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篇退稿的下落
文/籍利平
某日,突然想到一篇退稿,想知道它的下落如何。它本是一篇约稿,第二作者很痛快就答应了把会议论文改写为期刊论文,并且赐稿非常快。可惜,论文被专家否决了。我本来认为:此稿可以采用,专家的看法也有“偶然性”。
在中国知网输入了第一作者和原标题,论文果然出现了。一家核心期刊发表了它。
我好奇地下载了此文,对照论文的初稿。发现作者确实用心进行了改进:
首先是,参考文献数量增加了一倍,包括两篇院士作者的文献。
其次是,引言部分更详实了;正文部分基本维持原样。
第三,审稿专家否决此文的关键一点——数据陈旧问题,被作者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数据的年份2014,改为2015。对照原稿和录用稿表格中的数据,不难发现:他们可是一模一样啊。简直就是克隆出来的。
好聪明的作者!我原先以为,审稿专家太苛刻了,2015年可以发表2014年数据支撑的论文。
没有想到啊,作者是如此采纳专家意见的。他们仅仅把数据的年份改为2015年,另投其他期刊。论文在2017年发表了——论文标题没有变、作者们的排序也没有变。
不知道,如果那个审稿专家也像我这样关心被否决稿件的去向,他发现了会怎么想?
如果他发现了这个结局,他一定会再次否决此文的;此文作者的“创作态度”令人无法苟同。
珍惜数据是对的,可只改年份“完善数据”,走这样的捷径确实贬低了作者自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