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weiya03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weiya0303

博文

马克思学说不容否定

已有 2367 次阅读 2022-6-6 07:42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马克思学说不容否定                                                                          葛维亚 

       随着经济和文明发展,社会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进步这是必然的。人类对未来总寄予无限希望。人类向何处去?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留给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许多思考。

       几千年来,先哲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观察,研究,探讨五花八门,莫衷一是。

       人类社会自从进入现代工业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思潮的冲突。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问世,加上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的政治力量,发生过许多取代资本主义的尝试,巴黎公社点燃希望之火。20世纪二战后诞生了社会主义阵营。从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就面临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抉择。

       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从政治、经济、思想和道德诸多方面,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他们指明了私有制是社会存在贫富不均以及其它种种罪恶的“总根源”,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是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断定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19世纪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特别是大工业的生产,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欧洲工人风起云涌的政治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使科学理论的诞生具备了必要的社会前提。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亲身参加了革命实践,并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进行了批判性研究。他们批判的改造德国的古典哲学,发现了辩证唯物史观;批判的改造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剩余价值。辩证唯物史观为科学社会主义确立了哲学基础,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确立了经济学基础。这就从根本上克服了唯心史观和各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体系,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在吸收空想社会主义和欧洲三大起义失败经验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联系主要有:

第一、都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第二、都对人类未来社会有优秀的构想。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都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提出了不满,希望能通过某种方式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各自提出了一些富于创造性的设想,在这一点上,两者是相同的。空想社会主义希望能通过和平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入某些方面的偿试建立一种理想的没有剥削也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而科学社会主义则希望通过具体的社会革命,以实际行动,去推翻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

第三、在社会历史观上有共同思想追求。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具体奋斗目标上,都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共同的理想,并为此进行着不断的努力。在此目标的指导下各自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历史成果,为人类历史的进步都做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优秀的文体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的发展趋势。以上观点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瓦解前甚为流行。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资本积累和疯狂掠夺时期的研究成果,它在十九世纪创造了辉煌。马克思创立的科学资本论和描绘的共产主义蓝图,毫无悬念的说明,马克思的开创者,启蒙者,引导者的历史地位不可撼动。同时也应该看到,科学理论不会是僵死的教条。既然是科学,就要螺旋型发展上升,它在理论完整性和预见性上不可能一丝一毫不差,总带有历史的局限性。既然是科学,就要不断创新发展,才能走向成熟。即便如此,绝不能否定马克思的历史贡献。割断历史,等于隔断科学源流。

       寻找科学真理呈现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成不变。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至今已近200年,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十月革命至今有100多年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也有70多年。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否就是人类改变自己命运、获得社会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确道路?在这个理论问题上又回到很久以前争论的焦点上。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的历史还是短暂的,总体上还处在摸索实践和发展初期。通过不同道路走上社会主义的国家,共同特点是大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设想,这些经济落后的国家本来与社会主义无缘。由于20世纪初世界和俄国的特殊革命形势,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以及由此得出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发展趋势的结论,提出用于西欧国家不同的方式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于是,一些国家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依赖的物质生产力尚不足的条件下开始了创造社会主义的尝试。这是20 世纪在几乎占世界人口1/3区域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一次最大胆的试验。可悲的在于苏联终于解体,给学者留下更多地思考,那就是任何学说和社会变革,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都需要不断发展。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这场试验的成败得失,主要教训有两条:一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否科学,空想社会主义是否空想。二是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道路是否是唯一的。

       长期历史检验的种种结果要求我们再作一些思考。回头来看,空想与科学社会主义两种观点的分歧,也就是以前的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斯大林和托洛斯基的根本分歧。过去被称为左和右的方向路线分歧,今天我更愿改为激进派和稳健派的分歧。从现代历史来观察,一战二战后,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和政府的法律约束以及行政引导;第二,资本主义没有更加腐朽,也看不出摇摇欲坠趋向没落;第三,劳资矛盾趋于和缓,劳动者慢慢成为企业股东,工人运动越来越少;第四,劳动者从19世纪资本主义饥寒和贫困状态走入21世纪具有各种福利保障的温饱或小康;第五,所有老牌资本主义并没有完全走向腐朽垂死的帝国主义,没有爆发政治总危机,二战以来并未发生帝国主义挑起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第六,当今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冲突,主要不是由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引起;第七,理智、和谐、互利、双赢替代了阶级斗争、国家意识形态敌对纷争;第八,世界永久性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已不复存在,国家、地区之间的矛盾冲突更多表现在宗教、民族、贸易、本国利益等方面,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看来19世纪被认为的空想社会主义,在21世纪未必一事无成。西方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工党、绿党的活动甚至执政,就是有力证明。

       科学一定是理智的。一战后三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学者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吸取很多马克思学说的诸多观点,修正了古典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模型,实施了人民资本主义。其中凯恩斯经济学起到关键作用。

       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但到1970年之后却因导致资本主义世界普遍的“滞涨”而遭受严重挑战,而随着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尤其是新凯恩斯学派的兴起,凯恩斯经济学似乎开始复兴,但其实质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派随着经济危机的复杂化而趋向融合的产物。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里程碑式的革命,凯恩斯经济学是各种宏观经济理论的出发点,而凯恩斯本人也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在凯恩斯看来,社会的总产量、国民收入和就业量在短期中是大致处于等价的概念。凯恩斯著书立说的最终理想是想提高国民收入,使它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以便解决资本主义的失业问题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凯恩斯经济学吸取了马克思的关于经济危机和绝对贫困理论。据此出现的人民资本主义构架,稳定了西方社会。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理论和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相同处在于都采用了总量分析法和均衡分析法,不同处在于凯恩斯的目的是探讨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并通过调节这些因素来调节国民收入水平, 所以他注重社会产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有关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因此, 就要把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应用于现实经济。有人认为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理论不仅挽救了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也有现实意义。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正在消除城乡、工农、体脑之间差别,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

       由此看来,人民资本主义和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差距不是越来越大,而是相互交融,渗透的结果,在理论和实践上互相取长补短。

       人民资本主义吸收了马克思的某些观点,例如让利于劳动者,使他们摆脱“剩余价值”被剥夺下的“奴隶式”劳动,摆脱极端贫困的生活。在防止垄断、暴利、支持工会,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要立法。建立全民福利制度,在通过税收等手段避免过大的收入差距。资方让利于劳动者,使他们收入与企业水涨船高,甚至成为股东。对影响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实行国有化。

       现代社会主义引入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核心——供求杠杆,废除了计划经济,废除了违背按劳取酬的大锅饭,承认并保留一部分资产阶级法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在税收、金融、证卷、保险等众多领域进行改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马克思、列宁当年预见不到的这些情况呢?这是因为事物总是不断创新发展,列宁说过“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加电气化”,还说过“所有艺术中最重要的是电影”。现在看来,已经时过境迁,,是马克思、列宁估计不到比起电气化更推动社会变革的信息化,媒体化,数字化,想不到电视,录像、DVD、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出现。可见,真正推动社会变革的科学必须要不断向前发展,它的活力在于不断深化,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从一个高峰攀登另一个更高的高峰。

       邓小平说过,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37页)“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91页),充分体现了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方面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越南、古巴在继续努力实践,西方国家也在探索。发展正确的社会科学,唤起人们的认知,建立社会主义舆论、道德、法律的客观和尊严,彻底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丰衣足食,人类才有光明的未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52130-1341727.html

上一篇:[转载]中国 PMP/PMF估算方法的主要特点
下一篇:我国PMP与PMF研讨必须正本清源
收藏 IP: 115.131.8.*| 热度|

1 葛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