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写作我有两个很深刻的洞见(难得见我如此不谦虚吧,哈哈,我不反常一把你们都不把我当回事):1)写作难是个心理学问题,不是个语言学问题;2)写作课70%的时间应该用在教怎么改,而不是怎么写。今天的这篇文章跟两个洞见都有关。
我写东西其实不咋地,但经常有人找我帮他们看本子和论文。我指出问题后,除非我亲自出马帮他们改,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是改不到我的预期。当然,科学网曾经的一号写手曾泳春老师不一样(为什么是曾经,如果你在这里玩超过五年你就懂,不懂的就过吧。人艰不拆^_^)。她问我本子的问题我只需要说几句她就能改出来。恨死她了,本子都不给我看,害得我都无法对外宣传她第五次高中自科基金是有我的功劳的。我教写作其实也是很抓狂的,理由同上,问题知道,行动照旧。这个事情带给我的挫折感特别强。
去年的一天,我突然开悟了。就是你不能光告诉别人要怎么怎么写,你要告诉他/她(看我的性别平等意识多么强),先满足你的表达需求再去按照我说的来改。我是怎么得来这么深刻的洞见的呢?当然是几十年的血泪教训加超强反思能力。
去年11月的一天我在改一篇书评,反复来回始终舍不得删除紫色部分字体。我问自己,我为什么舍不得删 ?因为我真的很想吐槽文科科研狗的收入太低了。我真是为了能免费获得一本书而写书评。但这如果从cost-benefit的角度看,极其不划算。写一篇书评起码要个把星期(当然我知道有人不需要把书看完就能写出来书评的,我也知道我没那能耐),这个把星期要用来挣钱,肯定能买好几十本书。但文科科研狗就是如此不可理喻,明知亏本的事情还要去做。我很想让大家知道我对自己的愚蠢行为是清醒的,因此我的表达欲望特别强。但对于读者来说,他们真的不在意我为啥会这么二(当然我知道一定会有一些读者看到我如此犯傻会开心地笑起来的)。
纠结了无初次的to delete or not to delete之后的某一天,我突然明白了修改在写作中的重大作用。修改是让你从自我表达转向他者表达。修改的时候如果你的表达欲望已经达到满足,你会更容易转向读者视角。第一稿一定要尽情地自由表达,但在修改的时候就要考虑,里面的内容是不是读者感兴趣的,对他们有没有信息价值。价值不大的部分要删,或者你实在不忍心删,也要换种说法把它变得有价值。上面这个例子如果你单看我删掉的那几句话是没太大问题的,但对整篇文章来说,后面再也没有内容跟这个相关,留着会导致形散神不聚的后果。因此我们需要从自己的表达需求跳出来看这一部分信息对读者的价值。但如果你第一稿就想满足这个,满足那个,那捆绑手脚跳舞。
而我们很多写作教学基本都是,一上来先把各种条条框框和要求摆在那里,这样做除了让学生觉得自己写的每一个字都是有问题的之外,没别的用处。大部分教材和教师都是无法给学生解释清楚他们为什么离目标文字那么远。
有的人说,你这只适合故事小说写作吧,不适合学术写作。当然适合。你去看学生写的文献综述,各种罗列,完全看不到脉络。为什么?因为他们还在满足自我表达需求,他们在告诉你,老师,快看,我都扫了这么多文献。这个时候你要做的不是狂批他/她一顿,而是说,真辛苦啊,看了这么多。然后再告诉他/她,好了,苦劳展示完毕,我看到了,下面我们开始进入新阶段,这些文献对读者来说有什么信息价值?
其实就跟养娃一样,你要先认可孩子的感受和行为,然后才有可能改变。几年前我懊恼自己光忙着养娃,学而无术了,武夷山老师安慰我说,这些养娃的经历将来会对你的教研有启发的。因此特地码字一篇,感谢武老师的鼓励。当一个人在黑暗中,你告诉他/她,再走一下就能见到光了。这可能能把一个人从崩溃边缘拉回来。
附录一:
我在写这个博文的时候,先满足自我表达需求而写的文字。
写作是世界上最难教的课程。对学生来说,投入产出比特别低,上了半年课跟没上基本没什么区别。像词汇、口语或者阅读这些课,学生在期末的时候总会有点成就感,我记了两个单词,能流畅地忽悠老外了,或者能看懂一篇文章了。因此写作老师往往也是最让人讨厌的。而对写作老师来说,真是有苦说不出。作业不改学生觉得你态度就不认真,不合格;一句一句认真改了,学生也不过是在拿到反馈那一瞬间要么为你的认真而感动,要么为你密密麻麻的修改建议而愤怒。
那我为什么会知难而上教写作呢?因为在工作中我的人设就是firewoman,没人愿意干的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替补一般都是我。我自己也似乎觉得这能体现我的价值,接到任务的时候一般都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面带笑容心滴血地答应。
地狱磨练虽然痛苦,但真的让人长进。比如,这么些年的血泪积累,我突然就悟出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写作要满足自己的表达需求。这个需求满足了,再谈写作技巧才有意义;这个需求满足不了,其它的都没戏。
但现在的我已经开始享受写作教学,我用写作带着学生去寻找自我。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一定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多大的提高,但很多学生都受到了触动。触动是一切改变发生的前提。陆续记录过一些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9982-1156526.html
附录二:
书评 《写着论文就进入了自卑与自负的死循环》
链接在此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79982&do=blog&id=131784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