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中疾控研究了七万例新冠病例:这类人病死率高,传染性超SARS

已有 2320 次阅读 2020-2-21 11:44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疾控, 新冠病例, 病死率, 传染性 |文章来源:转载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月17日发表了一篇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的论文。

该论文指出,新冠病毒比SARS(非典型肺炎)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更具传染性。 

上述论文对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报告的超过7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并首次描述了2019新冠肺炎的发病流行曲线。

1.jpg 

图片来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论文截图

85.8%的确诊病例具有武汉暴露史

论文称,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共报告72314例病例,其中确诊病例44672例(61.8%),疑似病例16186例(22.4%),临床诊断病例10567例(14.6%),无症状感染者889例(1.2%)。 

2.jpg

图片来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论文截图

在确诊病例中,大多数年龄在30~79岁(86.6%),湖北省病例占74.7%,轻/中症病例为主(80.9%)。85.8%具有武汉暴露史。

从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情况来看,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2.8%、5.3%、4.2%和2.4%。

44672例确诊病例中,共有1023例死亡,粗病死率为2.3%。

≥80岁年龄组的粗病死率最高为14.8%。男性的粗病死率为2.8%,女性为1.7%。

湖北省的粗病死率(2.9%)则高出其他省份(0.4%)7.3倍。

疫情的爆发分为5个时段

这篇论文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分为了5个不同的时段 

3.jpg

4.jpg

图片来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论文截图

具体来看:

0.2%的病例发病日期在2019年12月31日之前,病例均在湖北。 1.7%的病例发病日期在1月10日之前,分布在20个省份的113个县区,湖北占88.5%。 13.8%的病例发病日期在1月20日之前,分布在30个省份的627个县区,湖北占77.6%。 73.1%的病例发病日期在1月31日之前,分布在31个省份的1310个县区,湖北占74.7%。 按照全部患者的发病时间,1月24-28日为第一个流行峰,在2月1日出现单日发病日的异常高值,然后逐渐下降。 按确诊病例的发病日期和报告日期,发病人数在1月初开始迅速上升,在1月24-28日达到第一个流行峰,后缓慢下降,但在2月1日出现单日发病日异常高值,后逐渐下降;报告病例数在1月10日后快速上升,在2月5日达到流行峰,然后缓慢下降。

3000名医务人员感染

论文指出,医务人员病例发病的高峰期可能出现在1月28日。

在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诊治服务的422家医疗机构中,共有3019名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1716名确诊病例),其中5人死亡,粗病死率为0.3%。可能存在非职业暴露造成的感染。

5.jpg 

图片来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论文截图

在具有病情严重程度信息的1688例医务人员确诊病例中,大多数病例为轻症患者(85.4%),病死率低于其他病例——主要原因与年龄有关。医务工作者都是在职人员,一般都在60岁以下,而死亡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患者。

这些确诊医务人员集中在武汉(64%)和湖北其他地区(23.3%)。

确诊重症比例在武汉为17.7%,湖北10.4%,全国湖北以外为7.0%。

6.jpg

图片来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论文截图新冠病毒比SARS更具传染性

论文还提到,2019年12月下旬,中国武汉发生了不明原因的群发肺炎病例,引起卫生主管部门关注。12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快速反应小组前往武汉。逐个排除了可能的原因,包括流感、禽流感、腺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

流行病学调查指向病例感染可能与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有关,1月1日,当地政府关闭华南海鲜市场,并对市场进行了消毒,同时要求进行病例的主动搜索和应急监测。1月3日,中国政府向WHO通报了疫情。

早期病例表明,新冠病毒可能不如SARS-CoV和MERS-CoV严重。但是,发病数迅速增加以及越来越多的人际传播证据表明,该病毒比SARS-CoV和MERS-CoV更具传染性。

结论和讨论:

1. 虽然2019新型冠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但大多数患者为轻症表现。在死亡病例中,大多数为60岁及以上患者,且患有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 2. 2019新冠肺炎的发病流行曲线分析显示,这种暴发流行的时间趋势与先前调查结论一致,即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可能有野生动物交易,使得新型冠状病毒从一种仍然未知的野生动物传染到人类,继而实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3.截至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在任何一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中发生了超级传播者事件。但迄今为止,医务人员感染以及防护失败的具体原因仍有待深入调查。 4. 总体流行曲线的下降趋势表明,限制人员流动、减少接触、多渠道高频率地传播关键的预防信息(例如,洗手、戴口罩和求医信息),以及动员多部门快速反应,有助于遏制疫情。随着人们返回工作岗位,仍需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 5. 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仍待回答,包括动物宿主的识别、传染期的确定、传播途径的识别、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的开发,包括简便的检测试剂开发、药物和疫苗的研发。

来源:国家卫健委、中华流行病学微平台、环球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19616.html

上一篇:新冠状病毒自白:我只是个寄生者,错在你们的自以为是(2)
下一篇:新冠状病毒与“湿热”及其断想
收藏 IP: 120.231.218.*| 热度|

1 徐向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