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蒋迅
2012年,我回母校时拍下了原师大工会所在地“工会俱乐部”的照片。当时它被称为“荟园”,是启功先生题的字。真没想到6年之后就被拆了。早知道,真应该多拍几张照片啊。下面是一位校友发的两张照片:
消息传到群里,于是炸了锅。红色是我加的注。
李: | 工会俱乐部拆了,太可惜了。从它建起的时候,我就看着它,它也看着我,它与我们一起成长。 建校初期,我们实验小学曾经有两个或更多的班级在那里上过课。我转学到实验小学的第一年,有一天,班主任曹裕添老师带着我和林江同学,一起到新街口八道湾胡同,去访问一位中国的保尔式的残疾人,他叫江幼农。他患的可能是骨关节病,手指头都是弯曲的,行走困难。但他自强不息,做了很多事,翻译了很多书。我们深受教育,十分感动。回来后 ,曹老师让我们去低年级小同学那里谈谈自己的体会。我去的就是在工会俱乐部上课的一个班。我的讲话受到了小弟弟小妹妹的热烈欢迎。我连他们班的老师是谁都忘了,头一次做“报告”,眼睛不敢往下看。结果,只记住了林那双鼓掌的双手和那张认真可爱的笑脸。 后来,那个地方还办过介绍实验小学教改成绩的展览。我们还在展览会上做讲解员。记得展出了许多实物和照片。其中,有汪克思的照片,好像是在学外语。还记得一段讲解词: 赵、葛,学习奖状连一片。旁边墙上,她们俩的奖状真的都贴满了。我的一张出席海淀区少先队积极分子大会的纪念证,只有书签大小,也在墙上挂着。不知道谁还有对它的记忆?多么希望能有老同学告诉我更多有趣的事情!房子拆了,我们的记忆也剩下不多了,能留住的,还有什么? |
王: | 工会俱乐部,建造于1957年,是师大新校区五十年代为数不多的老建筑之一,而且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组建筑,校园里独一无二。我也是从她诞生开始就认识了她,喜欢上了她。我小学曾经有至少一个学期或许是更多的时间在这里上过课,中间的老师办公室是圆形的,给人感觉很新奇。虽然我没有李大姐那么好的记忆,不能描述出在这里上课时的更多细节,但对这个地方依旧是很有感情的。后来,参加工作之后,这里举办过舞会,我也在这里跳过舞。但每逢路过这里,浮现在脑海里的依然是小学上课的情景。这组建筑占地并不大,不明白为何不能给她保留一席之地,一定要拆掉。师大校园里每一幢老建筑的拆除,都仿佛是拿走了我头脑中的一块记忆。如果有一天,所有的五十年代甚至六十年代的老建筑都拆除后,不知道我还有没有再回去的愿望了…… |
牛: | 这组建筑真不该拆呀! |
武: | 这是哪年拍的,很有纪念意义,我们在这儿上了三年课。 |
林: | 北京城墙拆了,多少城市的古镇也拆了,现在还在拆,为了什么呢? 不会在工程款上有猫腻吧? 这不是一个把咱们这一代的记忆抹掉。而是在犯罪。 在欧洲到处都能看到上百年的建筑物,或者老城。中国之大,人口众多,但是,改革开放,这些古貌留下几个呢? 尽管工会建筑不老,但是一百年后,500百年后,绝对是一个在中国50年代苏式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这类建筑设计代表着一个时代,就如每次经过师大员工食堂时,看到食堂大门的设计,非常有特点,同时也担心哪个不学无术的领导下令拆毁这个时代的建筑物。 痛心啊,还有多少老建筑风格的文物会留下来呢?难道现代的高楼大厦就漂亮?难道一百年后,为了纪念一个时代重新仿制,就如北京的四合院那样,估计仿制的可能会更好,有最新的电子技术,但是,毁掉时期的原始风格,和工艺绝对不会留下的,何况时代留下的痕迹。 在欧洲,这类时代的标记都在文物管理部门登记下来,不会因为某领导下令拆除的。(林大哥所言极是!在美国也是一样。我曾经看过一个房子,说是维多利亚时期的。里面可以装修,外面一点都不能动。) 给后代,留下仅有的时代痕迹吧! |
关: | 说得有理!国外有百年历史的大学,建筑还是原来的样子。可是,里面更新换代了。什么是历史?不是百年,而是七十年吗? |
董: | 我恶意猜想有人要想在施工中得到哪些名堂。 |
林: | 不管什么时代,都应该有她的象征。现在当官的全是鼠目寸光。 |
晓: | 连最后的念想都不给留。现在的校长脑袋让驴踢了吧……对百年老校没有一点情感。 现在的师大,已经建的不伦不类一点特色都没有。为了挣钱,学校里人山人海,哪还有学校的静谧?完全是市场!教育产业化的结果:不再是教书育人,不再是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而是一切为了市场一切为了利益一切为了金钱!(还记得我吗?握手!并向哥哥问好!) |
刘: | 北京都快拆得没有了历史,师大这个建筑又有谁会去重视? |
林: | 如果每个市民或者公民去抵制这类指令,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了。 呜呼哀呼! |
晓: | 现在这么拆,没有通过职代会? |
裕: | 拆北京城墙问过百姓吗? |
士: | 职代会管屁用,都是一群脑残! |
刘: | China的读音就是拆哪。 |
关: | 如果请新进校的同学了解百年师大建筑历史,仅存的就是师大南校吧。北校是老辅仁大学。不是师大的旧校址。估计校史陈列展览中心有一个沙盘。会告诉同学们原来老师大是酱紫,今非昔比了。 |
中: | 现任校长董琦干的好事,把北师大仅有的老建筑工会遗址给拆毁了,罪人啊!他干了许多坏事,拆毁了许多老建筑,为了扩大他的势力范围:脑认知研究机构。(董奇兄,如果你第一次来我的博客,请顺便看一下我以前写给你的一篇:“董奇兄,都是师大人,相煎何太急”) |
刘: | 建筑,在欧洲被人称为“石头的史书”。从建筑中我们可以通览人类的文化史和文明史。而在中国为了现代化,为了所谓的民族复兴。正在大兴土木,把城市变得千篇一律,不伦不类,浮嚣而轻薄。想到这些,心痛不已。中国人只重视写成文字的历史,不注重保存环境的历史,慢慢地慢慢地都消失了…… |
晓: | 以后让后人们再看百年师大,只能从图片里看了。 |
林: | 真不会想象到。北师大,一个文化的汇集点,有那么多的的博士、博导、甚至院士。怎么都没有一点文化的气息,难道所谓的学历或者地位就代表文化呢?纯属一帮没文化的,或者没有文人骨气的。 |
刘: | 现在各个大学都是一个样子。见缝插针,盖盖盖,拆拆拆!都是千古罪人! |
关: | 萨拉丁城堡位于开罗东郊穆卡塔姆山脚下,是埃及苏丹萨拉丁为抗击十字军东侵而在1183年建造的。虽历经战争,且一角已毁,但整个城堡至今仍十分坚固。1946年,英国军队曾在这里与埃及军队交战。城堡上建有宏伟的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极富土耳其风味。它建于1803年,其外形乃埃及标记之一,可在银币及纸币上看到。近800年了。至今完好。 |
吴: | 历史就是这样吧?汝瓷成千上万就不珍贵了吧?林蓝晨,如果补子论□算,您也不会去收藏吧?所以要珍惜现在。 |
林: | 我对补子不懂,瓷器和古家具还是很有兴趣的。我收集古董,主要是为了欣赏和研究,不是为了囤积。我哥哥收集布头。 |
吴: | 只有稀有才会要去研究,满坑满谷的谁也想不到收集。 |
林: | 工会建筑也是一个稀有的啊。 |
杨: | 以后要在拆毁的原址上立个牌子,注明原建筑图片和被拆除时间已经拆毁批准人。 |
吴: | 别说百年师大了~卡带录音机谁有? |
晓: | 我有。你要吗?爱华随身听。 |
吴: | 牛!立牌子主意不错。 |
刘: | 关强,居住城堡的人有权利进行内部的装修,但是没有权利改变古堡外在的装饰。 |
林: | 芬兰也是这个规定。 |
晓: | 在日本东京,由于遭受过美军大轰炸,后来都在原址立铜牌子:标注原建筑图片,用途以及被炸毁时间……让后人铭记。 让拆毁的批准人遗臭万年。 |
王: | 林,说的对,不管什么时代,都应该有她的特徵。工会俱乐部虽然只有61年历史,但建筑非常有特色,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苏式建筑特点。百年校史,是一年一年累积起来的,北师大建校从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办算起,到现在是116年历史。和平门外厂甸南校从1908年京师优级师范学堂建立算起,到1955年迁入现在的校址,只有47年,那边的老建筑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现在的新校区从1955算起到现在,已经有60多年历史,虽然不算太长,但也算是北师大历史上最长的一段了,包括工会在内的一批老建筑再过四十年也就是百年老建筑了,但现在拆除了,历史中断了。我担心剩余的那些五十年代老建筑会不会早晚都遭此厄运? |
吴: | 都不用太久远,眨眼儿就没了。 |
关: | 天安门和人民大会堂都多次装修。永远保持原状。估计师大工会建筑维修批不下款。而新建校区有款项。 |
谢: | 前两年,在员工食堂门口,一个陌生的白种美国人遇到我,随便聊了聊,他说他曾是留学生,九十年代在北师大呆了几年,这次回来,看到北师大盖了许多新建筑,只有员工食堂这里还是老样子,感觉很亲切。 |
晓: | 工1-6楼也是前苏联时期风格的代表作,不定哪天因为解决教师住房问题都改成了塔楼!我们实验小学后面的楼是不是也在重建项目中。 铁狮子没了,空留下铁狮子坟的名字,让后人们经常问:为什么叫铁狮子坟!还是从群里的相片第一次看到当初的铁狮子。(我也是第一次见到照片) |
关: | 你这种第一次应该很多很多!景山公园里崇祯皇帝自尽处的古树就碍事儿了。不是被砍了吗? |
晓: | 又补种了一棵假的!牌子上注明了:在原处补种……什么玩意儿啊……像永定门城楼,拆了真古董建了假古建!大言不惭地说:100年后就又是古建筑了。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