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舞乐
周明明
舞蹈作为人们的肢体语言,用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庆祝丰收的喜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痛苦和压抑的宣泄,对神灵的敬畏和求助,对爱和美的追求。闻一多所言:“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
观赏舞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而人们工作学习之余,随着悠扬悦耳的音乐轻歌曼舞,或酣歌恒舞不但可以舒展筋骨,放松劳作后的躯干肌体,更是平衡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绝佳妙方。大多数脑神经一类的疾病都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失衡而起,神经传导递质,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多少变化,或神经多个递质的一众受体的抑制或过激等等。比如精神抑郁症的发作都伴随着大脑某个部位血清素与腦源性神經因子的减少,而研究表明,积极健身活动能够增加成人神经细胞在大脑海马区的再生,减轻精神抑郁,或激发脑部神经的活动(对此有兴趣者可查看文后的参考文献)。所以跳舞是值得推广的大众健身和充实心灵美学的有益活动。
自古以来,舞蹈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新石器时期的遗留,岩画和陶器,都记录着人们的各种曼妙玄幻的各种舞姿。比如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约5000-8000年前)的彩陶盆上手绘舞蹈(图一)和花山岩画中的铜鼓舞(图二),推断应为当时生活的一种写照。
图一马家窑文化类型彩陶盆残片照 图二 花山岩画中的铜鼓舞
众多的丰富历史文献更确切地记载着人类历史上舞蹈的多种类演化与文明的进展,既有热情奔放大众普及的所谓下里巴人群舞, 比如图三和图四中的群舞;又有精炼高超的阳春白雪似乐舞, 比如图五中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尤其是敦煌壁画中的大量记载 (图六)。
图三战国铜壶上铸造的乐舞
图四河南南阳汉画像石盘鼓舞
图五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图六敦煌莫高窟的舞蹈壁画
舞蹈源于生活,人们从群体的欢聚中摆脱孤寂和压抑,以舒展的舞姿伴着灵动的音乐在美的追求中释放心灵的自由。而作为一种语言,舞蹈早已在世界各国,全球众多民族中广泛流传和随文化发展,比如现存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鲁本斯1635年的画作(图七)和法国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1876年创作的红磨坊舞会( 图八)都反映着当时的舞蹈风味。
图七Danza aldeanos Rubens Lou (鲁本斯)1635
图八红磨坊的舞会
年初以来,新冠病毒开始大流行,肆虐全球。为了减少病毒更大的爆发和感染,全世界的人们转入了社会隔离,保持社交距离的生活方式。一时间朝气蓬勃的健身舞,广泛普及的广场舞,五花八门的交际舞和艺术精湛的高级音乐剧舞都戛然而止。多人为失去了亲人悲哀,因染病而痛苦,惶惶诚恐而压抑。然而人们在天天面壁和隔离的同时也在苦苦寻求破壁,寻求自由灵魂的放飞!尤其值得称颂的是北美舞蹈联盟的诞生,由侨居纽约的舞蹈艺术家,崔艺馨,蔺婉茹,李翔谞和周俊四位老师发起,并通过网络给大众教授公益舞蹈课。
四位舞师学养深厚,功底扎实,舞风各异,各自精心编舞,且堂堂课创新出奇。崔老师擅长阳春白雪的古典舞精华,目前已教授的六节课中,涵盖了中国古典舞的文学内涵,又概括了其基本舞技要领,像沉,冲,靠,含,腆,移,庞提等等,不仅舞出由心意带动呼吸,又由呼吸支配腰部而体现出来的基本势态,又流畅着香馨古韵。比如《一花一世界》,《彩云追月》,《简书》,《花样年华》,《左手指月》和《敦煌》。蔺老师精通中华大地上特色迥异的民族舞,自编的六只舞蹈彰显着六个民族和地域的特色与光彩。比如《梦的远山》-蒙古族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维吾尔族舞,《大姑娘美》-东北地区流行舞种,《彩云之南》-傣族舞,《次仁拉索》-藏族舞,和《佤族舞》生态地域文化的自然婉转淋漓尽致。 李老师以现代舞独领风骚,不但将当今年青人的情感,学习,工作和内心的求索编入舞中,而更融合了中华太极文化和家庭父母与儿女的连心亲情, 比如《安和桥》,《等待》,《舞,太极》,《父亲》,《我是一只小小鸟》,和《母亲》。周老师则将世界不同民族风格的舞揉合成一体带动大家跳舞的同时,又更着重于娱乐健身,zoom镜头显示,很多舞伴是全家一起同周老师劲舞。周老师每一堂课都会突出一种特色,六节课学下来,学生掌握了拉丁爵士舞的主旋律,非洲原住民舞的步法,西班牙舞的肢体特征。教舞过程中,周老师复原了先民的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至舞蹈的诞生,甚至还涵盖了纽约大都市的节庆舞。
由于舞师们的精湛教学,学员们网网相告,北美舞蹈联盟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微信群已扩建了16个分群,看不见的网络网住全球爱好跳舞的人。八月27号全体师生在网上举行联盟舞会,期盼盛会将健身跳舞再掀高潮!
夏日炎炎暑,北美舞联组。
教授为公益,师长皆翘楚。
古典流艺馨,爵士旋俏俊,
现代飞翔谞,民族舞婉茹。
姿体灵心逸,热汗汇成湖。
学员越洋呼,欲随天鹅舞。
注:图一至图四和图六均从刘芹的《中国古代舞蹈》下载。其他的图来也自网络,因为是网络搜索而本人没有任何商业目的,所以文中引用这些图片没有经过原作者的同意。我经其他学员介绍加入跳舞群,和四位舞师不认识,没有任何其他来往。
参考文献
Kondo, M., Nakamura, Y., Ishida, Y., & Shimada, S. (2015). The 5-HT₃ receptor is essential for exercise-induced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and antidepressant effects. Molecular Psychiatry, 20(11), 1428–1437. https://doi.org/10.1038/mp.2014.153
Bernard, P., & Carayol, M. (2015). A commentary on the importance of controlling for medication use within trials on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Mental Health and Physical Activity, 9, 10–15. https://doi.org/10.1016/j.mhpa.2015.07.001
Ernst, C., Olson, A. K., Pinel, J. P. J., Lam, R. W., & Christie, B. R. (2006).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 exercise: Evidence for an adult-neurogenesis hypothesis? Journal of Psychiatry & Neuroscience, 31(2), 84–9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6: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