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mingd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nmingduan 绝不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

博文

《苦茶》读书笔记2——“活切头”和妇女的地位

已有 2502 次阅读 2019-8-6 21:46 |个人分类:读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苦茶, 周作人

周作人在杭州陪护祖父的日子,其租住的邻居有一个妇女,称“余氏”,记录如下:

那余氏人颇聪明,学的杭州话很不错,但是据她自述,她的半生也是够悲惨的。起初她是正式嫁在山乡,照例是母家要得一笔“财礼”,这有时要的太多了,便似乎是变相的“身价”,结果就不很好了。过去之后不中那老姑之意,生生的把他们分离了,夫家因为要收回那一笔钱,遂将她转卖给人,便是那羊肉“店倌”。幸而羊肉店倌是独身的,没有父母兄弟,而且夫妻感情很好,但是“活切头”的境遇到底不是很好受的。民间称妇人再醮者为“二婚头”,其有夫尚存在者则为“活切头”,尤其不是出于合意离婚,不免有“藕断丝连”之恨,我们看陆放翁沈园的故事,虽然男女关系不同,但也约略的可以了解了。

大意是说,这位余氏先嫁给了一户山乡人家;因不如公婆的意,被转卖给一个羊肉店店倌做老婆。

“童养媳”、“买老婆”、“卖儿卖女”这样的事,电影里、小说里也曾见过。那主要是文艺作品,多半是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出现。没有想到,余氏第一次嫁的那一家,仅仅因为不满公婆的意,就被活活卖了。拿人当个物件一样滴卖掉。真是可恨!真实可怜!

以前看过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也看过沈从文关于船妓的描述。读的时候,想着多少有些夸张的成分。现在看到周作人的回忆录——这是真实情况的记录,觉得旧社会的穷人真实可怜,作为女人就更加可怜!


这一段之后,还有一节说到其祖父的小姨太太。老爷子去世后,其在北京娶的与小女儿一般年龄大小的小姨太,在周家待的别扭(估计是因为没有子嗣),在征得主母的同意后,“下堂”了。跟一个好像是不三不四的人走了,后那个人过得并不好,而这位“前姨太太”最终下落不明。

难怪旧社会的女子,一般不乐意跟人做小老婆。正妻上有可能被“活切头’,小老婆要是不如意,连个离婚手续也没有,就可能被净身出户了。

与过去相比,今天的确是解放了。


PS1

手头这本书,标题叫《苦茶》,副标题是“周作人回想录”,敦煌文艺出版社的版本。据说也有的版本,书名叫《知堂回想录》。内容相差不大。

这本“回想录”,算得上是周作人的自传。是周晚年应“大公报”的邀请而陆续写就的。

据说周晚年过的很凄惨,在报上发表自传,大概也可以挣一点钱维持生计吧。

PS2

书名还是很影响普书籍的推广的。同一个东西,在豆瓣上检索“知堂回想录”,有好几个版本,评论数量最多的超过400条;但是检索“苦茶”的结果,确认是周作人的作品,评论仅37条。

有点滑稽!

PS3

前两天马伊利同文章宣布离婚。他们的微博引用了唐代的离婚书的格式化用语——“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是敦煌文书中的遗物。有人解读说唐代社会开放、男女平等;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官样文章,未必是真实写照,就像当铺字据中对所当财务的描述。

可好歹,还有一个文书呢

PS4

以前读过一些老舍的小说,总感觉悲凉与无奈。资料说其反映了底层穷苦百姓的生活。周作人的回忆录时代靠前(目前这一段),读起来却相对祥和。还是视角不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16370-1192717.html

上一篇:《苦茶》读书笔记1——书香门第
下一篇:阆中的牛肉面
收藏 IP: 210.26.55.*| 热度|

2 尤明庆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