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老龄化的自理与烦恼

已有 3446 次阅读 2020-9-15 11:09 |个人分类:小宇宙探索|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老龄化, 生活自理, 不能行走, 神经性疾病, 老人的烦恼

老龄化的自理与烦恼

都世民(Du Shimin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老龄化的自理问题,目前所见到的主要是两种情况,一是不能行走,二是神经性疾病,这两种情况让不少人不能自理,这些问题中有不少是研究空白,而老龄化的进程却需要尽快解决,这个矛盾怎么解决?

关键词:老龄化生活自理,不能行走,神经性疾病,老人的烦恼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巴曙松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国民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2035年,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4亿左右,这将成为影响国内消费结构的主要力量。健康医疗、养老产业等与老年人相关的消费领域比重将持续上升。

有关预测显示,2019年我国银色经济相关产业规模为4.3万亿元,2020年为4.9万亿元。预计未来养老产品及服务市场将快速增长,2021年总体市场规模达到5.7万亿

不难看出我们国家老龄化问题,已经是十分迫切。作为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对这个问题必然很关切,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参与了两弹一星的建设,虽然只是铺路石,现在经常思念过去的工作,虽然工作艰苦,但是乐趣无穷,也许是年轻的缘故,睡在戈壁滩的大沙漠.帐篷里,吃的罐头,站的是敞篷汽车,行走的是搓板路,有说有笑。当我看到我国第1枚氢弹爆炸的时候,我在现场,非常激动。这一切一去不复返。

人老了关注什么?

人老了,关注什么??已经不是关注名利。人老了,最怕什么?怕的是孤独,总想与人交谈,往日的同事、同学和朋友,年龄也都在80岁上下,往日的聚会,已经没有人敢组织和张罗,原来一年一次,现在已经自动停止,甚至连电话也不打。如果住在老地方还有熟人交谈,如果住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找不到人交谈。当你拿起电话的时候,你才发现,有的人突然间已经去世了;也有的人住进了养老院;身体不舒服的人,也逐渐增多了;有的老伴儿离世,独自一人;有的住到了弟妹家。

尽管这些都是少数人,大多数人还能自理,想做什么可以去做什么,有的旅游,有的养花,有的打打麻将,有的摄影,有的看看书,这算是随心所欲,顺其自然。

然而有极少数人常年卧床不起,有的坐着轮椅,被人推到一个小广场排起了队,晒晒太阳,踩踩地气,他们静静的坐着,很少说话。这就是老人中不能自理者。哪位老人能预料什么时候不能自理?谁也不愿意,坐在轮椅上或者躺在床上。如果时间很短,儿女可以照顾,时间一长,就是久病床前无孝子。如果雇保姆,经济上不一定都能承担,令人十分无奈。因为这个时候,可能给国家的带来负担,自己感到痛苦和烦恼,还给家庭和子女带来麻烦和负担,作为老人,谁也不希望这样。他们希望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http://www.banyuetan.org/yw/detail/20191128/1000200033137441574903835046470088_1.html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老人自理问题如何解决?

人到中年,大多数人已经开始注意身体,当年人们强调的是锻炼,去爬山,去跑步,去做剧烈的运动,有的人没想到如今到老的时候,关节会疼痛,走路困难,拿起了拐杖。这就是人老先老腿,当然这不一定是爬山造成,也可能是爬山多了,说不清楚。如今有一种说法,就是骨密度是不是有问题?医学上可以检查,现在的问题是,骨密度的流失是什么原因造成?是不是骨密度低的人?都会提早不能自理,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有效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为了治疗腿脚不便、疼痛,有的却是腰的问题,又该怎么样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这方面问题通过研究分子和细胞能解决吗?笔者没有看见过这方面的报道。

另外,人过了80岁的时候,就感觉到腿脚不痛,没有劲儿,有时还感到行走中会往下坠,这就是容易造成摔跤,有的人跌倒了,自己不知道怎么摔的?这种情况又该怎么预防呢?现在医疗条件比过去好得多,人的寿命也延长,可是碰到这类问题,医生的几招不解决问题,也就无能为力,就是到301医院、武警总医院也无济于事,这些情况不是个别人,较为普遍,有些人只好做手术。风险也就大了。为什么有的老人提前告诉家人?不要抢救,自然死亡。

让人奇怪的是,我们单位有两位老人,一位室主任,心梗犯过6次,住在5楼,需要爬楼,他竟然活到了90多岁。还有一位室主任,曾经因为癌症两次手术,身体很瘦,竟然活到了92岁。这就是奇迹,因为不少离世的人,没有活到这个年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尚不可知,也无人去研究这种情况。我的岳父95岁去世,去世前行动正常,没有腰酸背疼的问题。岳母已经98岁,腿脚也很好,现在就是有点儿痴呆,不认识人,行走正常。

现在在自然科学领域,生物医学不是不研究人体,而是研究人体的微观层面,而细胞的研究,应该说有很悠久的历史,然而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有什么关联?至今说法不一,没有定论,人们受到细菌或者是病毒的攻击,总是想把这些细菌或者是病毒全部消灭掉,实际上做不到。而对于宏观层面的研究,都说是免疫系统的问题,可是免疫系统与这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图?没有人说清楚,就是所谓顶级科学家同样说不清楚,或者说怎么样增强人的免疫力?这些问题很少见到有关研究结论,让人无所适从。

老人不能自理的另一个因素是神经性疾病,痴呆症、帕金森、头晕、耳聋,视力明显减退,这些问题影响自理,严重者必须24小时有人照顾。前两种,国内外都有人关注,因为美国总统也得过这种病,没有特效的办法。可想而知,重视程度不会小,但解决问题的力度很小,不如人意。有人说机器人可以到人体内,因此就可以长生不老,但是没有听说机器人能够进到神经纤维内,能够疏通神经纤维的障碍吗?不能!

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黄悦勤教授负责的“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及卫生服务利用研究”项目,对我国7类精神障碍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5.56%。该项目涉及31个省(区、市)的18岁及以上的社区居民,受访者32552人。涉及的7类精神障碍包括焦虑障碍、心境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老年期痴呆、冲动控制障碍、进食障碍。(来源:健康报,2018-11-30 00:01

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约2.5亿),专门针对这部分人口特点的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远远不够完善,有的甚至是空白。

如果生物医学界能填补这些空白,可以为国家省下不少钱。对80岁以上的老人,动大手术,必要性不大,现在能活到90岁的人还是少数,而且生活质量不高。现在微创手术多了,这类手术能减轻病情,但不能完全治愈,可是花的钱不少,有的微创手术,个人要花20万,不是很多人都能承受,医保不给报销,有的药也不能报销。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10/431359.shtm

老人的自理,大脑必须清楚,否则生活质量很差,给各方面带来的负担就重。怎么样能够很好解决上述两种不能处理的问题?对国家对人民都十分有利,涉及的人比较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方面问题会更加突出,需求更加迫切。应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增加研究力量和社会的关爱。

有少数家庭,夫妻两人都躺在床上,一躺就是几年,甚至10年以上,这种情况单位也管不了,何况我们要转到街道,街道能管吗?更不可能管,儿女不是不孝,其实不孝顺,也是极个别的,有着儿女为了父母丢了工作,因为你长期请假不能上班,又不是国营企业,再加上现在是国营企业,也是合同制。遇到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现在的医学不是治病救人是要赚钱,是讲经济效益,而我们这一代人,未富先老,加班没有加班费,工资低,还要养父母,原来是看病报销,没有自费,现在改变了,如果不生病又不可能,生了病碰上这些情况就很难解决,因此有时候想,如果医学上能够预防,不就可以少些这种情况吗?然而科学研究并不是都根据人们的需要来立题,而各学科的研究人员,在自己没有碰到这些问题之前,也不会想到这些,到了80岁的时候就感到晚了,现在的科学难题,哪有单独学科能解决的?需要多学科的人共同攻关,可是要实现这一点非常困难,这就是现实。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39385-1250656.html

上一篇:这是一本雷达系统专著吗?---阅读新书“太赫兹雷达”
下一篇:为什么再次关注痴呆症?
收藏 IP: 1.91.247.*| 热度|

3 武夷山 范振英 蒋大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0 2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