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每日呼气峰流速与疾病不稳定性

已有 1208 次阅读 2021-4-22 11:27 |个人分类:疾病知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每日呼气峰流速与疾病不稳定性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坦普尔大学医院肺与重症监护医学科的研究人员对104例重度和极重度慢阻肺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重度至极重度慢阻肺患者呼气峰流速变化较大,6分钟步行距离较短,首次住院时间缩短,住院次数增加,全因死亡率较高,尽管基线时人口学、肺活量和共病参数相似。每日峰值流量监测可作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以确定慢阻肺患者易发生更糟糕的结果。他们在《慢阻肺杂志》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美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呼气峰流速(PEFR)监测可为家庭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提供每日客观的测量。他们提出假设,每日呼气峰流速变异性较大的个体将预示着患者群体的不稳定和预后的恶化。通过对前瞻性收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重度和极重度慢阻肺患者的每日呼气峰流速和症状。呼气峰流速变化率用于根据斜率分布将患者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评估无恶化天数、首次住院时间、住院率、住院时间和全因死亡率。104例重度和极重度慢阻肺患者符合入组标准,观察时间为37702个病人日。稳定组与不稳定组在基线症状、人口统计学、1秒用力呼气量(FEV1)或合并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不稳定组无恶化天数减少34.7天,6分钟步行距离(6MWD)显著缩短(227.1米对270.7米,p=0.031),首次住院时间缩短(163天对286天,p=0.017),住院次数增加(每年2.6对1.7,p=0.032),全因死亡率较高(10.8比5.1%,p=0.04)。重度至极重度慢阻肺患者呼气峰流速变化较大,6分钟步行距离较短,首次住院时间缩短,住院次数增加,全因死亡率较高,尽管基线时人口学、肺活量和共病参数相似。每日峰值流量监测可作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以确定慢阻肺患者易发生更糟糕的结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13094-1283202.html

上一篇:肠肝肺轴:肺病也和肠道细菌有关
下一篇:[转载]乳糖吸收不良症的遗传学基础(2)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