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也印证了爱因斯坦的话,他说一旦某专业术语超出其专业范畴而进入日常生活之中,就很难再回到其原初的意义了。而发明这个术语的人也必然陷入到无休止的纠缠之中,这些纠缠有些是来自行家的;有些则是来自外行的。那么库恩对“范式”关于“综合”与“局部”解释正是这个原因,把局部的内涵用到综合的外延,必然会产生歧义。这也是库恩始料不及的,或许也是库恩的悲剧吧。
——刘钢《泛议库恩的“范式”概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5489-1201356.html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创造了“范式”这个概念。然而这个词却饱受争议,而且超出了库恩自己对这个词的定义和限定。科学网博主刘钢老师在评论的时候,写了上面的这一段话。
记得曾经有这样的说法:一个作品一旦发表,则它不再只属于作者自己。这个话里的作品,可能主要是文艺、文学作品。如同西方谚语里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每个人对作品、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和解读是存在差异的。但是这种差异,在人文社科领域比较常见。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则人们的表达要尽量避免歧义。尽量做到表达准确、精确、清晰。当然,这是理想状态。
地理学中有一个与上面博文中提到的“范式”所面临争议类似的例子。当然,这种争议应该不及范式那么厉害。即“生态环境”一词。
80年代,当时修订根本大法,提出要保护环境。最开始的草案中的表达是“保护生态平衡”。地理学家黄秉维认为人类的农业活动实际上是干预了生态平衡,从纯粹理论的角度看,如果要绝对滴维持生态平衡,那么农业活动就存在问题。所以建议修改为“保护生态环境”,其实是保护环境的意思。结果后面这种表达被写入根本大法。于是在国内被广泛使用。
但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环境本来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没有必要在环境前面加一个前缀。而且国际上没有“生态环境”对应的英语词汇。后来,黄先生自己也公开反思这个提法,再后来有其他学者建议调整或者替换使用。
可到如今,这个词依然在中文期刊中广为使用,而且远远超出地理、生态和环境学课的范畴;而且仍然可以见到ecosystem environment在英文期刊中的使用,不过后者多半是大陆学者所谓。
木已成舟,就由不得黄先生自己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