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生◆品味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xiuzhou 中国科学,从此他将伴我一起生活!

博文

黑洞微观行为之谜

已有 2845 次阅读 2018-9-19 15:13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黑洞的微观结构一直以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从热力学的角度初步揭示了黑洞的微观行为该成果发表在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2019年第1期。


随着引力波的首次探测与发现黑洞这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客观物体在大众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兴趣。对于科学家而言黑洞是能够承接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重要桥梁。一直以来黑洞的微观结构是科学家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从热力学的角度初步揭示了黑洞的微观之谜。

相关的研究论文题目为Interaction potential and thermo-correction to the equation of state for thermally stable Schwarzschild anti-de Sitter black holes”, 该成果发表在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2019年第1由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缪炎刚教授及其博士生许震明共同完成。

从热力学的角度研究黑洞已成为不可争论的事实。大量的研究表明黑洞具有温度和熵同时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生相变。那么探索黑洞的微观结构就成为了一个很自然的、急需解决的重要研究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科学家利用弦论、超对称理论来解释黑洞的微观结构;从热力学的角度科学家提出了黑洞分子”(1)时空原子的假设来探索黑洞的微观行为。这两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jpg

1  “黑洞分子假说即把黑洞视界面划分成若干普朗克面积大小的像素”, 这些像素对应于黑洞分子”(图片来源于arXiv:1309.0901[gr-qc]).


该研究采用Ruppeiner热力学几何的方法结合黑洞分子假设和微观粒子数密度的概念,完全从热力学角度研究了热稳定Schwarzschild anti-de Sitter黑洞(2)的微观行为给出了该黑洞微观行为的一个很自然的解释。该研究指出在该黑洞内部黑洞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以吸引力为主。同时首次提出黑洞分子势的描述并且给出了热稳定Schwarzschild anti-de Sitter黑洞的分子势的具体表达式及其合理性、有效性的分析。另外基于提出的分子势描述该研究计算了分子势对于黑洞物态方程的修正并且分析了修正项的合理性。


2.png

 热稳定Schwarzschild anti-de Sitter黑洞:黑色曲线表示Schwarzschild anti-de Sitter黑洞的温度与熵的关系图(分别以温度和熵的最小值为单位), 其中的黑色圆点表示热稳定Schwarzschild anti-de Sitter黑洞(等压热容CP>0).


该研究中分子势的提出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一方面丰富了黑洞热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深度另一方面为探索黑洞微观结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参考价值。

 


基金资助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675081的资助。




更多详情请阅读原文:


Y.-G.Miao, and Z.-M. Xu, Interaction potential and thermo-correction to the equation of state for thermally stable Schwarzschild anti-de Sitter black holes, Sci. China-Phys. Mech. Astron. 62, 010412 (2019)

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007/s11433-018-9254-9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433-018-9254-9

微信.jpg

长按二维码获取原文




《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SCPMA, 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均为月刊。英文版SCPMA被SCI, EI, ADS等数据库收录, 2017年影响因子为2.754Q1区。中文版被Scopus、《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收录, 以出版热点专题和专辑为主。中英文为两本完全独立的刊物。订阅《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微信公众号手机同步关注最新热点文章、新闻、科技资讯请添加微信号SCPMA2014或扫描下方图片关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6503-1135723.html

上一篇:SCPMA在中国物理学会秋季年会活动集锦
下一篇:SCPMA出版“悟空”首个观测结果英文专题
收藏 IP: 124.17.2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