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森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汉森 Welcome to my blog!

博文

武汉大学的珞珈三女杰

已有 4433 次阅读 2020-9-22 10:00 |个人分类:代代风流|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百年来,武汉大学群贤毕至,人才辈出,其中有一个说法,叫“珞珈三女杰”,指的是袁昌英、苏雪林、凌叔华这3位女性作家。

袁昌英是湖南省醴陵人,生于1894年,曾经先后留学于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国巴黎大学,获得过文学硕士学位。从1929年开始,袁昌英执教于武汉大学外文系,主讲希腊悲剧、希腊及罗马神话、戏剧入门、法文、现代欧美戏剧、法国戏剧、中英翻译等课程,并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后半生。袁昌英的丈夫杨端六是一名经济学家,于1930年任教于武汉大学,并担任了法学院院长、教务长、教授兼经济系主任、文科研究所经济学部主任等职。当时,武汉大学有一个规矩,夫妻两人不能同时在学校教课。只有袁昌英、杨端六夫妻例外。不仅如此,袁昌英和杨端六的儿子杨弘远、女儿杨静远都毕业于武汉大学,后又都在武汉大学任教。他们一家,与武汉大学有着深厚而又独特的渊源。

苏雪林祖籍是安徽省太平县,于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又留学法国,在中法学院攻读西方文学和绘画艺术。回国后,苏雪林先后在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任教。1931年,苏雪林应邀到武汉大学中文系任教,主要讲授中国文学史,基本国文和新文学研究。在武汉大学,苏雪林执教生涯达18年,直至1949年赴台。

凌叔华是北京人,生于1900年,在“珞珈三女杰”中年龄最小。凌叔华出身官宦之家,父亲凌福彭与康有为一同考中进士,官至直隶布政使。凌福彭又是一名画家,与齐白石、姚茫父、王云、萧厘泉等知名书画家结交甚密。凌叔华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长大,接受了文化艺术的熏陶,自然而然地成长为一名才女,在《现代评论》《新月》月刊等文学刊物上发表了《酒后》等小说作品。凌叔华是燕京大学的毕业生,与冰心同学一年。1926年,凌叔华嫁给北京大学教授兼英文系主任的陈源。1929年,当陈源赴武汉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及外国文学系主任时,凌叔华也来到了珞珈山。前面说过,武汉大学有“夫妻两人不能同时在学校教课”的规矩,陈源怕别人说闲话,便没有让凌叔华在武汉大学教书。

其实,袁昌英、苏雪林、凌叔华来到武汉大学之前,就已经相识于北京。因为她们都是《现代评论》《新月》月刊的作者。到了武汉大学后,她们更是有了机会经常聚会。当时,袁昌英的丈夫杨端六是法学院院长,凌叔华的丈夫陈源是文学院院长,属于中层干部,她们与丈夫一起居住在校舍一区。苏雪林比较年轻,是中文系的讲师,居住在校舍三区。陈源和凌叔华夫妻,出身非富即贵,而袁昌英和杨端六夫妻都是平民家庭,苏雪林因而与袁昌英走得比较近,经常去她家做客“蹭饭”。袁昌英不但学术水平高,还烧得一手好菜,让苏雪林赞不绝口。袁昌英、苏雪林、凌叔华3人时常联袂外出,在珞珈山、洪山、蛇山等地登高望远,在碧波荡漾的东湖行舟荡荷,寻访名胜古迹。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加之山多湖多,景色宜人,让她们流连忘返,不知归路。

于是,人们便将她们三人称为“珞珈三女杰”“珞珈山上的三个文学朋友”。


根据网络有关材料整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14-1251602.html

上一篇:木星或有六百颗小卫星
下一篇:英国开发出一种新冠便捷检测装置
收藏 IP: 104.222.114.*| 热度|

9 史晓雷 郑永军 张淑扬 武夷山 王启云 孙颉 信忠保 刘钢 康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