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左上角:拍摄于首都机场1993年;
2 右上角:陕西韩城人,姓孙,1991年前后拍摄于青藏高原;
3 四人合影:两个记录员(傅、王)、我和司机,1995(?)年拍摄于九华山;
4 右下角:河南尉氏人(有底片),1988年前后拍摄于青藏高原;
5 左: 河南司机,姓杜;
6 右:河南司机,姓梁。
**************************************************
昨晚,1990年代记录员,小傅(图3)发送过来几张外业照片。我翻出了和他一起出差期间的合影。突然发现,司机的照片不少呢。
以前的回忆性文章,主要写自己,这次主要写司机吧,下次专门写记录员。
1993年(图1)的司机,可能姓孙,在某工程中载着我的中队往返于首都机场和河北廊坊之间。任务不大,后来才知道很有意义。可惜,当时没有留下他的 名字和地址,无法把照片给他。当时,我带着一部从青藏高原某县城百货商店购买的傻瓜相机,在允许拍摄的时候,偶尔积累一些资料。
图2里的陕西司机照片,也来自这部相机。陕西司机站立在马路边,背后的山坡面对的是我曾经驻扎的营区(现在已经变为水利工地)。记不清他是开大班车的,还是开小车的。他和我的一个军中文友是老乡。
图3里的司机是从当地找的,车也是当地的。任务完成之后,花了半天工夫,游览了九华山。临别时,送给了他一本全国交通地图册。我买了两本一模一样的,自己留了一本。
图4,老李,就是经常用录音机播放豫剧《朝阳沟》和曲剧《卷席筒》的河南司机。他的酒量特别大。有一回,他的老乡,也是司机,来连队看他。他们就用茶缸喝酒。我作陪不一会儿就出酒了,甘败下风、逃了。当然,他也架不住一帮子四川兵的劝酒。1988年春节刚过,我就回到了连队。听说了他才从卫生队凯旋——喝酒过量,瞳孔放大。也难怪,比我年长十岁、比他年长八岁左右的四川三台兵与他战力相近,还有一波大小老乡。除夕之夜的狂欢险些酿成悲剧。所幸,抢救过来了。好笑的是,贡献了好菜的炊事班长,不胜酒力,晕晕乎乎调饺子馅——结果大年初一的饺子是苦的(此为道听途说,尚待考证真伪)。
老李驾驶的“解放“,曾经多次翻阅达坂山(海拔近四千米,隧道还没有通)、进入祁连山腹地。他驾驶的卡车也曾经在晋西北高原的雪地里驰骋。
祁连山秋色(来源:罗茜辉,脱兴福.穿越祁连看美景[J].森林与人类,2014(11):28-43.)
老李转了志愿兵,他的儿子叫李宁{这个名字,好熟悉}。老李为我(组)出车的机会最多。比如在河畔、在油菜地旁边拍摄“快速导线测量”的教学录相片,解放牌(据说已经超期服役?)大卡车就是他驾驶的。看到他修车的次数可不少,他的双手沾满油污。老李闲不住,我和记录员在(茂密的丛林附近)点上作业时,他就钻到松树林里,采蘑菇。
图5 的杜姓驾驶员,也是河南帅哥。照片是在水库边拍摄的。测量训练场地,就在水库边上。我们游览了十来分钟。记得,还有一位会游泳的河南老兵,不听劝阻,下水游泳了。这家伙还算有节制,过了一把瘾,见好就收;他一上岸,我们都踏实了,也就无需为他的安全担心了。小杜,在疫情之前来过北京,可惜当时没有机会去看他,此为憾事一桩。
图6的河南司机,姓梁,士官。梁是跑昌平(高崖口)最多的驾驶员,我在《追忆战力测量》中已经涉及,不再赘述。这站照片上的仪器是水准仪。可以观测三等、四等水准。有可能,这张照片是在大本营拍摄的,因为地面不像是野外的。
图7 山西大同人,姓张。
图7的山西司机、小张的照片,应该就是在上文提到水库堤坝上拍摄的。从河北调入北京工作之后,我们在一个楼层,是经常见面的。有一回过星期天,他突然神秘地召唤我。进屋一看,小桌子上摆了花生米、拍黄瓜和西红柿,还有一瓶打开的家乡酒......。
------------------------------------------------------------------------------
这些司机的车技,都十分了得;我坐他们的车,没有遇到过惊心动魄、腿肚子抽筋的时刻。
我坐过人家车的军车司机,当然还有;下次,翻出了照片,再写续集。
(2021-12-25,上午,写于北京海淀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