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上学去……”
尖尖、脆脆的一声叫喊,稚嫩的童声,标准的普通话带些地方乡音,打破了整个原本悄然无声小区里的温馨早餐时光。刚要坐下吃饭,被这一声喊给硬生生楞住了,面面相觑,转瞬间仿佛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相视会心一笑,继续吃饭。昨天夜里刚刚盘算过的,“醉夫”露沾白煮蛋,酱油要省着点用,一天三餐在于晨,如今吃泡饭可不敢把隔夜菜全拿出来,毕竟,团购的菜不知今天能否如期收到。
老伴的手机“嘀啦、嘀啦”响起,楼道群里有接二连三的消息过来。她是志愿者,第一时间要去看看。时刻准备着!楼组长一声召唤,要出去看看,有啥事情要去帮忙做的。
“谁家小孩这么努力呀!大清早哭着喊着‘我要上学去’”
“我也听到了”
“多希望是我家孩子呀”
“+1”
“上学我们也想去呀。因为学校有小伙伴多好玩呀。”
“现在每天在家里烦躁呀。”
……
一股清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小家伙可真行啊!这个时候了还没有一点“躺平”的意思。记得我在那个年龄段时可真没有这股精气神,上学,老想着能偷闲觅得一本好看的书,躲在哪个角落去看看。那时好看闲书野书多于认真读课本书。一本“铁道游击队”可以从少年宫图书馆借来,一路看过来,到家已过华灯初上,过了晚饭时间,有时为一本明天必须还的书更是通宵达旦,晚上躲在被窝里继续,毕竟那时一本喜欢的书难觅,不还还有个信誉问题呢,视力下降,上课没精打采,成绩报告单里开红灯也是会有的。阿爸姆妈为此没有少操心。以后填简历,阿爸都关照在读书这段时间是填“求学”,总觉得一个“求”字太文绉绉的,现在想来还真有些后悔,悔不该虚度了这段再也回不来的“求学”时光。
以后有些“活灵生进”,主要还是社会上“百花齐放”,能够从众多的机缘中找到自己的喜欢。南昌路科学会堂有大连理工大学南下小分队讲“有限元”,力学学会的叶其琪老师每期不拉的都给我寄来通知。记得有一次在淮海路徐汇中心医院刚做完胃镜检查,就骑上自行车赶到科学会堂听课去。叶老师在教室门口见了,关切的迎上来“吃得消吗?要喝些热水吗?……”那个时候市面上还没有保温杯之类的东西。
胃出血了。医生关照要休息,在这期间,谁也没告诉,依然去钟万勰先生家讨教,回来就是看参考书、读程序,他是毫无保留,我是“老鼠掉进米缸里”,如鱼得水,回家赤膊熬夜读程序、算题目……钟先生的夫人杨老师看我脸色有些不对,多次关照“不要像老钟那样,编起程序来,日颠夜倒的,身体要当心……”还直接打电话询问老伴,嘱咐要注意休息。杨老师,您还好吗?我们想你们了……
足不出户有这么多日,这是从不曾想到的。看到一位年轻教授在网上留言“一个教师的心愿:不要在我上课的时候喊我下去做核酸。”如此谆谆切切,真是无需多言。也听一位资深讲师说起上网课时,在关闭“共享屏幕”那一刻,全班竟然没有一人在屏幕前,那一刻沮丧的模样无以言表。其实,读书、求学,都得靠自觉、自律,那是兴趣、爱好使然。封控了这段日子,大致上可以看到有太多学生的专业水准呈现高低较大落差,其实也就在于“求”的程度不同而已,高的更高,在于有大把自由的空间可以自由发挥利用,低的则流于过场,也难说有别的兴趣和喜好可以自由去深探和作为。
足不能出户的日子,确实给活泼好动、喜交往的孩子带来了从未经历过的约束,无奈现状而又无为,渴望激情而又有追求,这一迸发而出的喊声足以彰示那孩子在这一刻放纵不羁的心愿。一个人身处什么时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命运,而自信可以促人成功。虽然有些愿望在这一阶段可能难以实现,却表达了要勇于改变自己处境和命运的自信。这一声充满生命力的喊声,也给小区居民唤起了久违的记忆、轶事,谁还没有过如此懵懂、鲁莽的青春年华,放松一点,真实一点,爱护自己的羽毛,才是自我疗愈的理性选择。
孩子是富有弹性的,一旦失去了某些东西,将来就是付出更大的代价也难以恢复;孩子是通透的,拥有我们最在乎的自由和诚实,大声说出心中美好的世界,也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愿每个“难得糊涂”的人,都能充满自信。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