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山五杰 |
孔宪振 |
紫山,又名紫金山。它西恃太行,东环滏水,雄踞于邯郸市西北15公里处。这里是邯郸、武安和永年三县交界处,有“鸡鸣三县,登望三城”之奇观。据武安旧县志载:“元太保刘秉忠末仕前隐居此处,讲学授业,与其徒郭守敬、张文谦、王恂、张易并称为‘紫金山五杰’,曾盛称于一时。”
刘秉忠(1216-1274),字仲晦,自号藏春散人。先世瑞州(今江西高安县)人,世代仕辽,后移居邢州(今邢台市)。他生而凤骨秀异,自幼博览群书,聪敏过人,才华出众。他17岁便成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但他却整天郁郁不乐,一日,投笔叹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没为刀笔吏乎!丈夫不遇于世,当隐居以求志耳。”当即弃职而去。1238年刘秉忠归隐紫山竹林寺。
刘秉忠知识渊博,好学不倦。他在紫山勤奋钻研各种与实际有用处的学问,如天文、地理、数学、水利、文学等。刘秉忠在紫山隐居不久,张文谦、张易也跟随刘秉忠来到了紫山,他们“同研摩,年相若,志相得”,常在紫山一起读书学习,研究天文、数学等,孜孜以求。他们还讨论天下大事,敏锐地观察分析研究时局动向,探索治国救民的方略。
王恂自幼聪颖好学,其父王良曾任金朝中山府吏,因故辞职回乡,潜心研究数学和伊、洛之学(即程朱理学),尤其对数学的研究颇有造诣。王良与刘秉忠交往甚密,一次刘秉忠拜会王良时,发现王恂聪明绝顶,返回时便把他带到紫山学习培养。
郭守敬祖父郭荣“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与刘秉忠亦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了让郭守敬得到更好的教育,郭荣把郭守敬送上了紫山,拜刘秉忠为师。
隐居在紫山的这批文人,都具有杰出的才能,聪慧的头脑。郭守敬、王恂在刘秉忠的指导下,同学习,同劳动,共同切磋提高。王恂侧重于数学、天文,郭守敬则侧重于水利。同时,刘秉忠也指导王恂、郭守敬学五经、学理学,但不是空谈性理,而是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后来,刘秉忠在燕京大庆寿寺高僧云海的劝说下,顺应天下之大事,投奔元世祖忽必烈。刘秉忠与忽必烈二人一见如故,彻夜长谈。忽必烈被刘秉忠渊博
的知识,超群的睿智,出众的才华所打动,立刻奉为老师,让其跟随左右。“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刘秉忠不负圣望,“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
刘秉忠离开紫山后,张文谦继续留在紫山观测政治动向,研究学问,为日后大展宏图储备知识。刘秉忠仍和这批文人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并进行思想上和学业上的指导,有时还时常回紫山讲学。1247年,刘秉忠任元朝太子太保。但他仍情系紫山,念念不忘,关注着紫山。之后,刘秉忠被忽必烈“遣使送还”,并在竹林寺修建了“紫山书院”。刘秉忠在此收徒治学,教书育人。他不但传授儒家经典,而且也教授自然科学,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紫山书院”成了刘秉忠研究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地。
“紫山五杰”在水利工程、天文历算、土木建筑、建设风水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特别是培养出了像郭守敬这样世界顶级的科技人才。郭守敬是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做过元朝的都水监、太史令。在他的主持下,兴修水利,改造天文仪器,修订历法,使中国的天文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从紫山走下来的我国天文学泰斗,被当今世界尊为天文学界的一代宗师。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将月亮背面的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1978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把他们发现的小行星也正式命名为“郭守敬”。还有张文谦、张易、王恂等都是从“紫山书院”走出的杰出人才。
刘秉忠曾任元朝的最高行政长官参领中书省事(即丞相),总管全国政务,是元朝任用汉人中最高的官位;张文谦曾任元朝中书省左丞、枢密副使,掌管军权。张易曾任中书省副职平章政事、枢密副使、最高天文历法官员领太史院;王恂曾为太子伴读、国子鉴祭酒、任太史令。这批从紫山走出来的先贤俊杰,在政治、行政、军事、农业水利、天文历法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秉忠、郭守敬、张文谦、王恂、张易犹如紫山学院升起的五颗耀眼的明星,光照紫山,名垂史册。
(博主按:2016年8月,我曾经走访邢台市的紫金山。洪水过后,景区没有开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