),唐初经学家,解读:
[疏]正义曰:“鼓之舞之以尽神”者,此一句总结立象尽意,系辞尽言之美。圣人立象以尽其意,《系辞》则尽其言,可以说化百姓之心,百姓之心自然乐顺,若鼓舞然,而天下从之,非尽神,其孰能与于此?故曰“鼓之舞之以尽神也”。
2,朱熹(1130-1200),南宋時期理学家,解读:
「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立象」、「設卦」、「繫辭」,皆為卜筮之用,而天下之人方知所以避凶趨吉,奮然有所興作,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之意,故曰:「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猶催迫天下之人,勉之為善相似。- 《右第十一章》
3,荀爽(128~190),东汉末年经学家,解读:
鼓者,动也,舞者,行也。谓三百八十四爻,动行相反其卦,所以尽易之神也。
4,虞翻(164~233),三国时期吴国:
神,易也。阳息震为鼓,阴消巽为舞,故“鼓之舞之以尽神”。
5,倒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的“鼓舞(隆尧招子鼓)”条目目前说出“鼓之舞之”为“击鼓,跳舞”之本义:
中华鼓舞多以鼓谱丰富、情绪热烈、底蕴深厚见长,流布全国各地,影响及于全世界。《易·系辞》中有“鼓之舞之以尽神”之语,既形象地反映出中华鼓舞历史的悠久,又提纲挈领地道出了其主要功能。从原始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到后世的流风遍及大江南北,华夏鼓舞始终一脉相承,绵延不绝,。。。
参考文献:
【1】https://zh.m.wikisource.org/zh-hans/%E5%91%A8%E6%98%93%E6%AD%A3%E7%BE%A9/07.12
【2】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s/周易集解/卷十四
【3】https://ctext.org/text.pl?node=595550&if=gb
【4】https://www.ihchina.cn/project_details/1298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