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p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pm

博文

没有Microsoft Windows和 MacOS的日子是怎样的?

已有 3364 次阅读 2019-6-1 02:4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操作系统, 开源软件

最近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再加上美国准备“断供”华为电子零部件,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我们能否突破美国的封锁,走自立更生的道路?最近,从各方面的报道,包括来自华为的消息看,在硬件上,华为已经有“备胎”。尽管有一定的困难,但我想在硬件上突破美国的封锁,应该是有可能的,否则华为也不会那么强硬地和国家力量斗。由于华为手机用的是Android系统,华为计算机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他们都是美国的技术,也在断供之列,因此华为即使能自主获得所有的硬件,还面临操作系统的考验。令人鼓舞的消息是,华为的自主操作系统也即将出台。由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及其团队居安思危和深谋远虑,使他们具备了和霸凌行为抗争的能力。


美国人终于露出了真面目,使国人再次清醒,落后不但要挨打,而且还要受人摆布;同时任正非给我们树立了居安思危的榜样,在危机来临前能应付自如。中国像任政非这样的人还是太少了,这一点我还是更佩服美国人。在美国经济、科技和军事远远领先的前提下,美国人从政府到民间,从来没有放松过对中国的防备。美国的日常消费品大都由中国制造,都认为中国人赚了美国人的钱,还造成了美国人失业。很多美国普通百姓一直在思考,如果离开中国制造,美国人的生活将是什么样的,不少人把自己转变成小白鼠,尝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使用中国制造的商品。结果是:最长的据说就撑了一个月,没有中国制造,美国人的日子会很难受。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没有中国制造,基本没法生活。


所以现在是中国人思考,如果美国封锁中国,我们如何生活和工作的时候了。由于中国的制造业发达,日用品的生产不会受到影响。美国人能封锁中国的,只有高科技产品。由于我个人的生活和工作范围有限,我对美国高科技产品依赖的大概只有Microsoft Windows和苹果计算机操作系统MacOS。所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不用MS WindowsMacOS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我从90年代开始使用个人电脑,从微软的DOS 6.0开始(提示:找文件必须用dir命令),经历了Windows 3.0直到Windows 7.0。从2005年开始过渡到LinuxWindows并用,但以Linux为主,09年开始苹果电脑的MacOSLinux并用。2011-2017在年国内高校工作期间,因为学生习惯用Windows,实验室买了Windows 8Windows 10的计算机,我个人还是用MacOS,但也用MacOS上的Microsoft Office


2017年我的苹果电脑到了快退休的年龄了,准备更新,在买新的苹果电脑还是PC之间作了艰难的选择,苹果机确实有不少独特的优点,如电池续航时间长,反复休眠,可以不影响工作的连续性,这么多年来也习惯了苹果系统,另外,苹果操作系统基于Unix系统,比Microsoft Window系统要稳定安全得多,而且还带有很多编程环境,对我的工作也很合适。但最后,我还是在银子面前低头了,买了硬件配置和最新苹果系统相当,但价格只有苹果机一半的PC机,而且,屏幕是17寸的(苹果笔记本电脑屏幕的最大尺寸是15寸),硬盘是苹果机的一倍(1TB)。不过,我没有用机器自带的Microsoft Windows 10,而是自己安装了开源的Linux (Fedora 28,后升级到Fedora 29,现在最新的已是Fedora 30)操作系统。至今已经连续1年只用Linux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


过去大家对Linux系统了解不多, 而且Linux主要也局限在服务器上应用。其实这几年Linux桌面操作系统发展很快,她的实用程度已经和MS WindowsMacOS相当。这次安装了Fedora 28/29后,发现和我习惯的MacOS系统在图形界面上和实际操作方式上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从我个人工作和生活的角度,过去在苹果机上使用的软件,我在Fedora上基本都能找到对应的开源软件:


1、办公软件:在MacOS上,过去我用的是MS Office。在Fedora Linux上对应的开源软件为Libre Office,在文本写作、数据处理和PPT制作上和MS Office没有什么区别,而且,最后文件可以分别另存为微软的docxxlspptx等格式,可以和微软Office用户兼容共享。


2Latex:无论是MS Office还是开源的Libre Office,它们处理短小的文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它们在处理复杂文件(如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和书稿等结构复杂的文件)排版时都是令人头痛的。因此,对于复杂文件,包括期刊论文,和PPT我主要用Latex排版系统,xelatexLatex的一个延伸)能很好地兼容中文文本和中英文混排,最后以pdf格式输出。关于LatexOffice Word系统之间的优缺点,网上已经有很多讨论,我最喜欢它的地方是,编排数学公式非常方便,图表和文字及文献引用能自动优化排版。Latex是开源系统。最近几年,Markdown系统也越来越被接受,它有和Latex有相似的功能,但更简化,格式没有Latex丰富。Latex文件就是一个文本文件,任何文本编辑软件都可以编辑,但有更专业的为Latex文件编辑的开源软件,其中,我最喜欢的是TexMaker


2、文献管理:在Windows上用得最普遍的文献管理软件是商业的EndNotes。在Linux系统上可以安装开源的JabRef。文献数据库以bibtex的格式保存,可以和Latex一起使用,能自动插入文献。在JabRef内输入新文献时,只要输入doiISBN等文献ID,就能自动生成bibtex格式的条目。


3PDF等文档阅读:在MS Windows上主要使用Adobe Acrobat Reader阅读电子文档。在LinuxPDF文档阅读的开源软件较多。但我最喜欢的是Okular,她和苹果系统自带的Preview相当,和Adobe Acrobat Reader相比,她还能进行一些简单标注,highlight等功能,这些简单编辑过的pdf文件也是可以保存的,而Acrobat Reader不支持任何编辑。此外还有阅读电子书格式,如epub, mobi等格式的阅读软件可以在Linux软件中心下载。


4、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除了Excel进行数据处理以外,过去还用Matlab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最近开始使用开源的R语言,其功能和Matlab接近,但R语言最近几年比较活跃,用户增长在几种开源语言中处于领先(和Python不相上下)。很多志愿者提供的专业领域的软件包都是用R语言编写的,除统计分析以外,我自己从事的生态学数据分析的R语言软件包非常丰富。此外R语言也在不断拓展,这几年开发出来的tidyrtidyverseggplot在机器学习和作图功能上有了很大拓展。RStudio(可以免费获取)是R语言的编程环境,和Matlab相似。所以自从用了R语言后,我已经好几年不用Matlab了。


5、图像处理:开源Gimp,其功能和Photoshop相似。


6、编程环境:除了R和其它开源编程语言,如Python, Julia等以外,Linux系统带有Cfortran的开源程序库和编译及debug的工具。对于使用fortranC进行数值计算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很方便的。


7、硬件支持:能支持我办公室的Brother多功能单色激光打印机和家里的Canon多功能彩色打印机,支持触目屏操作和多屏幕并用,能方便地和投影仪连接。过去,Linux一直无法支持休眠,几年以后的现在,我所用的Fedora 28/29也能支持休眠,这对保持工作的连续性还是很方便的。


8、网络:网络浏览可以用开源的FirefoxFirefox上可以安装很多插件,如关闭广告的插件,让你所浏览的网页上看不到广告。此外,我经常使用终端的bash命令rsync通过局域网将数据备份到另一台Linux或基于Unix的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如MacOS)上,该软件备份数据时只复制上次备份后修改过的文件,因此,非常高效。在Windows系统下,我还没有找到过类似的数据备份的软件。


9、娱乐:支持多种格式的视频播放,如VLC media player


以上列出的只是我经常使用的软件和功能,这些软件和功能可以满足我的全部工作和生活需要了,我想大部分个人日常主要就围绕这些功能使用计算机。但Linux社区的应用软件远不止这些,以Fedora为例,她的软件中心(相当于MacOSAppStore)列出了大概近千种应用软件,包括游戏、办公、教育、科学研究等工具。


因此,没有WindowsMacOS对日常生活和科研工作并没有那么可怕,Linux及其所支持的开源软件在一定程度上优于Windows上的软件。一个没有计算机背景的人,很快就能适应。但是,目前很多科学仪器的相关软件基本上只支持WindowsMacOS,在科学仪器上,目前应该还不能摆脱WindowsMacOS。在这方面,唯一的希望是中国能自主开发科学仪器,并开发相应的软件。因此从个人的角度,脱离美国的高科技制裁并不难,但在国家层面上,要摆脱美国的高科技制裁,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只埋头发CNS文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要能生产发CNS文章的工具,及工具的工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91991-1182357.html

上一篇:发预印本与微信上的伪科学
下一篇:[转载]Ten computer codes (and overlooked) that transformed science
收藏 IP: 142.162.112.*| 热度|

2 张鹰 罗祥存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9: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