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关于图书馆界名人的思考 精选

已有 3548 次阅读 2022-2-6 17:36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2021年6月,我萌生修《张厚生年谱》的想法,且打算从张厚生书信整理与研究做起(张厚生先生书信概况.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00028.html)。整理的过程,亦是研究的过程。书信往来的对象有:老师、同学、朋友(多为图书情报领域内,少量为其他领域)、学生、亲属、求职者(张先生做过一段时间业务副馆长、图书情报教研室主任)、慕名者(慕名而来的来信人员,包括读者、师友推荐等)。与老师、同学、朋友、学生通信,占比较大,在八成以上。书信时间范围大致为1963年至1999年,通信对象出生年大致范围为1900-1980年,其中较大比例属于“图书馆界名人”范畴。张厚生先生留下的那些书信资料(或者说史料)是比较系统的,确实比较珍贵的,但如何有效的整理,甚至找机会出版部分内容,工作量很大。比如学术通信,涉及图书情报领域数百位学者,识读难度不小,且仅通过文献考证是远远不够的,有些内容需要找知情者进一步求证。

    笔者较长时间关注图书馆职业能力、图书馆与图书馆学史,关于图书馆界名人的图书(工具书)保持有所关注(自身近年亦陆续收藏有一批相关图书),加上当前利用各种网络数据库有一些便利条件,理论上做一些梳理工作存在一些便利,但实践中发现困难重重。现有的图书或参考工具书,大多“老了”,不少知名度较高的图书馆学家,您不知道人家是否还健在,近年故去的,您想获取较为准确的去世时间,非常困难,比如:李兴辉先生是1914年8月出生,2016年10月去世;徐召勋先生,是1933年出生的,2020年暑假期间去世。这样的信息是无法通过网络检索获取的,是寻访来的。有些信息,之前网络上可以便捷高效获取,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消失了”或者只是找不出来了。

    特此简略介绍几种“图书馆界名人”相关的图书(工具书)。① 麦群忠、朱育培主编《中国图书馆界名人辞典》(沈阳出版社,1991)。凡例中说明了“本辞典收入图书馆界人名辞目3500多条。始自先秦时期,迄于1990年度。包括历代著名的目录学家、校雠学家、版本学家、分类学家、图书馆学家、藏书家;历代皇家图书馆、书院、寺院藏书楼的创建者、主持人;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著名组织者、有成就有影响的著名学者,以及其他学科而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卓有贡献的著名人物;当代人物则只限于1988年度已获得副研究馆员、高级工程师、副编审、副教授等以上职称的图书情报工作者、教学人员、研究者。”“每一人物介绍其姓名、字号、生卒、籍贯、简历、职务、主要业绩、社会贡献、专长及其代表著作等。蜚声海内外的重要人物从详,一般从略,无从考证者从略或缺。”1990年7月撰写的“编者说明”中有“我国图书馆事业源远流长。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相继涌现出大批的藏书家、目录学家、版本学家、校雠学家、分类学家、图书馆学家以及杰出的图书馆事业组织者、工作者,为建设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当中的一些古代著名人物多有立传,然散见于诸文献中,检索甚为不便。而近现代和当代人物,为世人知悉者甚寡。为昭其业绩,交流信息,增强横向联系,并为开展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系统完整地提供上述人物的史料和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编成《中国图书馆界名人辞典》。”“本辞典所收人物仍有众多舛漏,其中当代人物部分及台、港、澳地区图书馆的著名人物遗缺尤甚。他们理所当然是本辞典名人之一,然而由于信息渠道不畅,或仅知其人不知其事,只好暂缺。同时近年又屡有涌现于图书馆事业卓有贡献者,为昭其业绩和使本辞典内容更为完善,我们拟再纂《续篇》。”今天看来,笔者认为这是一本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参考工具书,瑕不掩瑜。② 吴仲强主编《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人物大辞典》 (1999),1999年7月出版,由吴仲强担任主编兼总编辑,多位图书馆学家,情报学家、档案学家任编委,历时10年编撰而成。该书精选收入了961位从古至今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著名人物的学术生平与学术思想。“《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人物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吴仲强主编)第三次全国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2月15日至20日在重庆召开。与会代表围绕《大辞典》诸多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代表们普遍认为: 一、《大辞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三位一体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人物大辞典,它记载了从古到今900余位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专家学者的生平、学术著作和学术思想。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见:徐艳萍.《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人物大辞典》第三次全国学术讨论会在重庆召开[J].情报杂志,1997(02):82.)笔者认为吴仲强先生《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人物大辞典》 《中国图书馆学史》(湖南出版社,1991)是两本关于图书馆与图书馆学史的高质量图书。③ 俞君立等主编《中国当代图书馆界名人成功之路》(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该书收入中国当代部分著名图书馆学家、图书馆事业家撰写的32篇文章(32位)。这些文章以典型、生动的事例与深刻的见解,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他们在研究与工作领域中坚持科学的世界观与思想方法,以及勤奋、求实、不畏艰辛、勇于开拓、创新的思想境界与科学精神;展现了他们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与工作艺术;反映了他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就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方法与途径。每篇文字后边,有数百字简介。编辑缘由:一是为了适应信息人才学课程建设、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二是为了给图书情报档案界、出版发行界在职的年轻人与后学者提供成材的范例,使他们学有榜样,争取早日成才。④ 李昭醇,邹荫生主编《图书馆论坛“从业抒怀”选集》(花城出版社.2006)。该书认为“世上任何专业人员对自己从事的工作都曾经品尝过酸甜苦辣,都会萌发一些感受,直到提升为理性的认识。虽然,图书馆行业很难干出惊世骇俗的伟业,但默默无私工作亦为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奉献。图书馆工作人员从图书采编、读者工作、信息服务等各项业务工作中汲取营养,获取力量。”《图书馆论坛》从1995年12月开设“从业抒怀”栏目,至2005年12月共61期,刊发97篇,该选集从中选取了72篇成书。部分人物及其内容与《中国当代图书馆界名人成功之路》一书有重叠。⑤《图书馆学情报学大辞典》(海洋出版社,2013),该辞典由丘东江先生主编,国内外图书馆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历经15年时间撰写、修改、编辑、增补修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综合性专业工具书,是同类专业词典中的规模最大的一部,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堪称鸿篇巨制。共收录词条近两万条,计360万字。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目录学、档案学、信息学、图书学、计算机科学和传播学学科有关的人物,有收录,但较为简略。⑥《中国图书馆史》( 附录卷)( 韩永进主编;汪东波本卷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分为大事记和重要人物传略两部分。大事记按编年体记述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史事,记事上溯远古时期,下迄公元2009年;重要人物传略收录了孔子、老子、刘向、叶梦得、胡应麟等人的人物小传,共110位,所收录人物均于2009年以前故去,出生年最早的为孔子(前551-前479),距离现在最近的为1932年。⑦ 刘景龙、胡家柱主编《中国图书馆馆长名录》(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12)字数58.8万。任继愈1988年10月为该书所做序言中说:“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现代意义的图书馆与民主政治、科学普及相伴而起,图书馆虽然具有保管图书资料的功能,但重点在发挥图书资料信息传播的职能。要掌握现代知识,精通管理业务,使用现代科学手段,图书馆学已成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每个图书馆馆长的责任也加重了。封建时代的图书管理已经需要专业人才的专业化,往往世代相传,如司马迁父子即世代为史官,史官也与国家图书馆事业密不可分。科学发展到今天,对图书馆管理的专业化的要求更高。”“《中国图书馆馆长名录》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图书馆事业在前进。这部名录,经过了两年多的搜集、整理,终于完成、问世了。这在我国图书馆的历史上是一个创举。这本书的出版,必将加强我国图书馆之间的联系,扩大学术研究信息和业务经验交流,并为当代图书馆事业史研究提供了可靠资料。同时也给列入《名录》的馆长们增加了几分压力,进而认真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做一个称职的名实相符的馆长。为了这一共同目标,愿与各位馆长们共勉。”(任继愈 1988年10月 序)1989年6月撰写的编辑说明中有:“本名录是一部专收我国各系统、各类型图书馆馆长的工具书。收录时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起,截至1988年止,极个别馆收录至1989年上半年。”收录范围为各级各类图书馆。“总共收录2008个图书馆、4937位馆长。经过几年来向全国征集原始资料,凡是能够收录到的,都尽可能收录在内。但是,由于时间较长,加上人事变动和各种历史因素,我们认为肯定还有少数未能收录在内。”“对名录中各位馆长的介绍,原则上包括:姓名、年龄(截至1988年计算)、籍贯、已评定的职称、最高学历、党派关系、任职起迄时间、成果等。”⑧ 馆史类图书。2000年之后,各级各类图书馆陆续出版有一些馆史类图书(有的名字带有“馆史”,有的为纪念文集等),涉及本馆或与本馆密切相关的,通常会留有一定篇幅予以介绍。

    什么叫“图书馆界名人”,这个概念是在“与时俱进”的。依据“2020年高校图书馆馆长职称与学校类型列联表”,1197所高校提交了馆长职称信息, 其中正高为580(48.4%)、副高为446(37.3%),高级职称累计1026(85.7%)。39所“双一流”高校,高级职称100%(其中正高38,占97.4%);55所“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高级职称94.5%(其中正高47,占85.4%);570所普通高校,高级职称89.8%(其中正高388,占57.9%)。(信息来源:吴汉华,王波.2020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基本统计数据报告[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04):5-11.)“2020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2个,比上年末增加16个;从业人员57980人,增加18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7053人,占12.2%;具有中级职称人员18868人,占32.5%”(信息来源:2020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gov.cn/xinwen/2021-07/05/content_5622568.htm)假如取得高级职称就视作“名人”,每人200字篇幅,公共图书馆界的名人,则为140万字以上,这还未包括已退休人员!高校图书馆界,单单是在职高级职称馆长,也会是一本“巨著”。笔者知道丘东江先生在2013年出版《图书馆学情报学大辞典》之后,仍在持续修订,尤其重视人物词条的增补修订,比如对于近年去世者,会把去世时间补上,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笔者认为这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圕人堂服务体系愿意也乐意给那些为圕做出贡献的人们一点时间和空间,纪念与传承是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圕人堂大事记中有记录:苏州图书馆原馆长许培基先生,2016年2月12日逝世;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先生,2017年2月26日逝世;南京大学图书馆学家倪波教授,2017年4月23日逝世;著名情报学家张琪玉先生,2017年11月1日逝世;中山大学图书馆家骆伟教授,2018 年2 月22 日逝世;南京大学图书馆学恢复建系元老徐竹生教授,2018年5月7日逝世;南京大学图书馆原馆长计秋枫教授,2018年12 月20 日逝世;南开大学图书馆学家钟守真教授,2018年1月8日在澳大利亚逝世……期待圕人堂服务体系今后可以更好地围绕“图书馆界名人”做一些更有趣有味有力量的事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324218.html

上一篇:圕人堂周讯(总第404期 20220204)
下一篇:闲话工具书
收藏 IP: 61.132.1.*| 热度|

5 宁利中 郑永军 李宏翰 罗春元 汪育才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