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群聊:先行者就是当代的张仲景

已有 1848 次阅读 2019-8-23 12:10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西医体系, 中医疗法, 中西医结合

聂广(深圳三院):各位,从中医药今天的发展看,是否可以做到:采用现代医学的临床诊断体系,把中成药、经方、时方的治疗经验和中药药理学与疾病不同时期病理生理学机制相结合,建立一整套全新的诊疗体系?如果做不到,还缺少哪些环节?我想,如果张仲景再世一定会抛弃他过去的《伤寒论》和所谓“经方”,而完成这一壮举。

吕老师,你让我读杨麦青老师的《<伤寒论>现代临床研究》,这是我读出来的想法。

吕教授:传染病学,以发热的整个病理生理状态为核心,加上每种具体疾病的特点与特异性的治疗,是比较容易的。杂病的部分,按照系统,按照发病机理分类,虽然难度有点儿大,还是有可能的,以后可以不断修订。

聂广(深圳三院):希望你们在此突破,与时俱进。不能总是守着老祖宗的东西不变,还美其名曰离开那一套不能看病。

吕老师,先搞感染病学,能否拿个大纲和设想?

吕教授:聂老师,六经就是发热性疾病的总纲,以发热为核心的病理生理状态和过程,既是分期,又有定位/定性/定量,体温上升期,体温波动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以上大致是毒血症期,抵抗力尚能维持,其他倒是简单,把现代医学内容和张仲景,杨麦青,祝味菊等先贤的思路结合起来,结合聂老师的分期说法,出血的纤溶亢进分期,可以有个基本的思路。

不能以具体的疾病为纲。而是以鉴别诊断的角度看,都是发热性疾病,才能统一,不能以病原和器官为纲目,大家可以一起探讨!集思广益!

聂广(深圳三院):还用六经,这么重要?有实证基础?

呆呆的笨笨:是的。外感如流水,杂病如漩涡。即使不用六经的概念,卫气营血,上中下三焦,表达是一样的意思。

吕教授:可以不用“六经”“六病”这样的概念,六经实质问题,杨麦青先生有阐述,符合发热性疾病的一般规律。杂病方面,杨麦青先生也有按照金匮要略的分类系统,这个可以修订和改造。

杨教授:就按照现代医学诊疗体系,在每个疾病的治疗方案中把中医方剂添加进去,也是不错的方案。

当年我县的老一辈西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就是这个思路,把每一期常用处方固定下来,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如发热期用银翘散,低血压休克期用生脉饮,少尿期用大承气汤等。实质也是紧扣病理机制。

聂广(深圳三院):各位,今天,剥离中医经验与自然哲学关系的时代已经到来。

杨教授:@聂广(深圳三院)是的!剥去古代哲学的丰满,留下真实疗效的骨感。

聂广(深圳三院):先行者就是当代的张仲景!

吕教授:先行者有很多,都被打压了。日本欧美其它地方还好。远的不说,章次公、杨麦青、赵洪钧等真学者都受到了打压。我们作为后辈,一直不敢站出来,就是怕wengeshi的打压,不是从学术上,就是怕非学术的其它各种打压的手段。

作为年轻人,吴雄志站出来,没有看到明显打压的迹象,本来很好的,可是又走向了玄学,才有出来倡导科学化的想法。还需要聂老师等各位前辈的帮助/支持,才能坚持,才能坚定地走下去。

聂广(深圳三院):具有超前性的学术,往往同辈不能理解,这很正常。幸亏我们的想法并不是超前很多,而且是未来的必然,机会稍纵即逝,恐有捷足先登者。章次公、杨麦青、赵洪钧等头脑里仍然有局限性,尚缺乏成体系的东西。

拿出一套系统的诊疗体系,让人们說去。现在时机基本成熟,需要探索的让志同者补充。实际上,大家现在正处于困惑期,渴望理性的开拓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194909.html

上一篇:[转载]王铭铭:现代人类学经典译丛总序
下一篇:《范式变迁——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的分野与交汇》札记(106)
收藏 IP: 14.28.39.*|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