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y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yy 理学博士,教授,从事生态学、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

博文

小提琴的一些艺术等问题(7):对曲子的理解

已有 4109 次阅读 2021-6-7 10:46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任何一个演奏者都要对曲子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或者说是比较合理、到位的理解,这样才能在演奏时很好地表达曲子所要反映的情感、场景和意境,也才能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才更具有感染力和让人受到熏陶,乃至难以忘怀。

    一般小提琴独奏曲、协奏曲等都是分为三个部分的,或者是三段的曲子,当然,也有少数曲子是不分段的,一直就是那样演奏,像歌曲一样的;但大部分的小提琴曲是如上述那样分为三部分的。这方面很像交响乐,产生于18世纪的交响乐(当然在此之前的16世纪已经有交响曲的概念了),最初也是分为三个乐章,后来才改为四个乐章的。比如:门德尔松的《第三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巴赫的《D大调第一交响曲》、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等。那么小提琴的协奏曲,如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何占豪、陈钢的《梁祝》、巴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帕格尼尼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小提琴独奏曲如《云雀》、《流浪者之歌》、《沉思》、《夏夜》、《海滨音诗》、《金色的炉台》、《丰收渔歌》、《天边的骆驼》、《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等,也都是以三个部分为主的结构。

   无论是交响曲、小提琴独奏或协奏曲,其第一乐章、第一部分都是展现了一个场景,反映了作者所想描述的那个时期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的场景,当然带着一种心境。描述山野风光的、描述田野的,或者大海的,其都是有这一些符合那种景色和风光特色的音色及旋律,当然,不同的作曲家会谱写出不同的曲调和旋律的,不会一样,但是你能听得出来那大致是描述一个什么样的场景。然后,大多数的作者会把这部曲子的主旋律放在这部分的,其具有相当鲜明的特色,会给人们很好的听觉上和心理上的享受、或一种冲击,记忆会比较深刻。

 小提琴曲进入到第二部分,如为交响曲也称为第二乐章,一般都是一种在贯穿曲子主旋律和系统的中间给予一个回忆、插曲、转折等方式的曲子,它即会带着一点的上述的主旋律的格调,但主要还是有点自成体系的音乐色调。一般是具有展示那些故事、主人翁的另一个比较轻松和自如的、惬意的时段或时期,或者一种对其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或者是经历了一些激烈的斗争、努力奋进的过程后取得了胜利的一个过程,或者一种内心对美好前景憧憬心绪的表述。这部分常常会把乐曲的速度调整,要么比较快,要么会比较慢。有的甚至节拍都改变了,比如从2拍子改为3拍子等。这一乐章或这部分曲子一般都是相当悦耳的,也常常是充满激情、要么充满柔情等。

到第三部分,一般都是回到第一部分的主旋律的特色,基本上表达的是一种沿着原来主要的音乐所构建的心绪、观念和场景的系统继续前进的理念。而交响乐的第三乐章也基本如此的,其第四乐章则是一个第三乐章的适当的衔接,给予了一个继续前进的或者是一种憧憬的、遐想等方面场景的烘托或展示。 

那么,一些演奏者或者听众对小提琴曲的理解有的还是比较对的,有些则有较多的偏差了。例子是较多的,不想在这里做过多的分析。只是举一、两个例子。比如小提琴曲《丰收渔歌》,我最初听到这首曲子,就认为曲子很优美,表述的情感很丰富;而且有奋斗的过程,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有一些爱情的成分在里面,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听过好几次,也看过省级歌舞团的独奏演出。后来记清楚其名字为《丰收渔歌》,那么,我就分析其曲子开始的第一部分就是描述南方海边渔民的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珍视,小家庭过着织网打鱼,但不怕风浪,努力为幸福生活而辛勤劳动的场景;主旋律很清楚和优美。第二段表述的就是在大海里经过各种与风浪等的斗争,获得了很好的收获,相当于取得了一个大的胜利一样,心情无比的喜悦和舒畅,凯旋归来的场景。

第三部分,就是又回到第一部分的旋律和系统里,回到了恬静的小渔村,海边洋溢着幸福、欢悦的氛围,人们静静地对美好前景进行着展望,充满遐想。

而有的人则从表面去分析此曲,把整个曲子理解为都是在渔村里,前面是打鱼的船队回来了,则村民们很高兴;到了第二部分,则认为是描述村里的渔民们搭起了舞台,大家载歌载舞的欢聚。第三部分,则夜深了,大家慢慢都回去休息了。你看,这么丰富内涵的曲子,被这样理解了。有的还发表了论文呢。我一直认为这首曲子就是上面那样的理解才更为合理。直到去年吧,我在网上看到该曲的作者,著名作曲家李自立亲自讲其是如何作这首小提琴独奏曲的,其是到海边的渔村采风,与渔民们一起出海打鱼,经历了多少的大风大浪,知道打鱼的过程的充满艰辛和不易,那就是一种战斗一样的过程。而打鱼归来,大家高兴,年的渔家姑娘唱起了广东潮汕地区的渔歌,一种虽然劳作比较辛苦,但是丰收后充满了喜悦,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表露得如此的透彻和到位。经历了这些后,他满怀深厚情意地作了这首曲子。曲子的三个部分描述的场景和心绪与我的理解基本都是一样的,我很高兴!那个视频是近50分钟的,讲得很深情、很感人。近来我想再看这个视频节目,则不给免费看了。可以看的仅是几分钟的一点内容,而全部的内容已经被出版为书籍,估计带着视频的光盘的。那也好,多些宣传。

还有一首小提琴曲子,叫《黎家代表上北京》,这首曲子表述的是解放后,海南的黎族群众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能够被选为人大代表到北京出席会议,而黎家代表在火车上的激动心绪和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这部曲子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欢快的节奏,代表坐上了火车,心里充满向往与激动。曲子是很优美的,一开头用的曲调是海南黎族地区的民歌曲调,也是故事片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里那首著名的曲子《万泉河水清又清》的一些元素,即 21  23 | 6(低音) . 5.— 21  2 |5 — |,只是在这首曲子里改为: 12 | 5. —|2 12 | 5 |;曲子进入到第二段后,则是一种回忆,那基本是对过去旧社会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的一种回忆,也是表达对党把广大黎族和其他民族大众解放出来的一种深深的感谢之情;这部分的曲子比较曲折的转换多次,很好地表述了这个过程。第三段,则又回到衔接前面的第一部分,描述当前代表坐在奔向心中向往的北京城的列车上,看到祖国各地的繁荣、美好景象的喜悦之情。这首曲子也有各种不那么合适的、很简单的理解。比如,认为是大家欢送代表在村子里,然后到了码头,上船之前,在码头上唱歌、演讲等等,表达高兴的心情。可能他们认为从海南岛出去,那肯定要先坐船了。但是,代表坐了船过了海峡后,主要是坐火车到北京的,那个曲子的过程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都是那个坐在火车上的节奏的。

   其他的可以说大部分的小提琴曲都是如上述的分为三个部分的,如《海兰江畔》、《四季调》、《牧歌》、《思乡曲》、《夏夜》、《万泉河水清又清》(程旖琴演奏的)、《渔家姑娘在海边》(陈蓉晖演奏的)等等。对曲子更好地理解,你就能在演奏中更好地阐释和表达曲子的内涵,也会演奏得更动听。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632-1290078.html

上一篇:小提琴的一些艺术等问题(6):不同调式的演奏
下一篇:关于人的自主性等问题基本看法
收藏 IP: 119.33.249.*| 热度|

3 刁承泰 李毅伟 蔡小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2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