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liang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liangwang

博文

《源氏物语》悦读4

已有 1482 次阅读 2022-3-26 07:48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源氏物语》悦读笔记4

2022-03-26草稿

王安良

按:续上篇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71524&do=blog&id=1329358;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71524&do=blog&id=1330214

3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71524&do=blog&id=1330532

《源氏物语》[1]被称为“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绝非浪得虚名。

  早晨,起床第一件事——读书[2]-[4]。我以前说过,把专业书当文学来读,把文学书当作“学术”来阅。

  丰先生翻译的好,基础是紫式部用词“精准”。如果把源氏当作一种活物或物体,紫姬记录下其“心路历程”,算是对他物的品鉴,“物语”颇有“神韵”。

  沈括先生编撰的《梦溪笔谈》,我猜测也是沈氏的少量被流传下来的日记[3]。悦读沈氏日记,则比紫姬的,信息量丰富太多。这里面肯定夹杂了我的“偏好”。正如刘老师所写:所谓“物理”,应该理解为“万物之理”,而不宜说成“事物之理”。现代物理学的革命或革新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的物理学教育,一开始就带有“急功近利”思想,为了缩小与西方国家的认知“差距”,几代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教研结合或产学研相结合,主要在实验和应用物理方面,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理论方面,改革开放之前,在声子、固体动力学、层子模型等也作出了显著的成绩[2]。正如杨先生告诫:近五十年的科学学研究乏善可陈,尤其对国内学者的工作,几乎所有的著述都在“东物抄西”、亦步亦趋。

  美国也不缺少笔记体(日记体)小说家,霍桑先生就是一位,他以《红字》成名[4],且因其丰富内容的三国笔记而享誉后世。谈到普通人的笔记或日记,是否有“历史”研究价值?当然有。很多年前,就有对特殊历史事件“普通亲历者”的“田野调查”或“采访”,后来还“口述历史”,比如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幸存者的“记录”。既然是战争幸存者,显然死者相对于活者更多,且更多数并没有“片言只语”的文字记录,物证也非常有限。       

参考文献

  1.  (日) 紫式部著 丰子恺译,源氏物语,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

  2. 刘佑昌,现代物理思想渊源——物理思想纵横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清华大学出版社(修订版),2010

  3. 沈括著,道纪居士解译,梦溪笔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

  4. Nathaniel Hawthorne  / [美国] 纳撒尼尔·霍桑著,The scarlet letter = 红字.南京 : 译林出版社, 2020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71524-1331097.html

上一篇:《源氏物语》悦读3
下一篇:《源氏物语》悦读5
收藏 IP: 219.239.227.*| 热度|

1 李宏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