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非天然芳基丙氨酸酶法合成与时俱进传承研发成果令人欣慰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本博文介绍个人职业生涯过程中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个人早期申情的一项面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氨基酸化学-酶法不对称合成研究”,得到的评审意见是“采用化学-酶法不对称合成研究,国内开展尚少,且目标为国内急需的L-苯丙氨酸,显然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于是由此开始了借助红酵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生物转化肉桂酸和氨生成L-苯丙氨酸(L-Phe),及其结构类似物,非天然芳基丙氨酸实验研究成果令人难忘并获得成功的R&D过程。
1988-1990,91年通过小试技术鉴定;1992-1995,产学研合作在江苏连云港通过中试技术鉴定;1998-2005,在浙江绍兴与企业合作,以技术转让方式实现了国内首次百吨级工业规模试产成功,被国家经委认定为重点高新技术产品。结束了我国不能够生产L-Phe的历史,有效推动了我国二肽甜味剂阿斯巴甜大规模生产并出口换汇。
在这一过程中,借助建立起来的应用微生物技术平台,结合化学-酶法手段,有效开展了借助红酵母PAL酶法合成非天然芳基丙氨酸的实验研究,现在将研究成果列表如下:
红酵母PAL酶法合成制备L-Phe结构类似物非天然芳基丙氨酸实验结果
底物 产物 生物活性及产率(%)
邻-氯肉桂酸 邻氯-L-Phe 抗凝血 68
间-氯肉桂酸 间氯-L-Phe 42
对-氯肉桂酸 对氯-L-Phe Trp羟化酶抑制剂,20
邻-硝基肉桂酸 邻硝基-L-Phe 27
间-硝基肉桂酸 间硝基-L-Phe 10
对-硝基肉桂酸 对硝基-L-Phe 10
邻-羟基肉桂酸 邻羟基-L-Phe 75
间-羟基肉桂酸 间羟基-L-Phe 抗抑郁 21
对-羟基肉桂酸 对羟基-L-Phe 21
L-3-(2-呋喃基)丙烯酸 L-3-(呋喃基)丙氨酸,消炎
L-3-(3-甲氧基-羟基苯基)丙烯酸 L-3-(3甲氧基-羟基苯基)丙氨酸,L-多巴合成中间体
L-3-(2-吡啶基-)丙烯酸 L-3-(2-吡啶基)丙氨酸,多肽药物合成中间体
L-邻氟-苯丙烯酸 邻氟-L-Phe
L-间氟-苯丙烯酸 间氟-L-Phe
L-对氟-苯丙烯酸 对氟-L-Phe 抗癌药物
L-4-碘-苯丙烯酸 L-4-碘-L-Phe
L-对-溴-苯丙烯酸 L-对-溴-L-Phe 新
L-4-氨基-苯丙烯酸 L-4-氨基-Phe 新
L-间-甲基-苯丙烯酸 L-间-甲基-L-Phe 新
L-间-氨基-苯丙烯酸 L-间-氨基-L-Phe 新
L-3-(4-吡啶基)丙烯酸 L-3-(4-吡啶基)丙氨酸
由此可见,借助我们定向分离选育建立起来的化学-酶法合成技术平台,成功完成了21个由芳基丙烯酸的PAL立体特异性氨化,生成相应的芳基丙氨酸的实验研究。这些反应在通常的有机合成化学手段是不可行的 ,故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先后发表在我国的科技期刊《有机化学》,《药学学报》 ,《化学学报》(英文版),以及美国2002第四十三届生药学年会会刊(小组口头报告),《2007工业生物技术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pp.80-87等场合,都作了有效的传播与沟通,显然具有前沿创新的研究价值。
时至今日的2020年夏日,令人感到欣慰的事件终于到来。甘肃省白银市一家制药的CTO余YK博士一行2人,与我电邮沟通后,来到成都我所到访;他们事前已经参考了过往我们做过的PAL酶法合成文献资料,成功地完成了应用PAL(玉米源的PAL重组菌)整细胞生物转化邻氯-肉桂酸成为邻氯-L-苯丙氨酸实验研究,目标产物积累浓度达到3.2%(w/v),具有很好的现代工业生物技术开发价值。
还是我们这辈人的口头禅,“革命自有后来人!”可以相信,余博士和它的搭档(一位兰大毕业的有机合成硕士)一定能够在这一工业生物技术前沿创新领域,获得产业发展的巨大成就,衷心地祝愿他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