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生◆品味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xiuzhou 中国科学,从此他将伴我一起生活!

博文

混合维度中的冷原子气体有望实现超高的超流转变温度

已有 1730 次阅读 2020-1-21 11:5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费米原子气体同超导体具有相似性,是研究高温超导物理的理想模型,包括研究超导配对机理、反常赝能隙现象等高温超导领域的核心问题,因此费米原子气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新的研究提出,利用混合维度并通过调节原子间配对的相互作用强度,可以在二分量费米原子气体中实现超高的约化超流转变温度,Tc/TF~ 1。这一工作发表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英文版2020年第2期,由浙江大学及量子信息和量子物理协同创新中心的陈启瑾教授担任通讯作者,以及来自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文章指出,通过增大混合维度中光晶格的晶格常数,可以获得高于任何已知系统的超高的约化超流转变温度Tc/TF

  超导电性自从1911年被发现以来,一直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不仅其本身呈现很多重要的科学问题,更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前景。追求更高的超导转变温度Tc甚至实现室温超导一直是科学家的长期目标。Tc也从最初金属超导体的几K提高到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95 K(常压下)和164 K(高压下汞系铜氧化物),甚至203 K90 GPa高压下的H2S)。然而理论上更重要的参量是约化转变温度Tc/TF。这里电子费米温度TF代表电子的平均动能。对于上述及其它各种超导体,约化转变温度通常不高于0.05。近年来,随着超冷费米原子气体中超流的实现,对于强配对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相(BEC),在三维均匀体系和三维谐振子势阱中的约化超流转变温度可分别达到0.2180.518

  作者发现利用混合维度并通过改变晶格常数来调节费米能,可以调节转变温度,如图1所示。费米子通过形成具有玻色统计行为的费米子对从而在低温下呈现超流性。这里配对的两个分量分布处于三维自由空间(称作自旋向下)和很深的一维光晶格中。光格常数d很大,以致于自旋向上的原子在动量空间形成了一个很薄的费米圆盘,其化学势随d增大而增大。当配对相互作用很强时,另一分量的费米球会形变成相同的费米圆盘,从而推高Tc。如图2所示,约化Tc/TFd近乎线性增加,当kFd = 55时达到Tc/TF1,高于任何已知系统。  

640 (7).jpg 
1. 混合维度中的费米原子在 (a) 实空间和 (b) 动量空间中的分布。自旋向上的原子位于一维光晶格中,其波函数如蓝色曲线所示,而自旋向下的原子位于三维自由空间,具有平面波解(红色直线)。动量空间中,二者分别占据一个费米圆盘和费米球。
640 (1).png
2.  约化超流转变温度Tc/TF  kFd近乎线性增大。这里Tcmax是对于给定d值,改变相互作用强度时所得到的最高Tc

  冷原子系统被广泛用于量子模拟和量子工程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对高温超导体的模拟并帮助求解高温超导机制。正确理解这一机制对于寻找和设计更高温超导体至关重要。该项研究率先为设计更高Tc的超流和超导材料提供了新方案,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Grant No. 11274267, 11774309),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 (Grant No. 2012CB927404)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Grant No.LZ13A040001)的资助。

Leifeng Zhang, Jibiao Wang, Yi Yu, and Qijin Chen, Ultra high temperature superfluidity in ultracold atomic Fermi gases with mixed dimensionality, Sci. China-Phys. Mech. Astron. 63, 227421 (2020)

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007/s11433-019-9452-y






《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SCPMA, 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均为月刊。英文版SCPMA被SCI, EI, ADS等数据库收录, 2018年影响因子为3.986Q1区。中文版被ESCI、Scopus、《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收录, 以出版热点专题和专辑为主。中英文为两本完全独立的刊物。订阅《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微信公众号手机同步关注最新热点文章、新闻、科技资讯请添加微信号SCPMA2014或扫描下方图片关注. 

0.5m-New.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6503-1215088.html

上一篇:综述 | 基于等离激元微纳结构的太阳能界面光蒸汽转换
下一篇:综述 |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增强红外吸收
收藏 IP: 124.17.2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