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liang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liangwang

博文

《源氏物语》悦读1

已有 1497 次阅读 2022-3-14 14:51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源氏物语》悦读笔记1

2022-03-14草稿

2022-03-16定稿

王安良

按:受科学网陈立群教授博文的启发,我打算读点日本经典著作,首选《源氏物语》[1],亦写写读书笔记

   前一阵子,读过一本《日本文学简史》[2],也推崇源氏物语

  为何要读源氏物语呢?因为对唐朝和宋代文化和科学(或科技)的好奇。

  为了学习唐、宋文科,反而去读日本文学书,是否“弯”拐得有点过大了?!非也。皆因“红杏出墙”、墙里开花墙外香。我们有传颂千年的诗、词,亦有泽被后人的“技艺”,而无所谓的“现代科学”,为何?

  十几年前,“狗急跳墙”写过一篇《接触热阻预测的研究综述》[3],被中国科学以英中文的时序分别见刊。心知其价值,他引不高,很正常。譬如:1 “自从Alcock指出表面接触可以通过多点接触建模以来, 固体接触热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已经开展超过半个世纪了.”这句话的Bug不在后半句,而是全句均为“转述”。前几天,看到有篇中国人写的英文文章,它直接引用了一篇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的文章,以表明接触热阻研究历史何止“超”半个世纪。其实,我稍微再借此“古文”名称一搜,就找到一篇更早的,且某SCI文章的引文有误。2 更让人诟病的是这句“从上个世纪70 年代末以来,国内学者们也逐渐开展了接触热阻的研究…”偶然机会,我读到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发表于2010年前后),里面引了篇上世纪六十年中国人有关“接触热阻”的文章,以佐证“国内学者并非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而是更早”。我粗浅的理解乃是其导师“评审”过愚的自然基金申请书,委托其弟子提醒“看客”呢。

  所以,做或作“研究”,绕点弯路很正常,尤其对“现代”科学。回到这本书的阅读:

  之所以要读源氏物语,除了看到陈老师的博文,还因其作者是一女性,我喜欢读的作家之一是池莉。外国的作家极少,主要因我读得太少,就从紫式部开始吧。

  我借这本书而非另外几本《源氏物语》,因丰子恺是译者。     

参考文献

  1.  (日) 紫式部著 丰子恺译,源氏物语,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

  2.    清水义范著,邱惠悠译,日本文学简史,四川文艺出版社,2020

  3. Wang AL, Zhao JF.Review of prediction for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Sci.China Tch. Sci., 2010, 53: 1798-1808,中文稿件:王安良,赵剑锋,接触热阻预测的研究综述,中国科学,2011415:545-556.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71524-1329358.html

上一篇:《山海经》悦读
下一篇:电动力学第二定律
收藏 IP: 219.239.227.*| 热度|

3 李宏翰 宁利中 范振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