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模型,决策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郭崇慧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博文

数字孪生-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科普知识问答

已有 4444 次阅读 2021-12-26 10:36 |个人分类:科普集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一、数字孪生问答

问:什么是数字孪生?

答:数字孪生是物理对象的数字模型,该模型可以通过接收来自物理对象的数据而实时演化,从而与物理对象在全生命周期保持一致。

问:数字孪生是什么时候开始萌芽的?

答:Digital Twin是由密西根大学Michael Grieves教授于2002年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出的一个概念,当初并不叫Digital Twin,而是叫镜像空间模型 (Mirrored Space Model) 。2010年,NASA在其太空技术路线图中首次引入了数字孪生的表述。

 问:中国数字孪生概念是什么时候开始萌芽的?

答:2004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王飞跃研究员发表了《平行系统方法与复杂系统的管理和控制》的文章,首次提出了平行系统的概念。平行系统本质上就是数字孪生。

 问:经历了怎样的阶段?现在的状态,未来的趋势?

数字化(大数据)、网络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5G、工业互联网)、智能化(人工智能)

 问:数字孪生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机会?以及我们如何应对?

答:数字孪生是个普遍适应的理论技术体系,可以在众多领域应用,目前在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医学分析、工程建设等领域应用较多。目前国内应用最深入的是工程建设领域,关注度最高、研究最热的是智能制造领域。技术、人才与管理。

二、数字经济问答

问:什么是数字经济?

答: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问:数字经济是什么时候开始萌芽的?

答: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增速低缓、复苏乏力的挑战,中国作为2016年二十国集团主席国,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G20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通过了《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

 问:数字经济经历了怎样的阶段?现在的状态,未来的趋势?

答: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大数据)、网络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5G、工业互联网)、智能化(人工智能)。国务院于2015年8月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已近四成,对GDP贡献率近七成。

问:数字经济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机会?以及我们如何应对?

答:我国重点推进建设的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就是围绕科技新产业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增长的新引擎,数字经济所催生出的各种新业态,也将成为我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技术、人才与管理。

 三、智慧城市问答

问:什么是智慧城市?

答: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问:智慧城市是什么时候开始萌芽的?

答:智慧城市概念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的理念。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Smart City)”愿景。

 问:中国什么时候有智慧城市?

2013年,科技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国家 “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首批试点工作在全国共选择了20个城市。

 问:经历了怎样的阶段?现在的状态,未来的趋势?

截至2020年4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再加上相关部门所确定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近800个,我国正成为全球最大的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国。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仍存在以下几大核心问题:缺乏对智慧城市理念及内涵的科学统一认识;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理论和方法;缺乏可持续的动力机制和长效的运营发展模式。

 问:智慧城市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机会?以及我们如何应对?

答:智能城市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从当前城市建设当中最紧迫的、关切到老百姓的一些问题着手。智能城市建设要有远景、总体规划和实施步骤,而且要结合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来实施。

在具体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要注意如下5个原则:

第一,要注重系统工程,科学构建智慧城市,使智慧城市能够统筹规划、综合集成资源,总体效果能够最好,并且使智慧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和技术能够得到高度智慧管理。

第二,要在开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过渡,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第三,要强调优化配置,构建两型性社会,就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统一实现人、物、环境的协同共享、优化配置,以此来发展我们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

第四,以人为本,科学化管理,从而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来提升政府的行政服务效能和管理模式,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实现创新社会管理。

第五,整合和共享提升城市基础支撑的建设,以最大限度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城市各类信息资源为核心,推进实体技术设施和信息设施的整合共享,从而提升城市各个领域智慧环境的充分应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50-1318174.html

上一篇:基于文本挖掘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演化分析
下一篇:《大数据与商务分析》图书简介
收藏 IP: 111.117.11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