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双城记》狄更斯
学术出版这一拥有300多年历史的行业在近20年间风起云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开放获取和开放科学蓬勃发展,产业变革也导致了各利益相关方的激烈论战。2018年出现的“Plan S”项目更成为了开放获取与学术出版自由争论的催化剂[1]。近日,专注于学术出版研究的期刊Publications发表了一篇网红文章,刚刚发表2天,就在Twitter上被转发600多次,文章得到超过5000人的围观[2]。下面,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这些热门的主题:
1. 热门主题1:预印本是否导致研究被盗取?
20世纪初开始流行的预印本(Preprints)服务一直是学术出版的一个分支,其指的是一个在线的文献分享平台,这些文献可能是同行评议之前或之后的文献。预印本近些年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例如arXiv,bioRxiv,preprints.org, SSRN等等。
不过,一直有一种对预印本质疑的声音存在:有些预印本没有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和正规的学术期刊认可,将会导致其研究成果被其他科研人员盗用,一些年轻学者更是对已经在预印本上发表过的文献,是否还可以投到正规期刊发表存在困惑。
其实预印本的蓬勃发展早已证明这种提前上线的模式是一种安全并且高效的模式,预印本的流程原理如下图:
图1. A传统期刊发表流程;B预印本发表流程
文章作者认为预印本不仅无害,而且更加有利于文章传播,并且没有出版费用,文献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评审意见。不过,小编这里留个问题:在这个文章引用成为学者评价的硬指标面前,预印本是否会导致引用分流呢?
2. 热门主题2:期刊影响因子和期刊品牌是否可以作为评价科研人及其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
这个主题真可谓目前争论的最多的话题了,越来越多的人质疑用影响因子来评价科研水平,主要是从引用的分布周期,期刊的影响因子不代表单篇文章的引用,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以被操纵来试图等来指出影响因子的缺陷。10年前,国家和国际研究基金机构就指出影响因子不应该作为评价科研水平的硬性指标,可是目前纵观全球,基本上大多数国家还在沿用期刊影响因子作为科研评价的最重要指标,这是为什么?可能是如果不用影响因子,目前也还没找到一个更好的评价指标吧。小编也阅读过不少关于影响因子的替代指标的专业研究,其实主要也是把期刊的引用,通过公式进行优化等等,看起来很美,可是有时候就是太难理解了,影响因子这么流行,我觉得和它的简单易懂,使用方便比较,全球通用也是分不开的。
3. 热门话题3:经过同行评议的文章是否真的值得信赖?
同行评议这一学术出版的特有活动起始于18世纪,近3个世纪,形式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虽然近些年同行评议收到了不少非议,但是这还是全世界学者公认的标准学术出版流程。同行评议原来被学者誉为“黑箱操作”,进而导致学术出版霸权,幽灵作者,伪造审稿人等等问题出现。不可否认同行评议主要还是由人来评议,所以也会有人类特有的一些主观的,能力的缺陷。所以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就是开放评审(Open Review),审稿人将审稿报告和发表的文章一同发表,并可署名,这种方式将极大的增加同行评议的透明程度,解决“黑箱”问题。
4. 热门话题4:如果没有同行评议,学术文献的质量如何保证?
上一节已经说了同行评议存在一些瑕疵,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学术出版的黄金标准。如何完美保证学术文献的质量,只能是通过作者的努力和诚信。如果作者刻意撒谎,那么现行的同行评议及其他科研评价手段很难验证科研成果的正确性。同行评议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近些年得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帮助,例如线上审稿系统,电子表格等。但同行评议的精神是持怀疑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学术研究的正确性,这里的怀疑精神不仅仅来自于审稿人,更来自于作者,只有整个科学界所有人都保持求真的态度,才能真正消除学术不端行为。
另外,一些最新的技术和平台,例如预印本,研究预注册,开放评审,开放科学实践等对于学术文献的真实性都有帮助。还有一些出版平台也在尝试同行评议的变革,例如Self-Journal of Science, PRElights, 和The Winnower等。
5. 热门话题5:是开放获取创造了掠夺性期刊出版商么?
掠夺性期刊出版商是指一些不诚实的或有欺诈行为的出版商,他们通过伪造出版平台,编委,ISSN,大量的垃圾邮件来诱骗作者投稿,并提供虚假的同行评议流程和出版服务,来达到盈利的目的。因为目前开放获取期刊领域比较成功的期刊都是以金色开放获取形式来运营的,很多学者批评向作者收取文章处理费这种商业模式,并认为是开放获取运动才导致出现了这么多掠夺性期刊出版商。
其实按照上文的定义,掠夺性期刊不仅包括开放获取期刊,也包括一些订阅类期刊。有些订阅类期刊也想通过扩大发文量来提高订阅费用。掠夺性期刊出版商不仅仅出现在亚洲和非洲,北美和欧洲也有很多。
为什么有很多学者把文章发表在掠夺性期刊当中?原因不仅包括发表文章,晋升,申请基金的压力,还有一些是来自于不发达或贫穷国家的作者,他们不能访问传统订阅期刊的内容,而且也无法支付主流开放获取期刊的文章处理费用,又想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化期刊上,有时就会发表在这些掠夺性期刊上面。
目前开放同行评议将同行评议报告和文献共同出版对避免虚假同行评议是个很好的手段。但这只解决了掠夺性期刊的一个方面,建立国际通用的期刊黑名单和白名单是一个有效的方式,但目前掠夺性期刊的评价标准还没有统一,这个问题需要学术界和领域专家的继续研究与探讨。
6. 热门话题6:版权转让是出版的必要条件么?
学术出版的传统方式是要求作者在出版过程中将版权转让给学术期刊出版商。随着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现,作者如果选择开放获取出版,就可以自己保留版权。
其实在版权转让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模糊的法则,例如一些研究基金,公共图书馆或者艺术展览等机构会否决这种将版权转让给第三方的做法。另外签署版权转让协议的,通常只是一位作者,其他的共同作者并不一定知情。其实在很多复杂的情况下,作者并没有完全的权利将版权转让给学术期刊出版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会将自己发表的论文放到社交媒体上,例如Researchgate,但有些情况下这种分享是侵权行为。
所以,版权转让行为不仅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它的初衷,而且还经常被错误的应用。所以Plan S和OA2020都强烈倡议作者的版权由自己或学者机构所拥有,不需要转让给学术期刊出版商。有些学术期刊出版商说,如果将版权转让给出版商,出版商会保护作者免受侵权,可是即使版权在作者手里,出版商也应该可以保护作者的版权不受侵害。
7. 热门话题7:开放获取出版成本真的很高么?
当前开放获取出版的商业模式里面,包含“金色”,“青铜”,“绿色”“钻石”几种模式,前两种模式向作者收费,后两种不收。从DOAJ数据库的11000种期刊调查得出,71%的期刊是不向作者收取费用的,他们可能是获得了外部基金的支持。但是比较大型的学术期刊出版商或期刊都是收费的,而且定价还不低,这就可能导致,原来学者支付的订阅费用,都转移到支付文章处理费用上来,无形中也会给那些缺乏足够基金支持的作者设置了发表障碍。
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开放获取期刊的运营成本和定价策略,及出版费用和学术期刊出版商提供的增值服务的关系,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结论。不过一个比较明显的定价因素是和影响因子正相关。
当前平均的订阅期刊一篇文章的成本在3500-4000美元之间,但是各个学术期刊出版商之间的生产成本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有的期刊单篇文章的生产成本可以低到6.5-10美元。所以当前一个热门议题就是开放获取期刊运营成本透明化。
8. 热门话题8:文献分享禁止期对于维持学术期刊出版商是否是必要的?
一些学术期刊出版商允许在一定期限(多数为3-12个月)之后,作者可以将文献存储在绿色开放获取数据库中,不过这些文献多数是没有经过排版,语言润色的最终发表版本。因为学术期刊出版商觉得如果将文献立即开放会影响期刊订阅收入,不过其实这并没有可靠的事实依据。
根据交易理论,如果学术期刊出版商为文献提供的出版服务的附加价值大于读者订阅所付的费用,那么无论有多少其他在线版本,读者应该更愿意付费给学术期刊出版商阅读最终出版版本。一些证据显示,订阅类期刊和无分享禁止期政策可以和平共存,而且无分享禁止期的绿色开放获取文献可以有效的提高文献的阅读数量和引用次数,来给学术期刊出版商和作者带来利益。
Plan S政策要求无任何分享禁止期,一些学术期刊出版商也纷纷响应,例如Royal Society, Sage, 和Emerald等出版社。目前还没有任何财务数据显示他们的订阅费用受到了影响。
9. 热门话题9:Web of Science和Scopus真是全球性的知识平台么?
科睿唯安旗下的Web of Science和爱思唯尔旗下的Scopus被认为是2个值得信赖的全球科研数据提供商。它们的一些指标也经常被用于研究人员评价与晋升,学术机构比较等。
一些文献指出目前南美,亚洲和非洲的科研产出对比于欧美发达国家还很低,不过这些文献的数据多来自于Scopus和Web of Science,所指的科研产出也是指那些被两大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发表的文章数量。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两大数据库对于期刊有高度的选择性,其评价团队也大多来自于欧洲和北美,所以有人开始质疑这种评价方式。而另一个全球的学术期刊数据库Ulrich’s Web里面包含了全球的7万种期刊,大大超过了Scopus和Web of Science所收录期刊的数量。在Scopus里面大概有2000种亚洲期刊,可是仅仅印尼一个国家,就有大概7000种期刊在其政府机构的期刊名单里面。另外,据统计显示,Scopus和Web of Science收录的期刊里,欧美的学者担任主编和编委的期刊也占大多数,前十大市场学期刊里美国编委竟然占到了85.3%。由此可见,欧美学者在国际期刊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除了在期刊选择上的不平等,在出版语言上更是如此。例如Web of Science里面收录的期刊95%以上都是以英文出版,这无形中也给非英语为母语的作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其实亚非拉的期刊在两大数据库中占比很少,不应该归因于其学术质量的问题,而应该归因于一些隐性的认知障碍。虽然一些欧美期刊宣扬自己是一本国际化的期刊,可是亚非拉作者的文章的拒稿率对比于欧美作者,明显偏高。
近些年,Web of Science也在做一些努力,例如收录了SciELO(拉美),KCL(韩国),并创建了新的子品牌ESCI数据库,力求收录更多的期刊,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建设国家级的绿色存储数据库,同时,地缘政治对于这些全球知识数据库也有一定的影响,学者与科研机构应该增强与其对话与谈判的力度,实现学术评价的公平。
10. 热门话题10:学术期刊出版商真的给学术交流过程带来价值了么?
开放获取运动目前还在被不少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商所抵制,并且这些学术期刊出版商不仅经常被诟病于贪婪的攫取公共研究基金,用免费的同行评议劳动力,最后还把这些文献卖给学者。
但是,学术出版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确实能给学术交流带来一些价值,包括学术成果记录,排版,分发,数据库之间互联,交叉引用统计,组织同行评议等等。但是,学术期刊出版商的高额利润率也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质疑,而且这些学术期刊出版商提供的服务里面,哪些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在未来被替代或自动化,也是非常火热的研究话题。
学术期刊出版商应该可以用比现在低很多的成本来维持运营,例如绿色存贮数据库证明,存储和发布功能可以以极低的成本来运营,而且不断的修改、拒稿、重投也会增加同行评议的成本。学术期刊出版商应该变得更加透明,而不是用一些简单的指标来给学术研究带来价值,例如影响因子等。
尽管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学术期刊出版商目前还是在学术交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知识服务领域和学术出版领域的不断进化,相信学术期刊出版商会努力通过不同途径证明自己给学术交流带来的价值。
最后,作者是想通过近期对学术出版领域发表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提供给读者一个可以交流和辩论的机会。这篇文章不仅适用于初入学术出版领域的新人,很多领域内资深的专家和学术期刊出版商的员工同样可以从文章中找到有意义的观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何时解决,被谁解决,我们拭目以待!
Publications是一本关于学术出版研究领域的专业开放获取期刊,季刊,期刊内容被Web of Science和Scopus收录,一审时间大概25天左右。期刊发表关于“学术交流”,“数字化和学术期刊出版技术创新”,“出版政策研究和商业模式分析”,“版权及出版道德”“开放获取和开放科学”,“文献计量学”,“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等领域的专业文章,期刊网址:https://www.mdpi.com/journal/publications
1. Plan S. https://www.coalition-s.org/
2. Tennant, J.P.; Crane, H.; Crick, T.; Davila, J.; Enkhbayar, A.; Havemann, J.; Kramer, B.; Martin, R.; Masuzzo, P.; Nobes, A.; Rice, C.; Rivera-López, B.; Ross-Hellauer, T.; Sattler, S.; Thacker, P.D.; Vanholsbeeck, M. Ten Hot Topics around Scholarly Publishing. Publications 2019, 7, 34.
*本文大部分内容来来自于Tennant博士等作者的文章“Ten Hot Topics around Scholarly Publishing”,全文链接:https://www.mdpi.com/2304-6775/7/2/3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