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哲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dazhe 世界的极限在哪里……?

博文

音乐创作之原理

已有 3354 次阅读 2020-12-28 15:31 |个人分类:音乐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题材、情感、风格应是音乐创作之三个基本要素。中华民谣式音乐形式是中国民间题材之体现,而不同曲风结合式的音乐形式则是中国音乐“当今与复古”、“民族与西洋化”题材相结合之体现。

对于歌曲结合应注意某些问题,即应避免结合时因不同音乐间相关度太小造成之牵强附会感,亦或说是不应进行不和谐的粗暴结合,因其往往会造成不伦不类之感觉。最好是依托一段原有曲子之风格,重新写一段原创的曲子,两者之相互依存度高为佳。而将两个都已存在的曲子片段组合在一起,若曲风差异太大往往不会成功,不过混音版乐曲有时除外!结合诗词的体裁中,用词来结合现代音乐相对容易一些,因为词本来就是用来唱的;而用诗来结合,就难一些了,由于字数不够的问题,往往需要重写一部分歌词,这时就要格外注意了。

至于新曲与经典相结合之曲风,由此即衍生出了以新歌为主,还是以经典为主的问题。前者只能说乃是融合了某些经典元素,后者才是更明显的经典重生。若是要以诵唱经典为目的,最好要以经典为主要部分,新创为辅助部分,新创不应喧宾夺主才行。

关于利用诗歌进行谱曲之问题,要讲的是,诗歌原理有所谓“诗言志”一说,所以依其进行谱曲,所体现的往往是某位诗人的一种世界观。因此,也就体现了某种对自然与社会存在事物的音乐声频上之内化,这是其原理所在。其实,说到词曲可用之题材,那是有很多的,其或可分为“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科学技术、日常生活”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此外,其实人类之语言发音方式对音乐来讲至关重要,其往往是音乐创作之源头。一般音乐家其作曲作词往往受到某种人类自然语言发声与文字之影响,不同民族的语言也即因而造就了不同的音乐类型。而人类语言又分孤立语、黏着语、编插语、屈折语几种,具体某一种语言中,又有浊音、清音等等,这些都或对作曲家音乐之创作有一定影响。至于那些虽然是听起来和谐的音频组合,但人类歌手却无法用嗓子演唱的歌曲,或许就只能用于创作纯音乐了!

说起来,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皆是组合而成,音乐也不例外,“1234567”的组合或可看做为音乐存在的一种原理,但除此之外,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理。其实,大部分音乐作品之乐曲,往往都是由“主旋律、变奏、异调”等几部分构成,而且主旋律还由最核心的旋律所构成,主旋律往往不过几小节,而最核心旋律更不过是若干音符而已。“变奏”部分则是对主旋律的“某些变形”或“接近于相似之重复”,这一部分往往占很大篇幅。至于“异调”部分则往往乃是某些不太相同于“主旋律”部分的过渡乐符,此部分有些曲子有,其他一些则没有,其往往是起到类似于“衔接、过门”之类的作用。

这些加在一起才构成了乐章。也就是说,乐章的最核心部分往往乃是若干音符的简单组合,对之进行扩充后再加上变奏与过门,就构成了完整的音乐。其乃是对物理音频的系统化之组合。正如同写文章是围绕着中心思想和段意扩充一样,创作一首曲子往往也可以先是围绕着一个主旋律、主基调进行扩充,并由此产生主歌、副歌等部分的段基调,最后写出所有音符,从而实现之。

此外,对于音乐创作中之乐符组合方式,还可以分为单音与和弦。正确合理的混合使用这两种形式,会对作曲有益。

说起音乐创作的过程,其又可分为五步,即:一、结合真实世界的物理音频信号进入自己大脑;二、将听到的音频信号在脑中重新组合再加工;三、使用乐器将脑中的音乐弹奏出来;四、查找数据库看有没有人写过;五、将没人写过的音乐发表出去。完成这样几步后或许就会大功告成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51349-1264548.html

上一篇:科学与音乐
下一篇:古风与匈奴摇滚
收藏 IP: 122.4.12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