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违了,上来冒个泡。 ------------------------------------------ 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育公平一直是这些年广被讨论的问题,为了体现这个公平,有了中小学教师轮岗一说,也就是说,你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学校,若干年之后会有新的“婆家”,如果这个政策实施,你又是刚参加工作的,按照一生工作35年计算,你将有机会轮换7个左右的学校。 如果我们仔细斟酌一下,这里面其实有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根本是教育公平问题,什么叫教育公平?按照标准释义,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和原则。”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教育公平并非指每个学生享受完全一样的教育。事实上,享受一样的教育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因为它严重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消”。对国家、社会也是不公平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立体结构,国家既需要普通劳动者,也需要特殊劳动者。无差异化的教育并不符合国家与社会的需求。 再来看轮岗举措,初衷应该是为了体现教育公平,让所有的孩子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但结果是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与国家需求的多元性。我们一直在重点班、重点校与教育公平性之间纠结,除了小学,学生的差异性有待发现,对初中以后的教育而言,无论是哪个学段的教育,分层是无法避免的,即使学校不分层,学生之间由于天赋、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便已经悄悄地在不知不觉中分层。形式化的所谓教育公平不过是把这种分层的表象给掩盖住了,掩盖的结果并不能提升整个教育的期望水平,反而会严重影响教育的效率。因为他使得优秀学生的潜质得不到充分挖掘,也使得一些资质平平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 学生是千姿百态的,教育自然不应该千篇一律,除了有一个统一的最低标准,还应该有适应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教育。这既符合孔夫子“因材施教”的理念,也符合国家对人才需求的立体化特点,更符合社会多元化的生态结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5: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