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hl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whlw

博文

“忠诚僚机”不应该“忠诚”

已有 2159 次阅读 2020-5-8 16:41 |个人分类:2020|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只讲规矩,仅得方圆;只讲方圆,仅得眼前。一直怀疑人工智能,尽管它的确改变了一些任务状态(下棋、打扑克)!不是怀疑它的功能,而是怀疑它的能力!智能是极致简单性和超越性,但缺乏现代逻辑的极致严密性和精确性,单纯用形式化逻辑去描述、理解世界会犯很多错误,可是无论东西,偏偏就有许多以此为生的孜孜不倦地让别人相信、让自己相信:AI能搞定什么什么......那么真实的情境应该是什么呢?任何一个工具(包括AI和自动化)如果不与人、(任务)环境融合,就会是某种类似阿尔法狗似的大广告,热闹一时可以,但不可能太久!在所有研究智能的机构里,也许最客观、最老实的就是“自动化”院/所/系吧!智能和智慧根本而言,是人在生产、生活的实践环境中通过不断交互、交流而形成的一种事物,它远远超出了数学的范畴,是常道和非常道、常名和非常名的混杂融合体,想用规则和概率就能搞定这些既复又杂的事物,无异于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刻舟求剑、盲人摸象、掩耳盗铃,正如下面小书封面小语:



mmexport1565953771985.jpg


没有“人”的人工智能应该不算是智能吧?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数学模型的无条件安全性是可以用数学证明的”命题的真实性也一直有争议的,只需查查有关人工智能安全性证明的论文就一清二楚了。退一万步(不考虑完备性与否),即使人工智能的抽象数学模型将来被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也不能证明人工智能真实的物理过程是无条件绝对安全的,因为数学模型不等于真实的物理、心理过程。无论数学模型做得多完美,它只可能是真实世界部分的和近似的反映,对模型的任何分析和证明只能是真实世界特性的近似结果。

    人类的学习是全方位的学习,不同角度的学习,一个事物可以变成多个事物,一个关系可以变成多个关系,一个事实不但可以变成多个事实,甚至还可以变成多个价值,更有趣的是,有时,人的学习还可以多个不同的事物变成一类事物,多个不同的关系可以变成一个关系,多个事实可以变成一个事实,甚至还可以变成一个价值。而机器学习本质上是人(一个或某些人)的认知显性化,严格意义上,是一种“自以为”“是”,即人们常常只能认出自己习惯或熟悉的事物,所以,这个或这群人的局限和狭隘也就在不自觉中融进了模型和程序中,因而,这种一多变换机制往往一开始就是先天不足。当然,机器学习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虽然做智能不行,但用来做计算机或自动化方向的应用应该还是不错的!

    “忠诚僚机”不应该“忠诚”,只有不“忠诚”的僚机才可能是真正的智能僚机和可信赖的僚机吧!

85b318d08b1443c99ba4d51d0a539fac.jpg


【下文作者:学术plus评论员 张昊  来源:学术plus】

美国“忠诚僚机”项目概念与技术现状

1、 “忠诚僚机”自主作战概念

2015年,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正式启动了“忠诚僚机”的概念研究,发布了需求公告。该公告要求应开发自主技术有效增强美空军未来在对抗和拒止环境下的作战行动和能力,此外应能够将有人驾驶战斗机与具备自主作战能力的无人机实现有效集成,完成协同作战,提高作战效能。该公告同时指出无人机应尽可能携带更多数量的武器,充当F-35的弹药库,能够对空中和地面目标实施打击。

“忠诚僚机”BAA公告公布了2020-2022财年自主技术无人机整合验证计划。在2020财年,项目主要验证对地攻击概念。无人僚机主要承担空地武器发射平台并充当有人长机的目标指示器。该验证的作战场景为GPS和局域通信被一定程度干扰的环境,不考虑动能或直接的能量威胁。无人机应能在各方位角和海拔高度使用多种辅助设备(例如GPS制导,激光制导及武器数据链制导)完成打击。同时,忠诚僚机应能够根据作战需求对当前路径、目标等进行再规划和调整,并具备作战效果评估的能力。在2022财年,该项目主要验证了有人-无人“忠诚僚机”编队的对敌方空中防御的压制能力(Suppression of Enemy Air Defenses, SEAD)。此时的验证场景为GPS被一定程度干扰、欺骗、敌方防空系统存在、电子战、有限数量的敌方威胁以及暂时性的卫星通信干扰环境。

作为SEAD平台,无人机应能够对作战区域内敌方发射器进行感知、辨别和定位,同时应具备进行独自或编队电子战的能力。无人机单机或编队应同有人长机进行战术协同,能够根据优先权和目标反应在防区内/防区外进行反辐射作战。无人忠诚僚机的作战角色有:充当武器发射平台,对有人长机指定目标发动攻击;对无人机感知到的目标集实施打击;为有人长机吸引防空火力并摧毁威胁目标;实施防区外干扰;作为ISR的信息融合节点。BAA公告重点指出,自主技术的应用将会直接提升有人-无人编队的作战能力,将会是未来开发的重点。

整个验证计划重点研发技术包括:

(1)对作战环境动态自适应的任务计划能力;

(2)传感器融合技术,包括无人机感知数据及其它平台的传感器资源等;

(3)战斗辨别、优先排序及分发功能等;

(4)通讯及对环境限制的适应性;

(5)飞行控制;

(6)针对不同作战环境、负载、通讯情况的自适应导航界面和负载管理技术;

(7)任务结束后的人-机任务报告技术。

从作战效果上来看,“忠诚僚机”的作战概念将有人五代机与四代无人机组合搭配成作战编队,借助五代机的作战网络节点角色,能够充分发挥四代机机动性好和火力充足的优势,从而加强二者在空战中的杀伤力。这种有人-无人的自主编队主要包括编队集合、编队保持、编队重构以及由有人长机指挥的分散行动四个关键组成部分。作战编队的自主性能够获得最优化作战路径,降低作战风险,而在面对变化的作战环境时,自主算法能够相应地对路径进行更新。下图展示了忠诚僚机自主作战优化的基本流程。整个流程首先对边界情况及已确认威胁信息进行初始化,并先提出初始猜想,然后根据流程对最优化解进行非线性搜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841-1232229.html

上一篇:东西方的智能脉络
下一篇:基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智慧企业建设思考
收藏 IP: 124.64.125.*| 热度|

1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