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检查方法 尿液和粪便检查

已有 3104 次阅读 2021-3-6 13:50 |个人分类:医学技术|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检查方法 

尿液有机酸测试

这是一项简单的尿液检查,检查许多不同的代谢生物标志物。可以检查来自酵母和细菌过度生长的尿液生物标志物。还可以分析神经递质破坏、B族维生素缺乏、线粒体问题、草酸吸收不良和毒性问题。这个检查不能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情况,但是可以做为辅助的参考。

3、综合大便分析

这是一项功能医学实验室的检查,旨在观察大肠菌群和细菌的代谢产物。这种检查又称为综合消化粪便分析(Comprehensive Digestive Stool Analysis,CDSA)检查。有许多标记物表明可能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包括粪钙卫蛋白(calprotectin)、弹性蛋白酶(elastase)和粪便中的脂肪。但是,对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来说,这项检查还不能做诊断,因为可以检查到粪便中所有好的和/或坏的细菌的组成和丰度,可以检测出病细菌和寄生虫的过度生长,如幽门螺杆菌、克雷伯氏菌、念珠菌、人芽囊原虫等。这个检查也不能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情况,因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常伴有真菌过度生长或寄生虫感染,这种检查可以做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辅助参考。

4粪钙卫蛋白

粪钙卫蛋白是胃肠道炎症的直接标志物。是一种简单、无创、重复性好的检测方法,在活动性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升高,已在一些胃肠疾病中进行了研究。Marie等人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报道了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粪钙卫蛋白水平升高的发病率,粪钙卫蛋白水平与胃肠道受累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粪钙卫蛋白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之间的关系。他们检查了125位系统性硬化症患者接受粪钙卫蛋白水平和葡萄糖氢和甲烷呼气实验。他们检查了125位系统性硬化症患者接受粪钙卫蛋白水平和葡萄糖氢和甲烷呼气实验。同时,所有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也完成了一份关于消化系统症状的问卷调查,并计算了总体症状评分(GSS)。结果显示,在125位患者中有93人(74.4%)的粪钙卫蛋白水平升高>50μg/g;有68人(54.4%)粪钙卫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大于200μg/g。粪钙卫蛋白水平异常与消化道症状、食管受累及胃排空障碍的总体症状评分评分呈正相关。此外,在葡萄糖氢和甲烷呼气实验,粪钙卫蛋白异常水平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存在有很强的相关性,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存在与粪钙卫蛋白≥275μg/g之间的相关性更高,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为0.97±0.001(CI:0.93-0.99;p<10(-6));粪钙卫蛋白≥275μg/g预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敏感性高达0.93,特异性为0.95。经过治疗后,52.4%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被根除,肠道症状明显改善。经过3个月的交替抗生素治疗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根除率与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粪钙卫蛋白水平的显著降低相关。他们的这项研究揭示粪钙卫蛋白水平异常与胃肠道损害有关,尤其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由于粪钙卫蛋白水平≥275μg/g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存在显著相关,粪钙卫蛋白可能是一种有助于确定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高风险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需要进行葡萄糖氢和甲烷呼气实验来检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Marie, et al. 2015)。

Montalto等人评估了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的粪钙卫蛋白浓度,通过对40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和40位成人健康志愿者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组间无显着差异,这表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中没有主要涉及嗜中性粒细胞的肠道亚临床炎症变化(Montalto, et al. 2008.)。Fundarò等人报道了他们关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对儿童粪钙卫蛋白的影响。他们对58位经乳果糖呼气实验确诊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儿和60位健康儿童的对照人群进行了比较。结论发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感染儿童的粪钙卫蛋白值为阴性,与健康儿童的粪钙卫蛋白值无差异,表明小肠细菌增殖较高的患者没有发生涉及中性粒细胞的亚临床肠道炎症。在受SIBO影响的儿童中出现高粪钙卫蛋白水平可能不是由细菌过度生长引起的(Fundarò, et al. 2011.)。Montalto等人和Fundarò等人没有报道粪钙卫蛋白的含量,Marie等人提出粪钙卫蛋白≥275μg/g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高度相关。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13094-1275279.html

上一篇: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检查方法 肠道细菌基因检查
下一篇: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检查方法 空肠抽吸物中挥发性脂肪酸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1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