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其它膳食方案
1、史前饮食
又叫原始人饮食法。这种饮食方法对所有的患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为他们定制原始人的膳食方案。通过三步计划来制定个性化的饮食。
第一步是一个30天的重置饮食机会,允许高品质的,天然的动物肉类,骨汤,鸡蛋,含淀粉和非含淀粉的蔬菜,发酵蔬菜,传统脂肪,海盐和香料。在此重置饮食期间,完全禁止食用以下食品:牛奶、谷物、甜味剂、苏打水、豆类、加工食品、酒精、工业种子和植物油等。
第二步是“重建饮食”,让患者重新引入在第一步中排除的食物。通过逐个测试灰色区域的食物,患者可以看到哪些食物可以安全地加入到自己的饮食中,哪些食物在可预见的将来需要去除。
第三步是“复活饮食”,就是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微调,找出对患者来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最佳平衡。是一天三餐,还超过三餐,还是断断续续的禁食?
在采用定制的史前饮食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都可以显著的改善。如果患者在采用这种方式饮食后症状没有缓解,可能有潜在的肠道感染或慢性压力。如果患者肠道发炎,某些不含淀粉的蔬菜可能会加重病情。
史前自身免疫饮食又叫古代自身免疫性协议(PALEO AUTOIMMUNE PROTOCO,Paleo AIP)。 史前饮食是基于我们的祖先所吃的食物,是一种简朴和有效的饮食。它有很多不同的名字包括原始饮食,旧石器时代饮食,穴居人饮食,石器时代饮食、和狩猎饮食。史前自身免疫饮食是迄今为止最严格的饮食。可以用于帮助治疗肠漏和肠道菌群紊乱所导致的肠道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这种饮食最早由Loren Cordain博士和Robb Wolf提倡,之后经Sarah Ballantyne改进。史前自身免疫饮食注意聚焦在自然界可以找到的高质量和最有营养的食物,如野生的鱼、有机果蔬、自由放养的动物的肉。这种饮食对任何人都有保护肠道、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和良好的自身免疫的效果。对有严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症状和肠道严重的患者,由于肠道炎症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需要史前自身免疫饮食做为饮食治疗。
史前自身免疫饮食避免所有经过工业化加工的食物、谷物、干果、豆类、豆科类蔬菜、种子、蛋类、乳制品、茄屬植物(特别是茄屬类的蔬菜、水果和调料)、食品化学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建议吃的食物有水果、蔬菜、肉类、根茎类食物、脂肪、动物内脏、药草、调味品、偶尔吃一些甜的食物如枣、蜂蜜、枫树糖浆、发酵食品和苹果醋、椰子食品、芋头淀粉和茶。
古式饮食又叫旧石器饮食(paleolithic diet),这一饮食概念是1975年由胃肠学家Walter Voegtlin提出的。经过几次修改后,2002年经Loren Cordain博士重新出书推荐。古式饮食又叫洞穴饮食,模仿一万年前人类新石器时代开始阶段的饮食结构。这是人类大脑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古式饮食的核心是去除所有可以导致胃肠系统疾病的食物,聚焦在真的全营养和富含营养的食物。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人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的同时帮助建立多样化的肠道菌群。这一概念在逐渐普及的过程中,在临床上被做了适当的修改,这种帮助建立肠道菌群多样化的饮食思想对轻度消化道症状、轻度肠漏和轻度肠道菌群紊乱的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那些从来没有实行过控制饮食的患者也有良好的改善肠道的作用。古式饮食也严格限制工业加工的食物、谷物、豆类、豆科类蔬菜、乳制品。这些食物含有碳水化合物促进细菌在肠道发酵,损伤肠粘膜和产生致病原。
快速膳食方案(Fast Tract DietTM)是由Norm Robillard博士研发的一种专门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设计的快速消化道膳食方案。其目的在于进食后,患者能快速充分消化和吸收,没有或极少有不能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不给小肠的细菌提供营养物质,抑制细菌的繁殖。与其他膳食方案相比,这个方案对饮食的限制要少得多,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案,Robillard博士开发了一个数学方程,可以预测有多少碳水化合物会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症状。
在许多情况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患者消化分解可发酵碳水化合物的能力下降,对可发酵碳水化合物的敏感性增加。Robillard博士认为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在饮食中限制这些因素。而且,可以用数字化的手段精准设计膳食方案。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设计出了一个精确而简单的计划。这是一个科学的,容易理解和执行的膳食方案,甚至还有一款应用程序可以告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在旅途中吃什么和如何吃。
Fast Tract DietTM膳食方案不仅有助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还对肠易激综合征、胃胃食管反流病和其他消化问题也有效。甚至对健康人群也有好处。因此,这个方案可以做为一项终身安全的膳食计划。大多数人在节食后可以重新引入常规食物。按照正确的方法禁食,不会感到饥饿,没有过多饮食限制,可以很快改善胃肠道症状。Fast Tract DietTM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减少发酵负荷来解决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问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2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