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起写Braun-Blanquet(1884—1980),是因为看到了一个错误:“布劳恩女士(J.Braun)——后因结婚改为布劳恩-布兰奎特夫人(J.Braun-Blanquet)”。
1. Braun-Blanquet其人
Josias Braun-Blanquet 原名Josias Braun,1884年8月3日生于瑞士具有5000年历史的古城库尔(Chur),1980年9月20日卒于法国蒙彼利埃(Montpellier)。
Braun早年学习商科并在银行工作,但把闲暇时间都花在研究本土植物上。他与瑞士植物学家Carl Schröter(1855—1939)、Heinrich Brockmann-Jerosch (1879–1939)和Eduard Rübel(1876—1960)等有过接触,他们从1905年开始雇他做了一年助理,那时他21岁。在Hans Schinz的支持下,Braun在苏黎世大学学习,但他没有高中文凭,拿不到毕业证。因此他来到法国蒙彼利埃,研究法国南部的植物群,1915年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导师是Charles Flahault(1852—1935)。
1915年,他与同学Gabrielle Blanquet结婚。婚后,他将夫人的姓加在自己的姓后,变成了复姓Braun-Blanquet。女士婚后将丈夫的姓加在自己原来的姓后,使用复姓,这是瑞士悠久的历史传统,但男士用复姓的并不多。其实,这在学界也不是个案,比如大家熟知的居里夫人的女婿,婚后就改姓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所以,不能看到婚后改姓,就默认为是女士。
1923年,Braun-Blanquet在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完成植物学教授论文。从1926年起,他以私人学者的身份住在法国蒙彼利埃。他一生从未担任过终身教授或类似职位,甚至有时还为自己的财务问题担忧,可以说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
2. Braun-Blanquet与法瑞学派
法瑞学派(French-Swiss School)有几个不同的名称,如布劳恩-布兰奎特学派(Braun-Blanquet School)、植物社会学学派(Phytosociological School)、苏黎世-蒙彼利埃学派 (Zürich-Montpellier School)、SIGMA主义学派(SIGMATIST School)。该学派所追循的是博物学的分类传统,创始于1890年代,是建立在瑞士苏黎世(Zürich)大学Carl Schröter和法国蒙彼利埃(Montpellier)大学Charles Flahault的工作上,这应该是“Zürich-Montpellier School”这一名字的由来。但是,该学派的主要人物是Braun-Blanquet,他的统治地位从1915年左右延续到他1980年逝世,独霸江湖65年。
Braun-Blanquet的研究对中欧植被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植物社会学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植被科学领域。
Braun-Blanquet的《植物社会学:植被科学基本特征》(德文版,Pflanzensoziologie. Grundzüge der Vegetationskunde,1928,1951,1964;英文版,Plant Sociology—The Study of Plant Communities, 1932)被认为是现代植物社会学的主要著作。他开发的植被制图方法至今仍广泛应用,甚至在草原植物群落研究中亦是如此。1930年,他创立了地中海和阿尔卑斯山地植物学国际研究站(Station Internationale de Géobotanique Mediterranéenne et Alpine,简称SIGMA),这应该是“SIGMATIST School”名字的由来。此处的“Alpine”也有译作“高山”的,但我觉得因与“Mediterranéenne”并列,译作“阿尔卑斯山”似乎更妥帖些。该研究站很快成为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他从1930年至1980年去世一直担任中心主任。1974年,他获得伦敦林奈学会颁发的林奈金质勋章。
Braun-Blanquet的主要学生包括Erwin Aichinger, Heinz Ellenberg, Erich Oberdorfer, Reinhold Tüxen和Maks Wraber,他们在欧洲不同地区使用他的方法进行研究,发展该方法并将其传承下去。
法瑞学派重视野外实践,提出特征种的概念,制定了详尽的野外调查方法,建立了以“群丛”为基本等级的植被分类体系。有关法瑞学派不再赘述,参见华东师范大学张健教授等的最新文章《法瑞学派的发展历史及其对当代植被生态学的影响》(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7): 699-714)。
(微信公众号:生态故事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