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费曼的学术思想伴随他工作生活的每个思维触角,触及的深度和广度极为遥远,从“曼哈顿计划”,妻子阿林的去世,加州理工学院的教学中得以呈现。(源于网络)
科学的价值的第一点是科学所提供的知识,虽然科学知识可以用于行善,也可以作恶。费曼引用了佛经中的一句箴语:“每个人都掌握着一把开启天堂之门的钥匙,这把钥匙也同样能打开地狱之门。”科学的价值就是这把钥匙——没有它,我们无法开启天堂之门;没有它,我们即使明辨了天堂与地狱,也还是束手无策。
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科学知识较之其他知识的不同点。
其一,科学所提供的是关于自然界的事实和规律的知识,譬如牛顿定律、相对论、生态学,等等。有了日心说,人类从宇宙中心滚向一个x,有了进化论,人类知道了自己的出身。由此,人类得以知晓自身在自然界的地位,过上清醒和有节制的生活。
推而广之,关于人类社会的事实和规律的知识,譬如市场经济理论和启蒙运动理念等等,同样是每个个人与国家过上清醒、积极和有节制的生活,在社会和世界上共同相处,命运与共的基础。
其二,科学所提供的知识还是人生的向导,譬如系统论和控制论,复杂性科学和关于“熵”的诠释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
科学的另一个价值是提供智慧与思辨的享受。这种享受一些人可以从阅读、学习、思考中得到,而另一些人则要从真正的深入研究中方能满足。这种智慧思辨享受体现于阿基米德在洗澡时跳出来跑到街上喊“我找到了”,体现在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过程中的巨大付出和之后的无比喜悦。相比之下,权力和钱财只是身外之物,过眼云烟。
费曼表示,如果我们社会进步的最终目标正是为了让各种人能享受他想做的事,那么科学家们思辨求知的享受也就和其他事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了。
从讲演中的诗可以体会到费曼的“享受”,并且可以回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那是科学的“初心”。由此还可以联想到屈原的《天问》;不同的是,屈原是在从政无门的郁闷愤懑中方由此一“问”,人间事务是屈原的首选。
费曼所分析到科学的这一价值实际上不仅关乎科学家。就人类社会而言,好奇而后求知,是知识链的第一个环节,是人类所有认知和行为的第一步,链条上的最后环节才是实用。弃好奇与自由探索,把实用列为首位,是舍本求末,从根本上说,也是在产业领域0-1环节缺位的原因。
费曼用一个例子说明好奇与实用的区别。
一篇科学论文说,“鼠的脑中放射标记的磷在两周中减了一半。”这是什么意思呢?
它的意思是鼠脑中(你、我的脑子也没什么差别)的磷有一半已经不是两周前的原子了,它们已被替换了。那么我要问:“究竟什么是载有意识的分子呢?子虚乌有么?这些全新的分子能承载一年前在我脑中的记忆,可当时发生记忆的分子却早已被置换了!这个发现就像是说我这个体仅仅是一个舞蹈的编排。分子们进入我的大脑,跳了一场舞就离开了;新的分子又进来,还是跳和昨天一模一样的舞蹈——它们能记住!”思维是何等活跃和洋溢美感!
好奇-求知走向发散和开放,蕴藏着无限的可能。
实用的解释可能会是这样:“科学家认为这项发现对于治疗肿瘤是十分重要的……”,只注重那项发现有什么可利用之处。实用走向收敛,意味着结束,到此为止。一言以蔽之,实用主义扼杀创造力。
费曼说到的科学的第三个价值实际上是怀疑精神。当科学家不知道答案时,他是无知的;当他心中大概有了猜测时,他是不确定的;即便他满有把握时,他也会永远留下质疑的余地。承认自己的无知,留下质疑的余地,这两者对于任何发展都必不可少。科学知识本身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可信度的集合体:有的根本不确定,有的比较确定,但没有什么是完全确定的。不仅怀疑结论,而且也怀疑自己。
在历史上科学与专制权威进行了反复的斗争才渐渐赢得了我们质疑的自由。那是一场多么艰辛、旷日持久的战斗啊!它终于使我们可以提问、可以质疑、可以不确定。我们绝不应该忘记历史,以致丢失千辛万苦争来的自由。这,是我们科学家对社会的责任。费曼的这些话读来有切肤之感。
费曼体会到,各自不同的教义有着自己的信徒,而某一种教义的信徒总是怀着恐惧的心情看待其余教义的信徒。这种恐惧来自于信念的互不相容,致使原本良好的出发点都汇入了一条死胡同。而当我们承认各自的不足甚至谬误时,承认所面对世界的复杂和不确定时,我们便开始找到了通途。
费曼最后的结尾是:
作为科学家,我们知道伟大的进展都源于承认无知,源于思想的自由。那么这是我们的责任——宣扬思想自由的价值,教育人们不要惧怕质疑而应该欢迎它、讨论它,而且毫不妥协地坚持拥有这种自由——这是我们对未来千秋万代所负有的责任。
这就是科学的价值。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