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2017级硕士生,2020届毕业生。突发疫情,居家完成论文,线上答辩。
生源:团队(IDIP实验室)当年共计招收22人,女生7人。全日制学生17人,非全5人。本校生源16人,外校6人。推免生8人(本校7人,外校1人)。有2位本科期间入选精英计划,招考生中学硕录取4人,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3人分数线均超过390分,为全校最高录取线。
亮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4人次;学生一作发表SCI论文5篇(JCR-2区4篇),两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以学生第一作者身份申请发明专利42件,人均2件以上,单人申请专利数最多的达7件。四川生优秀毕业生1人,校级优秀毕业生2人,荣耀信通之“荣耀学术奖”获得者1人。入围校级优秀硕士论文2篇(疫情推迟公布)。
就业:本届3人硕转博选择继续深造,硕士毕业18人,因学分未修够延期毕业1人(非全)。就业去向,包括国防军工(2人)、华为/中兴(2人)、海康威视(2人)、虹软(2人)、云从(2人)、汇顶(2人)、字节跳动(1人)、招商银行(1人),其他高科技IT企业(4人)等。
亮点这么多,就业这么好,学霸扎堆。那么,他们到底有什么秘诀呢?
其实很简单,这一届的学生都很低调,是一群实在人!
一、有规划,目标明确。确定保研后,本校学生全部提前到实验室做毕业设计(5人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开始跟课题。90%以上学生研一直接进入实验室,加入到相关课题组。
二、不追热,不盲目跟风。大部分课题围绕红外/遥感图像处理、医学影像处理、地震信号处理等实验室承担的国防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合作课题等开展研究,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全体同学的研究方向均与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直接关联,但仅有2位同学的论文题目中带有深度学习字样。实际上,大部分同学研究中均涉及到了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等。这样,避免了很多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只跟热点,忽视经典”的高处不胜寒的普遍现象。此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算你走得快,但可能走不远。
有学生网上爆料和吐槽,IDIP实验室打着图像处理的旗号,做的都是遥感、红外方向,打的是机器视觉擦边球。其实我想说,爆料的同学,你的科研可能还未入门。图像处理、机器视觉等离开了应用,那是自娱自乐。
三、求真务实,远离急功近利。在参与科研课题中锻炼真正的科研能力、提升学术水平,不追求一些短平快的加分项。这届学生中,基本控制了一些垃圾会议论文的发表,也很少有人在一些务虚的事情上花大量时间。这在找工作阶段,也有体现,不盲目攀比。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重庆、成都、西安等地域分布最广的一届。总之,没有最好,只有适合自己的选择。
四、严格作息时间,生活有规律。这届学生大部分同学做到了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学习时间有保证。实验室规定早上8:45到实验室,但不少同学三年来坚持8:30甚至更早就提前到实验室,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最后,透露一个秘密,本届硕士毕业生中,7个女生有6个还单着呢。这是在离校前的毕业生聚会上,我才得知的绝对准确的信息。
长按/扫一扫二维码,敬请关注“闻道研学”
相关博文:
[1]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
[2]毕业季,一份迟到的寄语
[4]至纯莫过师生情
[5]能想到的,只剩下最美好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