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关于中学母校的季廉方先生

已有 5087 次阅读 2018-11-14 15:00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关于中学母校的季廉方先生

武夷山

 

 据中学母校校友会介绍:

季廉方,字伯康(1915--2004),江苏省镇江市人,1939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先后在上海中国女子中学、江苏省镇江中学、中大附中和南师附中等任教直至八十年代初(“文革”期间十年曾下放苏北淮安)退休,后又返聘在校友会工作,协办了校庆85、90周年等重要工作。五十年代初曾担任校第二届工会主席、语文教研组长等职,民革成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一直担任鼓楼区政协常委、江苏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顾问。

 

本人在网上能查到的季先生的几则文字:

 

1.  谦吉堂丛书 《季氏音述》

作者: 季廉方

出版社: 谦吉堂

出版时间: 1911(博主:出版时间一定错了)

2. 《岳阳楼记》笔札

季廉方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9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8eae834329c24777318947a18e7f9386.html

3. 迁谪与沦落——《琵琶行》的写作背景

季廉方 - 《语文学习》 - 1982

4. 孔夫子旧书网上拍卖的季先生毛笔信札

http://book.kongfz.com/6013/780318486/

5. 从学生作文上看到的问题

季廉方 - 《语文学习》 - 1959

6. 西乞、白乙为蹇叔之子考

季廉方 - 《江苏教育》 - 1961

7. 段玉裁和《说文解字注》

季廉方 - 《江苏教育》 - 1981

 

  中学母校的《校友通讯》微信版总582期(2018年11月14日)有关于母校老教师季廉方的若干文字,转录于下。

  首先是母校语文老师王栋生(吴非)的一篇回忆文章,2013年9月4日发表于其新浪博客。后面是季先生诗选。

 

 

         季廉方先生

 

   实话实说,现今有些语文教师,没有“教参”上的译文,就不敢讲古文,更不用说让学生以文言作文了。犹记20年前,我建议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用文言文改写,结果闹了不少笑话。如果学生能用文言文写作,高考那点古文算什么呢?每念及此,就想起季廉方先生了

   多灾多难的年月,杰出的教师,往往命途多舛。季廉方先生,我觉得是师大附中最对不住的老师之一。1982年2月初,我到附中报到,有一语文老师寒假病逝,开学即在学校举行悼念仪式,众人说,新教师也应当送幅挽联。于是我湊一四六句,悬于厅内,观者皆称赞。后在阅览室,见一高度近视老人在看报,有人告诉,这位是季先生,训诂专家,中大附中时期的老教师,四十年代就出版过音韵学专著,他只看《人民日报·海外版》,因他不习惯简体字。有一日,他向我招手,示意我坐到他身边,极浓的维扬口音,低声道:“你就是王栋生吧,我跟你说,那天你拟的挽联,有两处不太合适……”他是音韵学家,说深了,我似懂非懂。回到宿舍,对同事说:“我要把尾巴夹夹紧。”

   五十年代院系调整时,几所大学同时来函调他去当教授,学校这才知道他是大才,不放。未几,遇上“拔白旗”,又拿他做靶子,找了位有话剧表演天才的党员教师和他“打擂台”,同上《记念刘和珍君》。学生的眼睛未必“雪亮”,其人情声并茂,而季老一口浓厚的乡音,又不谙政治,如何是对手?这种有“政治要求”的语文,他更教不来。从此便坐稳冷板凳,在政治运动频繁的年代,一所中学要个训诂专家做什么?文革中,干脆将他全家下放农村十年。有一段时间,我实在无法想象老夫子在乡间是如何生活的,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他与诗为友,有自己的世界。

   他受排斥,学生却未必流俗,他的学生、中科院施蕴渝院士回忆说:“我是搞自然科学的,人文知识靠在附中打下的基础。那时季廉方老师教《孔雀东南飞》,讲到动情处,会情不自禁地掉下泪来,使我们深受感动。”——学生感动了,不就是最好的语文教学吗?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学生回忆季廉方,说他作格律诗、写篆字是“家常便饭,小菜一碟”,上过他的课,后来看大学中文系教授,觉得学与养皆不足。犹记十多年前,季师母过世,我去吊唁,季老默然无言,面前一叠诗稿。女婿欧阳庄也是劫后余生之人,说季老孤灯枯坐一夜,作诗二十首,悼老妻。去年访高邮,见王氏(王念孙、王引之)故里井栏和秦少游墓前之楹联,皆为季老遗墨,驻足不忍离去,如见故人。附中有“桃李阁”,碑文也为季老所撰,校园大兴土木之后,蛰居不为人知之处,如季老生前之待遇。常有言称“一个时代过去了”,附中再也不会有那种学者型的教师了。

   说不上是幸运还是不幸,总而言之,季老一直活在他的语文中。和他同事时,遇来人打听季老,总有人随意回答“季老在初二教大字”;也曾有人问:“季老以前是小学教师?”——盖不知“小学”是指文字学。当年每星期三下午“政治学习”,季老虽退休,因属留用,也得参加。大家学习不够积极,都想改本子,因而都希望季老发言,因为只要他发言,必然滔滔不绝,大家也很快乐。老夫子说时政,特别有趣;他每天读报,看得仔细,发言却时时跑题,有意无意地把枯燥的“学习”冲淡了,众人也就不必言不由衷地说废话。等他说完了,组长说:“季老说得好啊;还有几分钟时间,我们布置点工作。”然后就散会了。至今记得季老厚厚的眼镜片后面那有神的眼睛,南京的冬天很冷,季老双手袖在棉衣中,抑扬顿挫的乡音,侃侃而论,永远笑嘻嘻的。他早把什么事都参透了,对别人永不设防。现在回想,如果当年我们有点专业学习意识,多请季老讲讲古文,那必是咳珠唾玉,要比跟着后来的“博导”、“硕导”受用多了。

 

王栋生,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名教师,同时也是著名杂文作家,笔名吴非。1950年出生,1968年下乡插队,1982年春毕业于南京师大中文系。毕业后一直在南师附中任教。现已退休,仍在参编苏教版、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季廉方诗选

 

友情亲情  感事杂咏

 

五十年前,我班语文老师、著名诗词作家季廉方老师为戊班获得优异成绩特作诗词一首:

    独占鳌头第五班,红旗招展照斑灿,师生同具凌云志,推倒眼前穷白山。

                   卢冀宁2002年5月4号与同学去季廉方老师家拜访时追记

 

怀任应培

前冬同洁厕,凌寒到不爽。值勤守大楼,呼火惊聩珖。微言语失次,过路撞车莽。

因祸反得福,古稀能终养。柱下好藏拙,乐道心自广。

 

怀漱老

春韭秋菘着意栽,花栏药圃巧安排。

东篱策杖流连处,把酒持螯醉几回。

        曹刍,教育家,字漱逸,五十年代曾任教于附中,南京师院教育系教授。

 

归云得逸老书,赋赠作答     

       逸老何所逸,白下蓝园吟梅雪。放怀开我平原饮,尽邀亲朋醉花月。

    勿笑鹤发银鬓老天宇,再造还童重提此椽笔。

                1978

 

逸老归蓝园

    拟访铜山伺玉杖,雪飞行止又迟疑。欣闻又作归巢燕,应认劫前旧草泥。

 

六五初度承鼎福、永发过访答谢

    花甲重周才四龄,迎春蓬勃觉年青。菁菁乐育树人业,奋发图强摘九星。

 

丁文卿南调

    北谪达十年,今朝喜南迁。去时儿犹稚,来时二孙牵。

    四代同堂睦,小院傍松眠。谪迁恍若梦,一觉乃悟玄。

 

          喜千帆、陶芸夫妇见访

    学人风度故翩翩,枉顾偏于晋谒先。不信斯文终扫地,喜看力士又回天。

    名山事业为时重,犁砚生涯幸瓦全。艳羡双修耽晚福,书城艺苑即神仙。

 

          任侠级八校友宴师于松鹤楼感赋

    辛劬作育壮缏楠,欢聚京华笑满颔。松鹤楼头春意盛,重亲教泽若回甘。

    陶铸人才棫朴多,天南海北仰嵯峨。翩翩文学推山斗,喜听瀛寰唱赞歌。

 

 

       赠沙孟海老

    南宫笔调本无伦,艺海舟航剩几人。大耄优游葛岭月,适情养性倍精神。

 

      代学生祝陶强师八十

    久慕春风教泽芳,今逢大耄敬陶觞。辛勤三纪成才众,坦荡一生秉性强。

    勾股析分深印象,讲坛指画焕容光。愿君善学延年术,馨祝期颐福祉长。

 

 

桃李园放歌

    鸡笼山下文风郁,南雍遗址创新景。蓊郁璠玙集精英,弦颂不辙业益毂。

    泽被江南颇有名,邂逅闻风争南逐。一登龙门亲朋贺,发黄离藻蓝田玉。

    无端倭氛犯海濿,仓皇西迁仍由毂。马鞍青木衍两支,集结流亡抱真璞。

    归复重临丁山下,云蒸霞蔚扬休馥。桃李三千早成蹊,满布四海与百服。

    回顾母校增向往,弱冠降基汲沃璞。

 

寿徐复兄八十

    楚金再世高邮继,广雅弘扬抉发多。领袖南音光业绩,阳湖法乳足观摩。

 

 

            再赠千帆

    闲堂椽笔老弥健,退食未闲颇动情。绛帐俊才惟拔萃,风流文采照江城。

 

          祝吴调公八十

    多年寝馈乐覃覃,不负父期学有耽。著作即传声誉起,心香一瓣在樊南。

    美学当行世几人,调和鼎鼎葆青春。雕龙凿凿传真统,柑酒听鹂自有神。

 

寿和儿六十

    犹忆姑苏始诞日,欣逢花甲又重周。康强健步遽兴业,莫负白门倚闾眸。

            季仁和,1952届附中高中毕业,教授级高工,现退休居于北京市。

 

         诗茶

    生平无他嗜,唯嗜诗与茶。尝遍名山叶,吟遍唐名家。

 

         出定淮门

  信步西行出旧城,新楼迭起到河苹。十年阔别谁如我,鬓白衰颜剧有情。

 

有感

  历下何如白下幽,老来贪静复何求。不须远酌趵泉饮,且效半山耽晚秋。

 

校庆贺汉梅、王立生、戴兴庆、皇甫垠来探畅叙别怀

一别卅余年,一见谈如故。风霜惊物候,曲折堪回顾。南北虽暌隔,系念时驰慕。尺素未由通,心声无从诉。返校重欢聚,肺腑难倾布。长谈遂初心,不负南行路。

 

校   庆

    群英毕集笑颜开,别后沧桑亦怆怀。回首同窗攻读日,不禁神转逐风雷。

 

 

        即 事

    入新居、品新茶,蚁浮绿、香沁牙,钢窗下、日西斜。

细玩陶诗诗味永,劫后弥珍此日暇。坐拥书城遂初志,目眊耳聩惜年华。

 

 

 

           欣闻黄鹤楼落成

    夙昔上鄂渚,未见黄鹤楼。今日崇楼耸,气象万千足凝眸。飞檐画栋仰雄姿,恢复旧观踞蛇头。滚滚大江东流去,荆门九派汇友丘。长虹横跨通南北,商贾辐軸士交流。巴蜀楼船自来往,京粤飚轮转毂稠。圜匱栉比贸易盛,物华天宝集楚邮。

人才济济过稷下,衣冠楚楚超二周。倾耳欣闻钟磬古,极目恍见鸿鹄俦。

跨鹤飞升讵可信,呈书美读传九州。国泰民康歌盛世,俯仰今古思悠悠。

 

         祝首届教师节

崇道尊师风尚美,园丁勤灌百花园。行看桃李结丰实,重振中华四海欢。

 

附中敬老祝寿感赋

敬老尊师敞绮宴,银鬓欢笑乐无前。讴歌盛世新风美,桃李芬芳亿万年。

 

        题中秋请柬

鼓楼赏月真风雅,杂戏纷呈乐不支。日月潭边东去客,梦回白下应神驰。

 

奉校教师节寿宴柬

寿星齐饮桂花酒,弥感尊师意味浓。回首卌年堪告慰,欣逢盛世庆尧封。

 

 

          八十初度感赋

年登大耄迈先贤,淡泊自甘亦豁然。追慕靳老小有得,休宓提?谢薪传。

 

 

 

香港回归感赋

香屿沦英辱,百年喜湔归。弥珍雄国力,更应肆华威。方略因时异,文明觉昨非。

扬休昌道义,南隅树新徽。

 

题蹇斋诗录

       蹇斋终遂平生志,沥血呕心一卷诗。盛世知人来太晚,平桥岁月枉低眉。

   周本淳,字蹇斋,(1921---2002),当代著名古代文学史家、书法家,194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文学院,曾任南京市一中国文教员,“反右”及“文革”受到冲击,下放至淮安平桥乡村,后调入淮阴师院,历任副校长、市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诗词蒙语》、《读常见书札记》,整理出版古籍《唐音癸签》、《震川先生集》等,下放期间,与季廉方、常国武和孙肃先生常有诗词倡和,结为诗友。见常国武先生《山阳四友酬唱琐忆》一文。    

 

 

有感

抖擞精神强作仙,不知不觉度华年。赏花遣兴偶过市,戏墨休闲巧对联。

 

 

 

题王伯沆师周发高兄纪念馆

太谷传人高教质,讲堂粲舌业徒夸。耆儒硕学诚无愧,横卧一棺南郭洼。

乾嘉汉学继前休,仁厚家风高士俦。艳羡诂林为世赞,门东建馆足千秋。

 

贺徐复兄九十寿

学嗣余杭业愈醇,小仓讲授有传人。今逢高寿仍虚励,著述等身盛世春。

 

                     校园漫步

  故家乔木又扶疏,懈荚榆钱荫小庐。历劫也应强欢笑,苍颜漫步旧阶除。

 

              和常国武狂歌行 

                

    狂生狂歌且狂舞,舞剑引杯论今古,薄古厚今舌锋锐,叱咤风云气如虎。枚马藻饰何足道,敝屣李杜犹粪土,孰逢明时郅治隆,安得大笔如椽颂工农,推陈出新融中外,勒铭喜马拉雅第一峰。俯瞰八紘扶弱小,不许猖狂跋扈逞豪雄,还将健笔扶奥邃,廓清寰宇异端邪说一扫空。我亦效楚狂,纵目观四方,毋为长戚戚,田园安如常,化为鲲鹏游溟渤,到处扬休引向大同之康庄。七州五洋不为广,东行揽胜永迎喷薄之朝阳,它日飞舟跨日月,偏赏九天阊阖异卉与奇芬。二狂神交靳觌面,飞笺邀约风狂雨骤未能践。渠南渠北一泓水,望美人兮泪如线。待到白菊秋,命驾木兰舟,走访柴桑径,携手话桑柔,诗人词人联翩至,把酒持螯高歌阳雪快唱酬,一倾衷曲吐积愫,且把楚州作石头。

                                     一九七三年八月二日

 

 

附:

狂 歌 行

                     常国武  

 六十年代末,季丈廉方、周公蹇斋、孙君久山与余咸以莫须有罪名贬斥淮安孤村,耕耘之暇,辄作诗词倡和,鱼雁不绝。季丈所作,辞常凄苦,不忍卒读。余因赋此寄之,兼柬蹇斋、久山,慰人亦复自慰也。

君不见奇士纷纷渡江来,万马腾踏奔风雷。君不见季周夫子孙公肃,健笔凌云鬼神哭;气劘国风楚骚垒,李杜为奴苏辛仆。楚州自古多风流,风流元不让莫愁;得此数子生颜色,睥睨吴越骄齐州。我欲因之附骥尾,扶摇直上碧云里。露顶狂呼叩帝阍,羲和弭节为余起。天鹏折翼下山阳,平芜稻花千里香。相携沽酒拼一醉,酒酣骋舌神扬扬。高谈殊未已,中庭月如水。无那思家山,一舸归去矣。家山好,今安在?物应是,人已改。何须弹铗悲歌声欷歔,出有车兮食有鱼。君不闻烈士暮年心犹壮,安能局促常效辕下驹!

:指自行车     :淮安农村鱼价甚贱

 

常国武先生(字止戈),1929年出生于南京市,1951年毕业于金陵大学中文系,后长期在南京师范大学讲授中国古代文学,任教授、博导。现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诗词协会顾问等。主要著作有《宋代文学史》、《辛稼轩词集导读》、《辛弃疾》(三种)、《新选宋词三百首》等十余部,主要论文有《读<花外集>卮言》、《论草窗词》、《碧山草窗玉田三家词异同论》、《西麓词平议》、《竹山词探胜》、《宋代士风与文学创作》等数十百篇。擅长古诗文与书法创作,所书自作诗文在全国多处勒石并流传海外。

 

             寿斯霞老师九十

 

浙之诸暨   代出名儒   今有斯君   执教南都

六朝松下   勤奋课徒   旦暮弗懈   增効殊途

出群拔萃   教坛传呼   人才辈出   恪守规模

弗骄弗矜   创新探瑚   老当益壮   坚守教庐

弟子争拜   相接苍隅   五子峥嵘   各有建储

诸孙挺秀   德门传书   忝属同枝   分享后濡

立冬佳日   晋九献醹   登堂作颂   共庆寿姑

         斯霞老师   九秩大庆

                        南师附中校友会 敬祝

            

                     桃李阁序        

夫教育为立国之本,而教育之臧否,实系于师德之高,师资之美,“名师出高徒”,自为不刊之论。我校耸建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之际,一九零二年三江师范,始开江南风气之先。附中向以教学卓著,蜚声宇内,历经变革,校名屡更,而传统不易。解放后,绍继前业,发扬光大,一贯重视教育质量,慎选良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沦智育能,劝学向上,蔚成风气。二十年代推行六三三新学制,不遗余力,洵属国内首创。八十五年来,育才逾万,遍布海内外,不乏名人之士,若顾作霖、杨超、顾衡、巴金、汪道涵、王浩、韦钰等早已蜚声瀛寰,但校友之间,绝少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重视继往开来,校友为沟通声气,建议筹建校友会,一九八一年秋,庆祝七十九周年校庆,校友云集千余人,咸味探省谋聚,亟需筹建永久性校友会所,响应云气,一九八五年九月十日,首届教师节隆重奠基于金川河畔,省委副书记孙颔、南京市长张耀华、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等亲临促土,盛况空前。其周详壁画,则校友陈薇、刘云辉、邵万瑚、陈辉俊也。一九八七年三月兴土,八十五周年校庆前落成。于是校园内又增一景,颜之曰:桃李阁。所以志海内外校友报母校育才之盛德也。校友返校于是有栖止集会之所,而校友热爱母校之赤忱,反哺化育之至意,得以申焉,不亦乐乎?因叙其筹建始末如此,并沥捐献校友姓名于碑廊,以垂久远。序讫殿之以诗:

丁山之麓   崔嵬杰阁    桃李冶春   譁譁烁烁

源远流长   德业焯仑    弦歌扬扬   兴国休穔

                            一九八七年九月

校友会注:此文已勒石存于南师附中桃李阁内,惜原季老题字已被电脑刻字替换。

              

                        陶凤楼杂忆       

丙子秋余转入中央大学文学系毕业,每间周休沐日必驱车龙蟠里江苏省图书馆登陶凤楼晋谒柳丈翼谋,承其谆谆教诲,开我茅塞,获益良多。尝以馆藏不同形式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善本示余。初,佰宋楼陆心源藏书为日人搜购,清两江总督端方侦知丁氏后人以经商亏蚀,亟求趸价出售,惟恐再为日人不惜以高价购去,多方筹措以七万三千金购得,筑馆以犮山藏之,诚大功德以嘉惠江南士林也。丁丑之变,将馆书妥善迁藏;平倭后,又迁回原址;筹措经费,多方奔走,耗尽心血,先后两度中风,未尝非由辛劳所致,丈尽心为公,从无怨言,为世人所钦仰。

 南京地处南北水陆之冲,往来过客,多如过江之鲫,余与其座上,曾见江陵张圣奘,张居正相国后裔,留学美国,工书画、善谈吐,与纵论史学源流,颇有创见。张辞去,丈嘉许其治学之勤,不愧为名臣之后。其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商业学堂、河海工程学校所授弟子常来叩谒,其在外埠函札请安者,搜集成册,尝以示余,其中多名士学者,如茅以升、向达辈。一日谓余,前胡适来宁中央研究院开会,特来访长谈。丈即于翌午宴请于新街口酒楼。一夕应函约至华侨路某饭店,座中有缪凤林、郭斌龢、景昌极、郑鹤声等八人,均其高足,《国风》社同仁、中大教授、国立编译馆编译,缪后于沙坪坝授余“文化史”,即用丈所著书,备赞丈引证獷博,立论精确。

丈工书法,早师颜平原,既致力于周金、汉隶、北魏、晋帖,自成大家。求书者踵接,几案积纸盈尺,某休沐往谒,正值展纸作书,或汉隶或钟鼎或正楷,连书楹联、条幅、堂幅数十纸,笔走龙蛇,不觉累,还积债也。旧债未尽偿,而新债踵至。有馈治印者、漳州印泥者、闽侯铁观音者。余尝以荣宝斋泥金扇面请书,丈为临《毛公鼎》,极精,所以示我周行者。惜负笈西行未及携走,遂毁于兵乱,今每一思及,引以为憾。

某休沐晨往谒,丈正读乡先贤冷秋江集《绪风吟》,得知其家人侍女名,又从《王梦楼诗集》注中得知其所蓄优伶名仕,极为高兴,亟书入《里乘》,揭于《馆刊》,并函告冷御秋丈。

一日谓余,近读汪方瑚论玉溪生诗,立论精审,当为个中翘楚,见面时请代为致候。余归告之瑚师,师极赞丈博学多才,每与接谈,多得教益。

庚辰秋,余旅居上海海防路,丈由兴化去内地,过沪下榻余舍,朝夕过从,弟子来见者踵接,余得识陆维钊、胡宛春、江武子。为代向暨南大学借百衲本《三国志》,得识周予同先生。

辛巳(1941)元宵,伺丈海防路上踏月,归赋五律示余,诗云“如如元夜月,四载照流人。不信陶风叟,来追沪渎春。前尘驱梦转,雅诂敌灯新(伯康喜研声韵)。兵气笼霄际,清光百倍珍。”余亦踵韵和之,丈掀髯而笑,不意廿五年前诞生于其薛家巷寓楼上之小儿,竟能与之唱和也。离沪前夕,为书钟鼎堂幅,汉隶楹联以作纪念。

乙酉季节秋,丈自渝来镇江,即探余居址,来寒舍问近况,对先父去世,不胜恸惋。亟修书嘱即持函去宁,往教育部访其弟子督学彭君。已早为先容,当能为介绍工作。余乃于次晨赴宁谒彭,彭为介绍失学青年辅导委员会,冬转至国立南京第二临时中学任教,其笃于世谊,可感也。

戍子秋,余与丈邂逅于下关车站,丈匆匆赴沪,略谈即别,解放后迄未谋面,旋闻其溘逝,而今墓木久已拱矣,缅怀往事,历历如昨,学无所成,实负所期,胪述交往,籍作纪念。     

 

 

楹联 挽联  贺幛  寿幛

 

金殿祖孙三鼎甲

诂林夫子两名家

季廉方题高邮王氏纪念馆(已勒石)

                  高邮古文游台大门抱柱楹联

               展畴比屋连艣穿墙尽占盂城胜概

               策杖登台持螯赏菊想见学士风流

                 

重修颜鲁公祠

颜祠究何在,清凉古寺旁。放生存普济,察隐致休祥。

           大节钦盘错,法书供摹藏。平原诚不朽,千古益馨香。

                   季廉方撰并书(见乌龙潭公园碑廊)

 

       挽曹漱逸丈

       谋国拳拳意,痼瘝久在怀。育才成器重,展略使心催。

       晚景桑榆好,芳辰骐骥颓。一心回忆录,馀热献兰台。

   

                       挽曹丈联

           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桃李满园春,死而无憾;

           卅载服膺社会主义,颖毫効款盖,沈亦流芳。

 

 

 诗词集刊征联

  活跃骚坛,预击诗钟扬逸兴,

  驰骋艺苑,漫夸文笔发奇思。

 

  

寿唐圭璋八十晋五执教六十又五年

亲炙霜厓瀚墨香,隗残辑逸费周章。蜚声海内推耆宿,载誉词坛媲晏、姜。

梅鹤清标榆景美,缥缃伴读谏甘长。愿君绛帐多才人,教勤檀尊发艺光。

 

挽段熙仲前辈

爬梳水系钦明眼,研习公羊具会心。大耄回归无所憾,珞珈小阁失纶音。

    

挽唐圭璋丈

词学堪深推祭酒,课徒严谨是宗师。衰臻上寿应无憾,弟子三千泣奠帏。

 

        《胡风生平与创作道路纪念展》代校友会赠联

正气轩昂昭日月

文章彪炳耀乾坤

 

代学校寿赵峻山九十

驰骋丹青臻寿考,三千弟子遍寰中。愿君珍重游于艺,指顾期颐乐大同。

 

挽陶强

重教堪称范,卅年批改繁。生徒名怀重,讲贯气如兰。身孑何由寄,心残内省酸。

大寒遽化去,知己怅然欷。

 

代挽严济慈校友

格致著先鞭,政声学绩蜚华夏;

高龄跨辽鹤,私淑公交恸典型。

 

       

 

代校友会挽常任侠老师

      美学推宗师,著述等身,不意初冬化鹤影;

      南雍吊校友,西迁获助,何堪北望哭云天。

 

 

哭 妻

褵结六四,尽尝酸甜世情、安详撒手君无憾;

诞逾八三,何期缠绵病榻、诀别闭唇我不堪。

注:妻、谈淑贞女士(1915---1997),镇江市人,贤妻良母之妇人。

 

      

 

附中95周年校庆征题

   远绍南雍文德风,豁蒙显达一从公。上元桃李争秾艳,芳播五洲别样红。

 

南大八十周年校庆

   南雍声教溯渊泉,蜚誉江南久著鞭。喜看李陶遍海内,文坛艺苑竞争妍。

 

                      挽杨雪

   倾谈忘午超俗达观,讵信竟成永诀;消渴悼亡殉情如愿,何堪重读遗篇。

             

              以上季廉方先生诗作系其第十子季强先生提供

 

                      悼胡风校友挽联

           廿五载坎坷历程,对我党忠贞不贰;

           七百言革命追忆,怀母校培育无私。

      胡风写《东大附中革命运动情况》一文凡700字,载《青春是美丽的》(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扬州游草  书付庄婿参玩

           大明寺平山堂

晨熹驰骋扬州路,登上蜀冈日未中。六一鉴真同参拜,山因点缀誉声隆。

           小金山

柳拂隋堤仍旧态,五亭桥畔立多时;影清白塔波中绿,湖瘦几分却不知。

           个园

名园在深巷,入门豁然朗。细味四季景,竹石发遐想。松桧皆百草,盘根叶荫广。想见构园者,胸怀丘壑敞。

            何园

徐凝门里访何园,泉石轩堂鸟雀喧。最是复廊回转处,景随势异足盘桓。

 

              以上季廉方先生诗作系季廉方女婿欧阳庄先生提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146211.html

上一篇:参观摩门教教堂----驻美生活掠影6(家书摘抄)
下一篇:与年轻人讨论----日记摘抄694
收藏 IP: 124.127.220.*| 热度|

3 郑永军 张晓良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