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是一种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生命财产损失,令人深恶痛绝的自然灾害。传播地震相关知识也是科普工作的一个分支。但真的有实践经验的朋友都知道,地震科普很难做,平时老百姓对地震相关知识不关心,只有真的发生这样的灾害时,公众目光才会聚焦于此,但由于担心引起公众恐慌,在真的发生地震时,政府反而会限制媒体平台播出地震的相关内容。
举个例子:
2017年我们和央视合作开发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第二季,我的任务是给节目命题。
在三月份节目策划期时,我的微信朋友圈流传一条谣言:山西大同发生12级大地震。很多亲戚朋友都在转发这条谣言。其实稍有一些地震知识的人都很容易辨别出这是谣言,因为里氏地震级数中相邻两级能量比是32倍,汶川地震近8级,整个汶川都快没了。12级能量是8级的将近100万倍,真要发生这样的地震,莫说大同,整个山西省恐怕都不在了。于是我出了这样一道题: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请问关于地震级数,以下哪项说法正确:
A 12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11级的100倍
B 12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11级的1000倍
C 人类历史上记载的地震从未超过10级
答案是:C。人类有史以来记载的最高级数的地震是1960年发生在智利的9.5级大地震。
这一期节目是5月份进棚录制,预计播出时间是当年的8月份。谁知在播出前几天,四川九寨沟发生7级地震,我知道按照传播学的理论,这应该就是传播地震科学知识的最佳时机。刚发生完地震,电视科普节目中就出现有关地震的试题,可以让观众对地震知识印象更为深刻。
没想到在预定播出时间前三天,突然接到上级通知:为了避免引起公众恐慌,电视台所有节目不能聊地震。这个通知差点把这期节目整残。但是没办法,节目组最后只好把此题删去,另寻它法取而代之。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但我觉得它可能不是个例,灾害科普可能都会遇到类似的尴尬。
今天是汶川地震纪念日,我忽然萌生出一个念头:有没有可能倡议一下,把5月12日设为“全国地震科普日”?
你们觉得何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