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检查方法 小肠液细菌培养和呼气实验的比较

已有 2331 次阅读 2021-3-6 13:47 |个人分类:健康管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检查方法 

小肠液细菌培养和呼气实验的比较

    小肠液细菌培养是过去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金标准”,氢和甲烷呼气实验是现在正在推广普及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新的“金标准”。前者是检测细菌的直接检测方法,后者是检测细菌和古生菌的间接检测方法。关于这两种方法的比较持续不断,各有优缺点。在这里完美先摘取《罗马共识》、《北美共识》和《临床指南》几份重要文章的观点。

1)《罗马共识》的观点

空肠提取液培养被认为是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金标准方法。它是通过给病人插管在小肠多个部位吸取小肠液,很少用肠镜。吸取液体的量、采集的部位(传统上超过Treitz韧带)和微生物学的技术细节(需氧菌和厌氧菌),以及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阳性值都没有标准化。虽然需要研究用每毫升小肠液大于105个菌落(CFUmL)做为诊断标准。除了这些标准化的方法学问题,细菌培养始终没有解决诊断细胞远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问题,也就是说,主要影响回肠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传统的肠镜无法评估远端小肠。

目前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金标准是提取空肠液做细菌培养。然而现在临床实践可用葡萄糖和乳果糖做呼气实验而达到目的。其中葡萄糖呼气实验看起来比细菌培养准确性更高。葡萄糖呼气实验是一个有用的、非侵入性的和廉价的评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临床疾病中的作用的方法。呼气实验诊断的准确性很好,即使这些试验的结果进行解释时应特别谨慎,总是考虑病人的病史。

2)《北美共识》的观点

小肠液抽吸、培养和细菌计数被认为是当前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金标准。与呼气实验不同,小肠吸入方法具有侵入性,耗时且成本高昂。此外,小肠吸引术也有许多缺点。小肠中、远端部分超出常规内窥镜可以到达的范围;因此,近端小肠吸引物的检查结果可能为假阴性。尽管已经描述了小肠抽吸的无菌技术,但口腔和食管菌群污染可能导致大量假阳性结果。

历史上,用小肠吸取液的细菌浓度≥105个菌落形成单位(c.f.u.)/ml用于诊断小肠感染,包括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然而,这种限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证实,而且一直是一个争议点。一项关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诊断的文献系统综述发现,健康对照组的细菌浓度≤103 c.f.u./ml,而浓度≥105 c.f.u.主要见于盲环综合征患者,如Billroth II手术患者。目前,通常认为小肠细菌浓度大于103 c.f.u./ml是细菌显著增加。

目前的小肠培养技术不适合于评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我们建议用呼气实验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呼气实验对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综合征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确定真正的金标准之前,我们建议用呼气实验,以评估胃肠道是否存在对抗生素有反应的微生物定植。

3)《临床指南》的观点

小肠细菌的客观测量最初是通过定量培养小肠近端的抽吸物来实现的,类似于尿路感染的尿液培养。然而,无论是在已发表的文献中,还是在该领域的专家中,对积极文化定义的临界值一直存在争议。最新的北美共识发现,文献更准确地指出,十二指肠/空肠抽吸物中的菌落计数≥103菌落形成单位/毫升(CFU/mL)可作为小肠细菌的诊断。这是基于对实验中正常受试者的文献整理。值得注意的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中的菌落计数是基于可培养细菌的生长。目前关于小肠抽吸物样本的无菌收集方法还缺乏标准化技术,不同的研究在样本抽吸装置的放置、收集的液体量以及样本处理和后续培养方面的方法不同。

利用小肠抽吸和培养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耗时、昂贵,是一种需要镇静的侵入性手术,具有内镜检查的一般风险,但技术上简单,可在专业转诊中心或研究环境之外广泛进行。在1项研究中,小肠抽吸物与呼气实验的诊断符合率为65%,表明使用1种实验方法可能无法明确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而且可能需要额外的实验,特别是在有持续症状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高度可能性的患者中。

呼气氢和/或甲烷的定量测量是一种相对廉价、无创、简单且广泛可用的检查方法。

    从以上有关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诊断的共识和临床指南的观点,尽管小肠液细菌培养曾经做为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金标准,由于小肠液细菌培养存在诸多缺点和不适宜与临床使用,已经被氢和甲烷呼气实验取代,明确不建议采用小肠液细菌培养,而建议使用氢和甲烷呼气实验检查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虽然定量空肠抽吸培养被认为是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金标准,但无创性氢呼气试验已受到普遍欢迎。葡萄糖氢呼气试验虽然具有高度特异性,但其敏感性较低;相反,乳果糖氢呼气试验的早期峰值标准具有高度非特异性(Ghoshal, et al., 2017.)。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13094-1275277.html

上一篇: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检查方法 空肠活细菌检培养
下一篇: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检查方法 肠道细菌基因检查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