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科研氛围对年轻人的成长格外重要 精选

已有 12405 次阅读 2021-1-2 13:49 |个人分类:个人随感|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科研氛围对年轻人的成长格外重要

王德华

 

读《中国科学报》文章“追问2020:青年人才需要怎样的成长环境?”文中谈到96岁的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王振义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科研氛围对年轻人的成长格外重要。但在当下,青年人才更多地为发表论文而工作,把发表高级别论文当成主要目标。” 并直言:“这样是做不出工作来的。评价青年人的标准,应该关注其是否能创新、能钻研,有没有刻苦地做好工作,有没有耐得住寂寞的态度”。

这段话说得非常好。王先生说了一个当前很普遍的现象:“青年人才更多地为发表论文而工作,把发表高级别论文当成主要目标”。

王先生也预测了这样做的后果:“这样是做不出工作来的”!

王先生也提出了对年轻人的评价标准建议:“(要)关注他们是否能创新、能钻研,有没有刻苦地做好工作,有没有耐得住寂寞的态度”。

所以,根源还是在科研环境的营造上。我们应该思考,到底创造怎样的科研环境,才能让今天的年轻人心无旁骛、脚踏实地地思考科学问题、钻研科学问题?到底建立怎样的评价制度才能保证年轻人能够耐得住寂寞而安心工作?

在今天“破四唯”的呼声中,学术界又有了不少争论,但基本都意识到了“破四唯”,并不是不发表论文,也不是在进行科研评价时不看学术论文的水平。

我想起多年前我在美国访问时的一个经历。当时我在朋友的实验室访问,我朋友联合指导的一位研究生在Nature上发表了他们的新研究成果,媒体争相报道发现了“爱情基因”。简单说就是把单配制田鼠的某种基因移植到多配制的田鼠体内,生性多配乱交的田鼠变得忠贞起来,除了配偶,对其他的异性个体不再有兴趣。很有趣的一项研究。

当这位学生举行学位论文答辩的时候,朋友带我去听了她在答辩前的公开报告(公开报告后,答辩人将单独接受答辩委员会的考核)。我当时感到意外的是,她在报告中并没有特意强调或渲染这篇Nature 的文章,在报告中这部分的内容占的比例也不大。答辩委员会结束答辩后,朋友带我参加了午餐庆祝会,知道她还要继续攻读医学博士学位。

我们都知道在国内一篇CNS论文意味着什么。

这个经历曾经多次引起我对国内学术界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今天读到这篇文章中王振义先生的话,就又想起了这个经历。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新年新气象,相信我们国家的科研氛围一定会越来越好,也会越来越有利于年轻人的成长!

中国科学报文章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12/451174.shtm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57-1265374.html

上一篇:与年轻导师交流:遇到“滚刀肉”型的研究生怎么办?
下一篇:牛年说牛
收藏 IP: 123.112.105.*| 热度|

41 郑永军 郭战胜 卜令泽 安海龙 李万峰 高建国 王明明 姚伟 徐长庆 晏成和 秦四清 李心诚 王崇臣 黄永义 郁志勇 刘立 李学宽 李东风 周浙昆 何媛媛 张红光 李雄 王安良 徐耀 吴斌 刁空非 武夷山 信忠保 王生亮 钟定胜 周忠浩 何辉超 马鸣 杨立坚 彭真明 孙颉 徐冉成 刘玉仙 农绍庄 宁利中 付长坤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1: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