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笔者与唐松花博士合写了“新最小熵产生原理”一文,投寄某学术刊物<xxxx>,2008年3月收到<xxxx>编辑部的退稿通知及随之所附的三份审稿意见(见本文之附件1~4)。在退稿一年多之后(即2009年9月19日)笔者偶然在网上发现了已退稿之后迟到了的第4份审稿意见(见本文之附件5),受第4份审稿意见(即附件5)的鼓舞,笔者与唐松花博士奋力写出了参考文献[1],并在其中将<xxxx>退稿时所附的前三份审稿意见全文在文献[1]中刊出,并分别对之作出了答辩。
由于文献[2]倒数第二段所述的原因,读者很难在市场上购到文献[1],为使更多的读者能看到笔者关于“新最小熵产生原理(即最小耗能原理)”中的一些基本观点,笔者随本文之后,将以文献[1]第2章之§2.2~§2.6形式给出的、投寄<xxxx>的“新最小熵产生原理”全文,以题为“关于新最小熵产生原理的深入讨论之二:新最小熵产生原理“的博文形式发出,目的是为方便关心这一“深入讨论”的读者,在阅读随后将陸续发出的、对<xxxx>前三份审稿意见的答辩时对照参阅。
参考文献
[1] 周筑宝,唐松花. 最小耗能原理及其应用(增订版).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2] 为笔者<科学网>博客题为“关于笔者在<科学网>所发大多数博文的一些情况说明”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55154&do=blog&id=128889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