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各种关于教学的会议,不难发现:谈教育,人人有话说,个个说得好。毫不夸张说,谈教育,每个人都是专家,甚至是教育家。
信手拈来两次亲身经历。
其一,一场小型座谈会,就某个教学话题研讨,规定每人发言时间不超过5分钟。
第一位发言者很谦虚:“我是来学习的,本不想发言,既然主持人要我说,我就简单说几句吧!”
本不想发言的这位老师最终“简单”说了约半堂课时间,完了依然很谦虚:“我就简单说这么多吧,把时间留给大家。”
第二位、第三位发言者基本上是同样套路,都是以“简单说几句”开头,以严重超时结束。
最终,少数人用“简单说几句”让多数人千言万语没法说,一场座谈会变成三个人的专场报告会。
其二,一次全国性教学研讨会,整个上午的全部报告结束后已到中餐时刻,主持人请大概理事长级别的人对上午的报告作个总结(如果是科研学术会议,一般不大可能有这样的插曲),理事长级别的人很谦虚,一个劲地摇手说不讲了,但在盛情邀请下还是边摇手边上台了。
他先看了看手表,说:“吃饭时间到了,我只简单说几句。”他老人家话虽这么说,但逮住简单说几句的机会,足足说了半个小时以上,全然忘了饭菜早已摆在桌上。最后,他以一句“时间关系,我就简单说这么多吧”,意犹未尽地结束。
简单说几句,往往既不简单,也不止几句。
谈教育,为什么老师们都能“简单说几句”?其实,反观身边,谈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社会大众都能“简单说几句”。老师作为教育从业者尤其能“简单说几句”,不足为奇。
“简单说几句”的人多,说明懂教育的人多,应该对提高教育质量好处多多吧!
众所周知,事实并非如此,甚至恰恰相反。只要思考两个问题,就可豁然开朗个中缘由。
其一,“简单说几句”的人有几人真真切切研究过教育?
斯坦福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得主Carl Wieman不仅是一位物理学家,还是一位著名教育家,获得过“卡内基美国年度教授奖”等多个教育奖项。
他在一所大学作教育研究报告时不忘告诫听众两件事:一是不要将课程教学与教学法(例如教师用来教授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混为一谈(老文推广:不要认为站在讲台上的人都懂教学);二是不要把那些从未研究过教学法的“专家”的意见太当回事(putting too much stock in the “expert” opinions of those who’ve never researched pedagogy itself)。
也许因为他本人也是诺贝尔奖得主,所以Wieman敢于诟病诺贝尔奖得主有一种不幸的倾向:他们认为自己是教育方面的专家,不管他们对教育的实际了解有多少。他说他自己花了很多年时间才成为一名教育专家,只是没有人关注到他。
Wieman的告诫意味着,如果对教育没有亲身研究,纵使科学权威,其“简单说几句”也毫无价值。
其二,更关键的是,“简单说几句”的人有几人在实践自己的“简单说几句”?
大学里,像研究科学一样研究教育的人本来就凤毛麟角,即使有潜心研究教育的老师做出了很好的研究成果,他们也未必会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成果。
也就是说,大学老师如果还做教研,往往是,做教研是一回事,搞教学又是一回事。
大学老师对此都心知肚明。国外一项调查也显示:关于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已有大量研究,但它们不会、也进不了课堂。(There’s a whole literature on what works. But it’s not making its way into the classroom.)
最典型的例子,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许多大学的研究表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哪怕老师讲得再好,效果也远低于主动学习。
其实,根本用不着研究,大学老师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弊端都能说出一二,但绝大多数老师说归说、做归做。
再如,据称,卡内基梅隆大学产生了一些世界领先的教研成果,但该校自己基本上不会采用这些成果。该校人文与社会科学系主任Richard Scheines透露,一门统计学方面的在线课程已被证明教学效果非常好,可让学生节省一半时间,但不被该大学的统计系使用。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Lindy Elkins-Tanton教授在其学校教师中作了个调查:您希望我们的大学生毕业时能收获什么?老师们的回答高度一致。他由此发现大学里有个悖论:所有老师都说课堂教学应该教学生批判性思维、如何学习等,但实践证明,老师们说的基本上是老师们不会去做的。
国外有学者在探索:Why the Science of Teaching Is Often Ignored?也就是说,教研成果为什么进不了课堂?人人都知的好教法为什么人人都不采用?这些问题至今无解,可以说是世界性难题。
冷眼旁观,“简单说几句”的人越多,简单做几件的人就越少。
据此,教研成果进不了课堂,老文推测,十之八九,不是老师们找不到让它们进课堂的动力,而是老师们看到了不让它们进课堂的更强动力:“简单说几句”的人不仅太多,而且大有市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4: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