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已经现代化了的中药和有待现代化的中医

已有 14180 次阅读 2019-12-25 12:05 |个人分类:免疫组库新领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医中药, 生物技术, 创新创业

今年年初回国找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赵鹏飞博士号脉开方调养:

45B995EB-F32B-4867-B70C-FB7F63BF458F.jpeg

个体化的药方开好后网上传给同仁堂的药房,第二天熬好的汤剂就分装好了,我带了一箱够吃两周的药回到美国,放在冰箱里保存,每天早晚各一包,在热水里温烫一会儿喝就可以了,很方便,就是携带和储存稍微麻烦些(因为是液体,只能托运),可是比以前自己煎药要好多了。

最近回国又找赵博士号脉开方调理,发现中药的技术又前进了一步:

2361CF5D-79A4-433A-8F2C-6987CA32D532.jpeg

这次赵医生开完方子直接传给药房,煎好药后被加工成冲剂放在密封的小包里,用的时候加热水一冲就可以了,方便携带(不用托运了)和储存。开方第二天同城快递就把药送到我住的酒店。个体化的方剂经过线上线下的网商们的密切合作迅速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体验很值得细细品味。

无可否认,我的这个体验应该代表了中药现代化的水平了,那么中医的现代化呢?中医现代化的道路该如何走呢?

我找赵医生其实不是为了看病,因为按照西医的说法,我没什么病(除了血压高)。我的目的是为了调养,也就是“治未病”。下面是赵医生“治未病”的一个成功案例:

43754016-D72B-4419-8F69-B416039C5C74.jpeg

上图是一位经过赵医生望闻问切诊断为血虚肝郁的“有未病”的个体,经过用以柴胡,白芍,当归为主的方剂调整两周后免疫组的多样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多样性指数有明显的提高,大克隆消失了不少。图中每个色块代表一个T细胞克隆,每个克隆可以应对一个抗原,克隆型越多说明个体的免疫力应变能力也就越强,如果太多“大克隆”占据很多资源,应对能力就会打折扣,就是抵抗力下降的一个表现。

我希望赵医生的方剂也能把我的免疫组调整得好些,多样性指数上升,抵抗力强些,就像上面的图里一样。

我一直觉得免疫组测序技术能给中医药现代化带来新的机遇,因为免疫组测序能提供大家都看得见的客观实验室数据。诊断是中医现代化道路上的难题,赵鹏飞博士是中医世家出身。北京中医药大学聆听国医大师们的意见,采用“师带徒”的方法培养出一批博士生。赵博士的专长就是号脉,是望闻问切中医诊断手段中最难学的。记得我在苏州医学院读书的时候也学了一年的中医,号脉最难学,也是学西医的同学们怀疑中医的起因之一。学会号脉要多年的积累,而没有学会的人很容易怀疑他的真伪。其实西医也未尝没有这种现象,我们在内科实习的时候老教授们能通过听诊,叩诊识别出心率的异常,找到肺部肿块。后来这些“绝技”都因为有了心电图仪,超声,CT等更先进的技术而“绝迹”了的。

有了先进的仪器和技术,诊断就不再靠多年经验积累出的“技能”,二三十岁的小医生都能和科主任比肩。我新买的苹果表不仅能测心率,还能测心电图!技术能加速西医的民主化,也一定可以加速中医中药的现代化。

我们过去两年已经和国内多个学术机构合作,把免疫组测序技术应用到中医药研究的许多领域中。中医方面我们想找到免疫组特性和证候的相关性;而在中药方面,不管是治疗病人还是健康保养,我们都可以通过观察免疫组在用药前后的变化,用免疫组数据包含的30多个量化的生物指标作为参照,评估疗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0052-1211107.html

上一篇:从“精准拜神”到“精准医疗”
下一篇:面对新冠状病毒,我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收藏 IP: 141.239.209.*| 热度|

15 郑永军 周健 曾跃勤 武夷山 王晨 周忠浩 杨卫东 曾纪晴 杨顺楷 曾杰 李万峰 吕泰省 张成岗 黄河宁 徐志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