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科学家发现再生基因“控制开关” 未来或实现四肢再生

已有 2170 次阅读 2019-3-19 08:46 |个人分类:前沿动态|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科学家发现再生基因“控制开关” 未来或实现四肢再生

来源:参考消息网2019-03-17

参考消息网3月17日报道 英媒称,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控制全身再生基因的DNA开关,有朝一日人类或许能够让四肢再生。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3月14日报道,有些动物具有超凡的修复能力,火蜥蜴的后腿可以再生,壁虎在遇到捕食者时可以断尾求生,并在两个月内长出新的尾巴。真涡虫、水母和海葵的自我修复能力更强,它们的身体在被切成两段后能够完全再生。

报道称,现在科学家发现,在蠕虫体内,一段非编码DNA(也称“垃圾”DNA)控制着一种名为早期生长反应(EGR)的“主控基因”的激活,这种基因就像一个电源开关,能够开启或关闭再生过程。

哈佛大学机体与进化生物学助理教授曼西·斯里瓦斯塔瓦说:“我们能够减少这种基因的活动,我们发现,如果没有这种基因(EGR),什么都不会发生。”

他说:“(如果没有这种基因),这些动物根本无法再生。下游的所有基因都不会打开,所以其他开关也不起作用,整个房子几乎一片漆黑。”

报道称,这些研究是在一种蠕虫身上进行的。科学家发现,在再生过程中,这些蠕虫细胞内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DNA开始展开,使新的区域得以激活。

但至关重要的是,人类也携带EGR基因,而且能够在细胞受到压力并需要修复时生成这种基因,只是它似乎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再生过程。

报道称,现在科学家认为,主控基因在人体内和动物体内有着不同的“接线”方式,他们正设法对人体内主控基因的“电路”进行微调,以使其发挥再生功能。

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生安德鲁·格尔克认为,答案就在控制基因的非编码DNA区域。非编码DNA曾被认为毫无作用,但近年来,科学家意识到,这个区域能产生重大影响。

格尔克说:“只有大约2%的基因组能编码合成蛋白质等物质。”他说:“我们想知道,另外98%的基因组在全身再生过程中做了什么?”

他说:“我认为,我们只触及了表面。我们研究了其中一些开关,但基因组在更大范围内如何相互作用完全是另一个方面,所有这一切对于开启和关闭基因都非常重要。”

有些海洋动物(例如海月水母)是再生大师。一些海月水母被发现能在死后克隆自己。

2016年,一名日本科学家报告说,在他的宠物水母死亡3个月后,一个类似海葵的水螅从已变质的死亡水母身体上长出来,然后惊人地“逆生长”,直至恢复到较年轻的状态。

上世纪90年代,意大利科学家发现,“灯塔水母”可以不断重复从婴儿形态到成熟形态的过程,因此获得“不朽水母”的绰号。

斯里瓦斯塔瓦还说:“问题在于,如果人类不仅能够打开EGR基因,还能在我们的细胞受损时打开它,为什么我们不能再生呢?”

他说:“答案可能在于,如果EGR是电源开关,我们认为,人体的接线方式是不同的。EGR在人体细胞内的指令方向与在这种蠕虫细胞内的指令方向不同。”

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周刊上。

责任编辑:王旭泉 陈相利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721-1168311.html

上一篇:[转载]【关注】在国内,当选两院院士有多难?
下一篇:[转载]会议通知 | 关于召开“蓝色碳汇与中国实践”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收藏 IP: 180.168.1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2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