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的一个模式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xun 本博将以数学杂文为主,科技杂文为辅,其它杂文为补。

博文

至今人类到访过的地方 精选

已有 10858 次阅读 2018-9-27 12:02 |个人分类:航天|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航天, 探索, 苏联, 美国, 欧洲

 

作者:蒋迅


Source: Imgur

看到ADEdge的这张图片,很喜欢。正值日本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将两辆漫游车发射到目标小行星“龙宫”的表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些人类到访过的世界(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这些地方是:

  • 月球。1959年苏联的“月球2号”无人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表明硬着陆。开创了人类访问地球以外世界的记录。美国到1964年才以“游骑兵7号”第一次实现硬着陆。随后苏联又在1966年以“月球9号”实现了第一次软着陆。而美国在4个月后将“测量员1号”成功降落在月球上。从此以后美国就处于领先地位。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的两名宇航员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随后“阿波罗”12号,14号,15号,16号和17号飞船也都成功地把宇航员送上了月球。上面的第2张图片就是1972年“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拍摄的月球表面照片。2013年,中国的“嫦娥3号”着陆器软着陆并释放出“玉兔号”月球车,使得中国成为了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 金星。在金星探索上,前苏联略胜一筹。1967年,“金星4号”在金星成功着陆。第一台成功着陆并回传科学数据的探测器是“金星7号”。那是在1970年。美国只有一次在金星软着陆的记录,而且是无意之举。那是在1978年,“先驱者金星2号”(也称为“先驱者13号”)四个没有降落伞的小型探测器中的一个着陆后继续发送了科学数据。上图中第3图是“金星13号”的相机在1982年拍摄的。

  • 火星。火星是近年来人类到访最多的星球。1971年,苏联的“火星3号”在火星软着陆,但是在14.5秒后就失去了联系。真正算成功着陆的是美国的“维京1号”(1975年)。欧洲航天局在2003年将“小猎犬2号”降落了在火星表面上。以后美国的“勇气号”、“机遇号”、“凤凰号”和“好奇号”火星车都取得了成功。上图第4图就是“好奇号”火星车在2013年拍摄的耶洛奈夫湾黄昏照。

  • 爱神星。第一个实现小行星着陆的是美国。2001年“会合-舒梅克号”探测器在“爱神星”小行星的表面上。喜欢红楼梦人物的读者应该知道,爱神星上有两座环形山分别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名字命名。上图第5图是由“会合-舒梅克号”探测器拍摄的。

  • 土卫六(泰坦)。“卡西尼-惠更斯”是美国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的一次辉煌合作。“卡西尼号”是第一艘环绕土星的太空探测器。2005年,“卡西尼号”携带的“惠更斯号”在“土卫六”成功着陆。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外太阳系的天体上着陆。 上图第6图是由“惠更斯号”拍摄的。

  • 糸川。糸川是一颗会穿越火星轨道的阿波罗小行星。这颗小行星能上光荣榜是日本的功劳。他们通过“隼鸟号”太空计划对其进行详细研究。糸川的正式名字是小行星 25143。在“隼鸟号”发射后才被命名为糸川。不知道如果中国第一次到访哪个小行星,会给个什么名字。2003年,“隼鸟号”操作设备登陆并采集样品。2006年带着样品返回地球。见上图第7图。

  • 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慧星也是人类向往的地方。在这方面,欧洲航天局独领风骚。2014年,欧洲航天局发射的“罗塞塔号”探测器携带的“菲莱登陆器”成功在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上着陆。它为人类传回了上图中的第8图。

  • 龙宫。人类探索的一个最新进展是日本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在今年9月21日在距离龙宫地面55米的最低高度时释放了两辆漫游车。日本的计划是再释放两个月球车,并让“隼鸟2号”也降落在慧星表面上采集样本,然后送回地球。漫游车的照相机为我们提供了上面第9图。龙宫是传说中日本人传说中海龙王的宫殿。选择这个名字是因为人们预期它上面有含水分的岩石。

  • 地球。我们已经介绍过了第2到第9图。还有第1图没有介绍。其实它无需多说,因为它就是我们居住的地球。这张照片是南澳大利亚的格莱内尔格海滨。摄影师就是作者自己:Alex Delderfield。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0554-1137331.html

上一篇:北京师大的荟园 ── 拆了
下一篇:感知概率
收藏 IP: 23.118.52.*| 热度|

16 黄仁勇 刘全慧 武夷山 鲍海飞 王安良 黄永义 蒋敏强 尤明庆 徐传胜 晏成和 白龙亮 李毅伟 张婷婷 杨正瓴 liyou1983 hmao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